玉屏簫

玉屏簫

玉屏簫產於貴州省玉屏縣,是簫中的珍品。其造型、製作和音色別具一格,在國內外享有盛名,是深受人們喜愛的吹奏樂器和觀賞收藏的工藝精品。清人詩中寫道:“曾過揚州廿四橋,玉人吹處月華招;那知雙管傳仙調,端在平溪制更高。”“平溪”便是今天的玉屏縣。玉屏簫,其選材非常嚴格,講究,工序繁瑣細膩。簫笛製作師傅們專注痴迷,可謂融入心血和情感,每每一隻中意的簫製作完成,皆有完成重大使命的感覺。台灣制簫名家說簫的音色達到純正、圓潤、明亮、實滿、鬆弛、濃醇、勁力等七項要求。玉屏洞簫可以說完全具備這個上品之要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屏簫
  • 屬性:樂器
  • 產地:貴州省玉屏縣
  • 製作材料:水竹,紫竹、桂竹、金竹
簡介,特點,歷史發展,古代傳說,製作工藝,取材,制坯,雕刻,成品,外觀特徵,傳承發展,相關點評,

簡介

玉屏簫產於銅仁市玉屏侗族自治縣,分為玉屏洞簫、玉屏琴簫、玉屏南簫、玉屏尺八等種類。YPXD/玉屏簫笛是註冊的國際品牌,玉屏簫是該品牌關聯的其中一個產品,玉屏簫笛品牌有指玉屏簫和玉屏笛子,其造型、製作工藝傳承了400年,明朝、清朝期間曾經是朝廷貢品,其特點是在簫身手工雕刻龍、鳳凰、梅花、蘭花、竹子、菊花、松樹等圖案,雕刻圖案分為浮雕陽刻和陰刻2種,在國內外享有盛譽,是深受人們喜愛的並具有觀賞收藏價值的工藝精品樂器。“仙到玉屏留古調,客從海外訪知音。”是民間流傳的帶有神話色彩的詩句。
玉屏簫

特點

玉屏簫用貴州玉屏侗族自治縣出產的竹子製成,遂因此而得名。玉屏簫笛是我國著名的傳統竹管樂器,以音色清越優美、雕刻精緻而著稱,是民族樂器中的精品, 是玉屏侗族、漢族、苗族、土家族等多民族文化發展融合的結晶,具有較高的歷史文化和工藝價值。許多簫笛藝人都為它的發展作出過貢獻。玉屏簫笛取材於當地的小水竹,竹節長而均勻,壁厚薄適宜,質地堅實。它的製作,要經過制坯、雕刻、成品三個流程,七十多道工序。品種由一簫一笛,已發展為七簫十二笛一百多個花色品種。玉屏簫笛廠是中國四大民族樂器生產定點廠家之一。玉屏簫笛,不僅是一種極好的民族樂器,同時也是一件高雅的工藝品,其歷史悠久,馳名中外。
玉屏簫

歷史發展

玉屏簫的製作始於明代萬曆年間(1573)距今已有四百餘年的歷史。
明、清兩代,玉屏簫曾作為貢品,故又有“貢簫”之稱。在1896年和1973年的倫敦和巴拿馬國際展賽會上,玉屏簫分別獲得金獎和銀獎,是我國在世界上首獲榮譽的樂器。玉屏簫採用玉屏和鄰近鎮無、耀山等地所產的小水竹製作。這種竹子生長於湘黔交界的崇山峻岭之中,溪水與岩石交錯之處,竹節長、竹管細、竹質堅硬、纖維細密,是制簫的良好材料。
玉屏簫
《黔南叢書·黔語》載:“去玉屏十五里曰羊坪,產美竹。有鄭氏辨其雌雄,製成簫材,含吐宮徵,清越微妙,是以天下之言簫必首鄭氏。”清人田榕編纂的《玉屏縣誌》也說:“平簫,邑人鄭氏得之異傳,音韻清越,善音者不減鳳笙。”明、清兩代,玉屏簫曾作為朝廷貢品,故又有“貢簫”之稱。在1896年和1913年的倫敦和巴拿馬國際展賽會上,玉屏簫分別獲得金獎和銀獎,是我國在世界上首獲榮譽的樂器。

古代傳說

“仙到玉屏留古調,客從海外訪知音。”民間流傳的這兩句帶有神話色彩的詩,表明了玉屏簫的神奇來歷和世界聲譽。當時傳說,古時有一位自稱“鹿皮大仙”的道人,遠路雲遊到此,留連清遠山水,茂林修竹,並與當地一位姓鄭的寒士結成莫逆之交。道人善音律,每有感懷,便欲寄興絲竹。可是當地佳竹雖多,卻無簫管,於是道人便伐竹自製,並授鄭氏以吹奏之法。不久,道人飄然離去,製作技藝被鄭氏承傳下來。此後,玉屏便有了簫笛生產。
玉屏簫

製作工藝

玉屏洞簫內徑大約在1.6-1.7厘米左右,玉屏琴簫內徑大約1.3-1.5左右。玉屏南簫內徑2.0左右,有8孔和6孔之分,8孔簫分為正手和反手簫,6孔簫通用型,無正反之分,按照十二平均律定調。
玉屏簫笛雕刻玉屏簫笛雕刻
玉屏簫製作工藝歷史悠久,是傳統手工簫的典型代表,至今已有400多年歷史。它以生長在玉屏縣境內的一種特有的水竹為原料,經過取材、制坯、雕刻、成品4個工藝流程,製作工序繁多複雜,且均採用手工製作。從伐竹到製成,簫製作有24道工序,調音笛有38道工序。最後在簫笛表面刻以詩畫,管身的古銅色彩刻上各種圖案、詩詞更顯得古樸典雅。
玉屏簫中尤以“龍鳳屏簫”最受歡迎,它是雌雄成對的策管。雄的略粗,雌的稍細。吹奏起來雄簫音渾厚洪亮;雌簫又音色圓潤含蓄而雋永。雌雄合奏,好似一對情侶在合唱,是那樣的協調和諧,娓娓動聽。

取材

製作玉屏簫笛的材料要求非常嚴格, 傳統玉屏簫笛曾經採用紫竹、水竹為材料。玉屏簫笛製作多採用紫竹、桂竹(金竹)作為材料,紫竹是製作簫笛最佳的選擇,製作的簫笛發音敏感。製作簫笛選擇材料也很講究,砍伐竹子須在立冬後兩月內為好。這時的竹子含水和糖份糖分少,做出的簫笛不易開裂和霉變,使得簫笛的音準在標準範圍以內。
玉屏簫
選取的竹材須桿直,頭尾大小(取材部分)勻稱,竹節稀(30公分以上),且生長三年以上的水竹。製作玉屏簫笛的材料多取自於本縣的飛鳳山太陽山上。這兩山上生長的一種質地極優良,材料有紫竹、桂竹等,製作高檔產品的好材料。取材環節共有四道工序:選材、下料、烘烤校直、檢驗入庫。

制坯

刨外節:也稱粗刨,就是刨平竹子的節頭部分
刮竹:將竹材颳去外皮
玉屏簫
選材、下料:根據需製作產品品種的長度、粗細,挑選符合要求的竹材下料
通內節、打頭子
再次烘烤加熱校直(稱為精校)
刨二道節(也稱精刨)
彈中線、滾墨線
打音孔
水磨
修眼
簫的製作須增加“開叫口”“開花窗”二道工序。制坯工藝中,以傳統扁簫製作過程中的夾扁竹和開叫口最為關鍵。夾扁竹技藝為當前國內簫笛製作僅有的一項絕藝。解放前,這一絕藝屬鄭氏專有,秘不外傳。至上世紀五十年代,才得以公開。夾扁竹是處理生竹的一道工序。系用柴火將竹料烤“熟”,用鐵鉗從頭至尾依次輕夾竹管,使之漸成橢圓形扁竹,並以木夾校直。“叫口”即簫的吹孔,開得不適、音量、音色、音準都受影響。

雕刻

玉屏簫素以雕飾精美而著稱,一般是在管身外表塗以古銅色彩,然後雕刻出細膩而逼真的山水、花草和鳥獸等各種紋飾,有的圖案取材於民間故事、詩詞和典故。如有名的“龍鳳圖”,既是選自《東周列國志》中的“龍鳳呈祥”神話故事。在雕飾藝術的布局上,更妙於詩與畫的諧和,色調與紋樣的統一,竹材的自然斑紋與詩詞的協調,使之工藝纖巧,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
玉屏簫
簫笛雕刻分刻字、刻圖。傳統產品最初只刻店鋪字號、日期。1930年起,始有龍鳳、花卉、山水雕刻,雕刻內容其後逐步豐富。雕刻大致分為脫墨磨字、貼上圖樣、雕刻、水磨紙屑四道工序。
刻字用單刀。行、草、篆為陰雕,隸為陽刻。傳統雕刻,按“永字八法”歸納為搠、戮、劃、剔、鑿、挑、剜、拓8種刀法。在運刃上,按竹質纖維分豎刀、橫刀;按字型筆畫分順刀、逆刀;按材料與字型結合分豎順豎道、橫順橫道,斜順斜逆等。
刻圖,初用單刀,運刃須滑回,速度較慢。上世紀六十年代,始改用雙刀刻圖。各種刀法皆一揮而就勿須滑回,橫豎順逆,運用自如。構圖採用條幅式,陰雕。1980年起,始有盤龍浮雕。

成品

經過烘烤上鏹水、水磨洗滌、填色、揩去顏色、上漆四道工序。在四道工序中以打磨工藝為主。原始打磨用骨節草,擦去簫笛表面塵垢,再用玉釧子打磨光亮。1958年後,改用水砂擦笛,壽珠子打磨。此藝沿襲至今。只需經過取材、制坯、雕刻、成品四個精工細作環節,方可製作出工藝精美,音色純正的簫笛。

外觀特徵

玉屏簫的選材十分考究,製作工藝極度為精細。所用竹材都是在冬季採伐,經過選料、烤竹、刮皮、通節、開吹孔、音孔和校音等20多道工序而成。全長70厘米左右,管身呈扁圓形(系人工夾扁),所開孔為橢圓形,孔壁向內呈25度斜面,使發出的聲音非常優美動聽。 玉屏簫素以雕刻精美而著稱,一般是在管身外表塗以古銅色彩或淺黃顏色,然後雕刻出細膩而逼真的山水、花草和鳥獸等各種紋飾,有的圖案取材於民間故事、詩詞和典故,如有名的“龍鳳圖”,即是選自《東周列國志》中的“龍鳳呈祥”神話故事。在雕飾藝術的布局上,更妙於詩與畫的諧和,色調與紋樣的統一,自然色彩(竹的斑紋)與詩詞的協調,使之工藝纖巧,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

傳承發展

玉屏簫笛,名揚海外,在中國樂器中獨樹一幟。1913年在英國倫敦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獲得銀質獎;1915年在美國舊金山為紀念巴拿馬運河開通而設的太平洋博覽會上,獲金質獎。它是中國最先獲國際大獎的民族民間樂器。在1913年倫敦舉行的國際工藝品展覽會上獲得銀質獎。1923年,又在巴拿馬獲得金質獎。玉屏簫笛不但暢銷全國,還遠銷東南亞、歐美等地。
1949年後,簫笛製作技藝得到保護。50年代,周恩來總理將玉屏簫笛作為珍品,贈送來訪的國際友好藝術表演團體;1988年,鄧小平的女兒鄧琳訂做了玉屏龍鳳簫笛及牛角手杖作為對其父母的壽禮,深受鄧小平同志的喜愛。1991年,玉屏浮雕和微刻龍鳳簫笛新產品,又榮獲北京第二屆國際博覽會銀獎。
20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前期,是玉屏簫笛發展的鼎盛時期,產品連年獲省、部優稱號,最高年產量五十餘萬支,產值八十餘萬元。隨著現代化進程的加快,民族樂器受到很大的衝擊,簫笛製作技藝的保護和發展形勢嚴峻。應對玉屏簫笛製作技藝進行搶救、保護,這項特色手工技藝很快就會在世間絕跡。
國家非常重視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2006年5月20日,玉屏簫笛製作技藝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7年6月5日,經國家文化部確定,貴州省玉屏侗族自治縣的劉澤松、姚茂祿、張海船等為該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並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

相關點評

玉屏簫的音色圓潤、柔美,古色古香,尤以“龍鳳簫”更為獨特。這是兩支雌雄為配的對簫,上雕刻精緻的龍鳳圖案。雄簫略粗,上刻騰龍,發音宏亮、奔放,有如浩瀚大海,漫無邊際;雌簫稍細,上刻彩鳳,音色柔和、含蓄,猶如青煙裊裊,永無盡處。雌雄對簫合奏,形音相映,宛如男女重唱,音響和諧,情趣盎然。海外僑胞,多把它作為心愛之物,珍藏身邊,時時撫弄。此物只應家鄉有,異國哪得幾回聞?每有機會,總要買上幾對帶去,與知音共賞,以慰抒發“龍的傳人”思鄉之情。
玉屏簫是優良的獨奏樂器,更適於合奏或伴奏。常用於江南絲竹、廣東音樂等民間器樂合奏,與古琴合奏,效果更佳。在崑曲、越劇和粵劇等地方戲曲伴奏中,玉屏簫是重要的樂器之一,多用於表現幽靜、嫻雅等場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