獻血者健康檢查

獻血者健康檢查是為確保醫療用血的質量,保證獻血者的身體健康和檢驗,在每次獻血前進行體格檢查和血液檢驗,獻出的血液必須按規定項目檢驗。

基本介紹

  • 名稱:獻血者健康檢查
  • 所屬分類:血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1) 血比重篩選:硫酸酮法 男≥1.052 女≥1.050。 (2)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酮體粉法:陰性。賴式法:小於等於25。 (3) B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酶標法:陰性。 (4) C型肝炎病毒抗體(HCV抗體)酶標法:陰性。 (5) 愛滋病病毒抗體(HIV抗體)酶標法:陰性。 (6) 梅毒試驗RPR法或TRUST法:陰性。

臨床意義

異常結果: (1) 性病、麻瘋病和愛滋病患者及愛滋病病毒感染者。 (2) 肝炎病患者,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者,C型肝炎抗體陽性者。 (3) 過敏性疾病及反覆發作過敏患者,如經常性蕁麻疹、支氣管哮喘、藥物過敏(單純性蕁麻疹不在急性發作期間可獻血)。 (4) 各種結核病患者,如如肺結核、腎結核、淋巴結核及骨結核等。 (5) 心血管疾病患者,如各種心臟病、高血壓、低血壓、心肌炎以及血栓性靜脈炎等 (6)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如慢性支氣管炎、肺氣腫以及支氣管擴張肺功能不全。 (7) 消化系統和泌尿系統疾病患者,如較重的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腸炎、急慢性腎炎以及慢性泌尿道感染、腎病綜合徵、慢性胰腺炎。 (8) 血液病患者,如貧血、白血病、真性紅細胞增多症及各種出、凝血性疾病。 (9) 內分泌疾病或代謝障礙性疾病患者,如腦垂體及腎上腺病症、甲亢、肢端肥大症、尿崩症及糖尿病。 (10) 器質性神經系統疾病或精神病患者,如腦炎、腦外傷後遺症、癲癇、精神分裂症、癔病、嚴重神經衰弱等。 (11) 寄生蟲病及地方病患者,如黑熱病、血吸蟲病、絲蟲病、釣蟲病、囊蟲病及肺吸蟲病、克山病和大骨節病等。 (12) 各種惡性腫瘤及影響健康的良性腫瘤患者。 (13) 做過切除胃、腎、脾等重要內臟器官手術者。 (14) 慢性皮膚病患者,特別是傳染性、過敏性及炎症性全身皮膚病,如黃癬、廣泛性濕疹及全身性牛皮癬等。 (15) 眼科疾病患者,如角膜炎、虹膜炎、視神經炎和眼底有變化的高度近視。 (16) 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膠原性病,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硬皮病等。 (17) 有吸毒史者。 (18) 同性戀者、多個性伴侶者。 存在以上情況者皆不能獻血。 需要檢查的人群:獻血者。

注意事項

不合宜人群:檢查認為不適宜獻血人群。 檢查前禁忌:全血與全血間隔時間需為六個月;全血與機採血小板的間隔時間需為三個月;機採血小板與全血的間隔時間需為三個月;機採血小板與機採血小板間隔時間需為一至二個月。 檢查時要求:獻血時可能對獻血者產生心理影響,在獻血過程中儘量不去關注獻血情況。

檢查過程

採用靜脈採血進行檢測。靜脈採血前要仔細檢查針頭是否安裝牢固,針筒內是否有空氣和水分。所用針頭應銳利、光滑、通氣,針筒不漏氣。先用30g/L碘酊棉簽自所選靜脈穿刺處從內向外、順時針方向消毒皮膚,待碘酊揮發後,再用75%乙醇棉簽以同樣方法拭去碘跡。以左手拇指固定靜脈穿刺部位下端,右手拇指和中指持注射器針筒,食指固定針頭下座,使針頭斜面和針筒刻度向上,沿靜脈走向使針頭與皮膚成30°角斜行快速刺入皮膚,然後以5°角向前穿破靜脈壁進入靜脈腔。見回血後,將針頭順勢探入少許,以免採血時針頭滑出;但不可用力深刺,以免造成血腫,同時立即去掉壓脈帶。針栓只能外抽,不能內推,以免靜脈內注入空氣形成氣栓,造成嚴重後果。取下注射器針頭,將血液沿試管壁緩緩注入抗凝管中,防止溶血和泡沫產生。

相關疾病

慢性肝炎,肝炎,急性B肝

相關症狀

伴高血壓,高血壓,低血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