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鄉電視》是2005年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建斌。
基本介紹
- 作者:郭建斌
- ISBN:9787209037068
- 頁數:203
- 定價:25.00元
- 出版社:山東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5年5月
- 裝幀:簡裝本
- 副標題:現代傳媒與少數民族鄉村日常生活
內容介紹,作者介紹,
內容介紹
“志在新奇無定則”大致可以概括《復旦“光華”新聞傳播學青年學者書系》的策劃者、作者和出版者的主旨與立意。新聞傳播學作為一門獨立的人文科學面世,至今不到百年,但這些年來,尤其是中國改革開放以來,這門學科已從二級學科擢升為一級學科,學科屬下的各三級學科,如新聞傳播史論、新聞傳播實務、新聞傳媒經營管理,以及廣播電視學、廣告學、公共關係學、比較新聞傳播學等著作、教材,從全球看,也已汗牛充棟,不可勝計。但毋須迴避,同我們這個學科相連結的新聞傳播教育和新聞傳媒產業發展太快,既推動著學科建設的深化,又不可避免地帶來了浮躁與粗淺,新聞傳播學著作與論文寫作中的低層次、簡單化的重複現象,較之其他學科嚴重。加上這幾年不正當的商業行為和社會陳腐風氣的浸潤,新聞傳播學研究受到的負面影響日甚一日。正是在這種氛圍與環境中,復旦大學新聞學院畢業的一批青年學者,志同道合,聯手推出這套叢書,實在有著巨大的意義,可喜可賀。他們有的留在新聞學院任教,有的已在其他高校執教,有的則在新聞學術期刊工作。他們中的多數,“上有老,下有小”,教學與社會工作兩副擔子都十分繁重。但他們執著學問不知甘苦。更值得人們學習的是,他們不甘平淡,都挑難題啃。書系選定的課題,分別有著不小的難度。這些課題,有的是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亟待深化的新領域,有的是跨學科研究的新探索,有的嘗試運用民族志等新方法解讀新的研究對象,有的則是當前新聞傳媒體制改革中呼喚攻關的重大問題。相信這套叢書出版之後,一定會在學術界引起熱烈的反響。
這些年新聞傳播學術界問世的叢書、文叢、書系等不少,大都由中老年學者為主筆,或由所謂的“權威學者”領銜。這套書系則不同,它清一色由博士(個別正在攻讀博士學位)執筆。但這些青年學者大多是各自所在院系的院長、系主任或教學科研處室的領導,學術觀點業已成熟,科研實力不同一般。尤其是對新聞傳播新現象的敏感,對國外新聞傳播新知識的接受,對新的研究方法的把握,都各有獨到之處。他們不習慣走老路,不喜歡重複人家的思路與結論,不可能在舊觀點舊思維舊框框裡面轉圈子。“志在新奇無定則”一句,真是最好不過地、極其準確地描繪出這些青年學人的精神狀態、理論勇氣和學術風格。書系取名復旦“光華”,“光華”是復旦大學校名的精神淵源。《尚書大傳·虞夏f勃有言:“日月光華,旦復旦兮。”光華者,既指光輝,又有繼承傳統,發揚光大之意。這批青年學子以此命名自己的書系,以實際行動表達了一種熱愛母校力求上進的意向與願望。
這套書系的出版,是對我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生教育指導思想、教學方針與培養方法的一次檢驗,也是對復旦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生培養計畫、指導方法與教學質量的一次檢閱。拿到博士學位才一兩年的十位博士生,一下子拿出十本專著,應該說是相當不簡單了。更不用說這些書的選題是針對學術前沿而作,有相當的難度。這些書走向市場之後,如果能夠受到廣大讀者歡迎,既有社會效益,又有經濟效益,那真正是“別開一種新局面”了。
這些書和寫這些書的博士們,為正在學校攻讀博士學位的準博士們,以及更多的碩士生、本科生們,樹立了一個學習的榜樣,即如何排除種種干擾,安心學習,刻苦用功,以便今後能夠更好地為祖國和民族奉獻聰明才智做好理論與智力的準備。
這套《新聞傳播學青年學者書系》的特點是,題材廣泛一一涵蓋媒介與政治、媒介與文化、媒介與社會、媒介經營與管理、媒介法制與倫理、媒介與客群等;方法得當一一既有思辨,又有實證,多元融合,博採眾長;意義顯著一一既指這些書稿探討的課題都是當務之急,又指其發表的觀點、給出的結論,富有啟迪價值。
作者介紹
郭建斌,男,1969年出生於雲南麻栗坡,在雲南普洱縣讀完國小和中學。1992年畢業於雲南大學;1999年在雲南大學獲文藝學碩士學位;2003年畢業於復旦大學,獲傳播學博士學位。現為雲南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