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不琢

玉不琢

玉不琢,不成器 :

選自:1.《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謂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後以喻人不經過培養﹑鍛鍊,不能成材

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出自《三字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玉不琢
  • 出處:《禮記.學記》
  • 含義:人不經過培養﹑鍛鍊,不能成材
  • 讀音:yù bù zhuó
出處,原文,譯文,讀解,

出處

玉不琢,不成器 :
yù bù zhuó ,bù chéng qì
1.《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謂玉不加工,不成器皿。後以喻人不經過培養﹑鍛鍊,不能成材。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出自《三字經》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出自《禮記.學記》。

原文

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學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國君民(2),教學為先。《兌命》曰(3):“念終始典於學(4)。”其此之謂乎!
雖(5)有佳肴,弗(6)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7)。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8)也。《兌命》曰:“學學半(9)”其此之謂乎!玉璧(1)本節選自《學禮》。
(2)君:這裡的意思是統治。
(3)兌(yue)命:《古文尚書》中的篇名,也作《說命》《兌命》。
(4)念終:始終想著。
(5)雖:即使。
(6)弗:不。
(7)困:困惑、迷惑。
(8)長:促進。
(9)學學半:前一個“學”字音xiào,本字讀作“斅”,意思是教育別人,後一個“學”字音xué,意思是向別人學習。

譯文

玉石不經過琢磨,就不能用來做器物。比喻人不通過學習,就不懂得道理。因此,古代的君王建立國家,治理民眾,都把教育當作首要的事情。《尚書.說命》中說:“自始自終想著學習。”大概就是說的這個意思吧。
儘管有味美可口的菜餚,不吃是不會知道它的美味的;儘管有高深完善的道理,不學習也不會了解它的好處。所以,通過學習才能知道自己的不足,通過教人才能感到困惑。知道自己學業的不足,才能反過來嚴格要求自己;感到困惑然後才能不倦的鑽研。所以說,教與學是互相促進的。《兌命》篇說:“(在教學過程中)教與學是一個事情的兩個方面”,就是說的這個道理啊!

讀解

玉石是天生生成的,但要成為有用的東西,還得要經過打磨加工。用這個道理來說明學習的重要性,大概要比西方哲學家洛克的“白紙說”切合實際一些。洛克認為,人的心靈天生來像一張白紙,後來通過經驗積累和學習,便在白紙上畫出了各種圖畫。
玉石同白紙顯然不一樣的。白紙什麼都沒有,而玉石則包含了潛在的有用成分和價值。白紙上的痕跡是外力機械地加上去的,琢磨玉石則是讓他的潛能充分發揮出來。
儒家的學者一方面承認了人所擁有的天賦和才能,(不像白紙一無所有),另一方面則強調了開掘和發展天賦、才能,必須通過學習的過程,使他們得到充分的展現。確定了這個大前提,剩下的問題便是開掘的具體方法和技巧,是具體的操作方式的問題。
(已被編入2010中考語文說明常用俗語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