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劍格亦稱護手,指劍身與劍柄之間作為護手的部分,在古中國又稱劍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劍格
- 年代:明代
- 長:6.2厘米
- 出土地:雲南省昆明市荷葉山出土
玉劍格亦稱護手,指劍身與劍柄之間作為護手的部分,在古中國又稱劍鏜。
玉劍格亦稱護手,指劍身與劍柄之間作為護手的部分,在古中國又稱劍鏜。...... 玉劍格亦稱護手,指劍身與劍柄之間作為護手的部分,在古中國又稱劍鏜。 [1] ...
此展品為漢代文物。長5.2厘米,寬1.9厘米,高2.0厘米。正面浮雕一螭龍,另一面飾以獸面紋,質地高貴,工藝精美,造型生動,是漢代玉劍具的精品。現收藏於杭州工藝...
西漢玉劍飾,1955年湖南省長沙市蓉園M13出土。在劍柄與劍鞘上鑲嵌的玉飾,我們稱之為玉劍飾;飾玉的劍稱作玉具劍,一柄完整的玉具劍由4個玉飾物組成,它們分別是...
螭虎紋玉劍格,是西漢文物。玉劍格卡在鐵劍身後端和劍莖之間,玉劍格體近似“山”字形,中脊凸出,兩側斜收較薄,側面為菱形,中有長。...
件玉器長5.7公分,高1.1公分,寬1.5公分,屬於較小型的玉劍飾。採用溫潤的羊脂白玉,器背上以準確流暢的線條刻變形三才紋,雖簡單但給人以含蓄的美。通體間雜有...
青玉獸面紋劍格,漢,高4.4cm,寬6.8cm,厚2.4cm。1 玉為青色,局部有褐色。器形中間厚,兩端薄,兩側面為菱形,中部一橢圓形穿孔。兩面採用剔地陽雕技法飾獸面紋...
兩面採用剔地陽雕技法飾獸面紋及勾雲紋。 這種玉劍格在戰國至漢代較為流行,使用時將其套在劍鋒與劍柄之間的位置,用於擋隔。 [1] 參考資料 1. 青玉獸面紋劍...
一九三四年,客庚所著《鳥書考》中,則俗稱為劍格。漢代玉劍格的穿孔上,多有管鑽痕及直條鋸痕;顯示先用管鑽鑽孔,再用線鋸鋸成。詞條標籤: 文物考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