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稱可得性啟發,由心理學家丹尼爾·卡尼曼提出。
人們在形成判斷的過程中,往往會根據可記憶的、明顯的和常見的例子和證據進行判斷,即使是在他們擁有有關信息的情況下也是如此。也就是說,人們在形成判斷的過程中,往往會賦予那些記憶中容易提取、生活中容易見到的信息以過大的權重,而對大量的其他必須考慮的信息“視而不見”。
一般情況下,人們通常根據信息易於回憶、易於提取或者信息中包含的假定聯繫來估測某一類別的機率或某一事件的機率。一般地,具有生動性、時間接近性的信息更易於回憶,基於良好組織的記憶結構而獲得的信息更易於提取,而信息間假定的聯繫通常是基於不恰當的假設。
例如,在1976年美國總統選舉時,心理學家卡羅爾(J.S.Carroll,1978)進行了一項研究。他讓某些被試想像卡特取得勝利,讓另一些被試想像福特取得勝利。然後,讓被試預測誰將取勝。結果,那些曾想像卡特取勝的人傾向於預測卡特將取勝;而那些曾想像福特取勝的人則傾向於預測福特將取勝。獲得性啟發也可以解釋行動者與觀察者的歸因偏差。對於觀察者來說,行動者的行為被記住了,從而易於回憶(R.Nesbett & M.Ross,1980)。
獲得性啟發有利於人們利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快速決策,對於估計事件發生的機率是一種有用的思路,但也容易因為對於易獲得性的依賴和信賴而導致預測或決策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