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張新穎以學者、批評家為人所知,《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卻以詩歌為載體展現他純熟的母語寫作,收錄其近三年的詩歌新作,並附有
布羅茨基三首譯詩。緣起日常,捕捉著生活中的情緒閃現,平靜中又有著力量,有獨自的審視,是回望也是展望,私人化又覆蓋著人的共同情緒,是一本手邊的詩集。
作品目錄
2017 他和他自己默契的面積 石頭 風颳得亂 三顆水珠懸垂 小於 把握 停到詩的韻腳上 三顆小星 洗囈 沒有新意的十四行說教 | 2018 在你想像力的右邊 獠 中年 夢邊 盲區 魔法 肯定 微時空 生活 讀穆旦 什麼時候歌唱 對話:破風 對話:荒野 | 2018 一小塊石頭那么大的廢墟之美 雙色金雞菊 獎勵懸崖 落雪 更大一點的愛 文明 垂釣 曾祖母 形態列舉 當代 |
2019 新年祝福 新年祝福 這寂靜的中心 她的旅程 春分三行 這一刻 天上 地上 鳥鳴 半途 大地之歌 然後 | 2019 人的境遇之外 我們 逆旅閒談 蝙蝠 摩擦係數 春燈 人的境遇之外 驚見 秋天三行 問題 肖像 | 外輯 偶譯稿:約瑟夫·布羅茨基詩三首 我坐在窗前 歌 布魯斯 |
作品鑑賞
如果說有些人是太過熟練的抒情技藝掌握者,那么張新穎是且只能是,停止的大師。他的一生仿佛隨時隨地在練習停止,練習放棄,練習反高潮,練習從半山腰上下來,隻身沒入山下芸芸眾生的海洋。他似乎從不為難自己,但事實上又時時刻刻在控制自己不對任何事物沉湎,時時刻刻保留從軀殼裡跳出審視自己的自由。這是非常奇妙的思維平衡術,而在他若干詩歌裡面,都有關於這些貌似無用之技的練習。“我向你講述如何像洗牌一樣洗夢/技巧是攀住意識的邊沿/輕逸地翻轉到夢的另一面。”(《洗囈》)“即便如此 也不放棄想像和練習/在黑暗中看見一切黑暗/未必沒有這樣的機會 言語再次誕生。”(《讀穆旦》)張新穎確實是一位天生的傳道受業解惑者。在他最無意為之卻又偏偏最動人的詩句里,他也一直都在學且時習之,並隨時示範給周圍看:事情就是這樣簡單。這些技藝從世俗的眼光看或不值一提,但他出入無疾又輕描淡寫,這樣的教習本身也是一種生之熱情,一種就地即興。
“我們被領進一座迷宮/後來知道 不過是因為大/而產生的錯覺/……/它挺會嘲諷自己的/用它的仿古式樣/它永遠不可能古老/它空空蕩蕩 卻容納不下時間/……/它只有新 新如何維持/它只有短暫的虛幻//眼前正走過來一個人/但她並不是走向我們/她只是從這個倉惶的時代路過/她蹚過九十九條不息的長河/時間之水豐富了她又洗滌了她/明淨 輕盈。”(《當代》)在很長時間內,張新穎作為王安憶研究者與評論者的聲名,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他對其他作家作品的熟知了解,包括更年輕的當代寫作者。他相較於同齡的其他男性評論家,仿佛天然地就能夠感知女性寫作者幽微入隱的好處,並有力量用同樣高度精妙的語言系統將之描摹出來。但這裡面的這位“她”一定是一個女作家嗎,卻也不見得。也許可以說,他是一個女性的理解者。但他又沒有刻意為之的崇拜姿態,對兩種性別一視同仁,只是走過他者時,步伐可能略微放慢一點,多投幾眼。正因為常見的批評方式,經常集體無意識般將女性創作者排除在正常討論序列之外,或另設一套適用於女作家的評判機制,因此張新穎的平視目光才顯得尤為珍貴:他能夠理解與看到好幾代女性寫作者的好處,同時又並不過分地強調其性別。就連他所喜歡的男作家,在世俗價值判斷體系中也多偏向陰柔,比如
沈從文、
汪曾祺。對於他最愛的
穆旦,則又是另一回事了。穆旦最引人注目的特質,正是火一樣的熱情,與其外冷內熱近乎如出一轍,張新穎或許只是在穆旦的詩里辨認出屬於同類的熱烈與迷狂,同時又因熟讀歷史,看到了太多前輩知識分子的載沉載浮,或許也曾構想過鐘愛的作家在時空里的另一種結局。但其實沒有人知道,人們能夠學習的,只是在時代的洪流里如何自處。而張新穎就寫這樣的書,這樣的詩。
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0年8月11日,《獨處時與世界交流的方式》入選8月文藝聯合書單。
出版信息
作者簡介
張新穎,一九六七年生於山東,復旦大學中文系教授,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著有《沈從文的後半生》《
九個人》《
在詞語中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