率師征陳友諒至瀟湘所寫

率師征陳友諒至瀟湘所寫

《率師征陳友諒至瀟湘所寫》是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所寫的一首詩。詩中反映了他渴望統一天下的強烈意願;可東風吹醒了美夢,這時他自言在洛陽。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率師征陳友諒至瀟湘所寫
  • 創作年代:明
  • 文學體裁:詩
  • 作者:朱元璋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品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馬渡江頭苜蓿①香,
片雲片雨渡瀟湘。
東風吹醒英雄夢,
不是鹹陽是洛陽

注釋譯文

①苜蓿:苜蓿屬(Medicago)植物的通稱,俗稱“三葉草”(三葉草亦可稱其他車軸草族植物),多年生開花植物,其中最著名的是作為牧草紫花苜蓿Medicago sativa),是牲畜飼料。

作品鑑賞

朱元璋征討陳友諒時,戰至瀟湘湖,留下這首詩。
後兩句的意思是:東風吹醒了英雄的美夢,這時才知道自己身在洛陽而不是鹹陽。這兩句詩是描寫大夢初醒,美景已成空,惆悵無奈的心緒,躍然紙上。
白話說下,就是他夢中當了皇帝,統一中國了,結果醒來發現都是假的,心裡很憋屈,但是另一方面,也突出了他欲圖霸業的雄心。
鹹陽是秦代一統中國的帝都,如詩文中之意,朱元璋在夢裡嚮往著鹹陽,這反映了他渴望統一天下的強烈意願;可東風吹醒了美夢,這時他自言在洛陽。楚漢相爭,劉邦在洛陽成皋與項羽鏖戰,形勢嚴峻,勝負未知,這正影射了此時正與陳友諒苦戰水波的朱元璋的處境。
然而,朱元璋對“鹹陽”的嚮往不僅僅停留在其象徵意義——“統一”,更是願意營國設都於斯。鹹陽,又是古都長安的代稱,據《明史-列傳第三》載:“二十四年八月,敕太子巡撫陝西……御史鬍子祺上書曰:‘……夫據百二河山之險,可以聳諸侯之望,舉天下莫關中若也。’帝稱善。至是,諭太子曰:‘天下山川惟秦地號為險固,汝往以省觀風俗,慰勞秦父老子弟。’……比還,獻陝西地圖,遂病。病中上言經略建都事。”自是,已然說明明初洪武年間朱元璋有遷都關中的想法,並且派皇太子朱標巡視關陝,太子歸獻陝西地圖後卻不幸重病,不久薨逝,遷都之事遂草草而終。
在他心目中,最理想的定都之處不是開封,而是在關中,即今天陝西境內。關中農業發達,人口眾多,系富庶之地,而且是中國最典型的以西安為代表的黃河流域都城文化所在,也是中華民族的起興之鄉,炎帝、黃帝曾族居於此。當年劉邦與項羽爭天下時,項羽稱王關中,劉邦還為此懷恨在心。所以,視劉邦為偶像的朱元璋最看好這片風水寶地。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他著手遷都前的調研工作,並派太子朱標親赴陝西考察地理形勢。《明史·興宗傳》專門記錄了這件事,從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對去關中建都是真心的,也是慎重的。但就是這次考察,朱標回途中得了重病,第二年春天就病死了。
清末學者唐晏親自考察了西安府城後,在《庚子西行記事》中感嘆:“明代紫禁城尚在,完整如新,且其址略寬於南京。明祖本志在都秦”文中直呼西安秦王府為“紫禁城”,可見其規模壯麗,最終作者確認明太祖朱元璋本志在都秦,以仿效同起於布衣卒王天下的漢高祖劉邦。

作者簡介

朱元璋,明王朝的開國皇帝。原名重八,後取名興宗。漢族,濠州(今安徽鳳陽縣東)鐘離太平鄉人,25歲時參加郭子興領導的紅巾軍反抗蒙元暴政,龍鳳七年(1361)受封吳國公,十年自稱吳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擊破各路農民起義軍和掃平元的殘餘勢力後,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年號洪武,建立了全國統一的封建政權。朱元璋統治時期被稱為“洪武之治”。葬於明孝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