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樹村(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曉街道獨樹社區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1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獨樹村是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曉街道獨樹社區轄村,位於東曉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0.5千米。北靠圍嶺山,西南方向隔布吉河、廣深鐵路、布吉路與清水河村相望。相鄰自然村有嚇圍村,始建於清朝初期,梁姓先祖從草埔村移居至此子孫繁衍而形成村落。據傳,舊時村口有一棵獨立的百年老樹(傳說為松樹,也有傳說為荔枝樹),成人無法環抱,故稱為獨樹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樹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羅湖區東曉街道
  • 地理位置:東曉街道南部
歷史沿革,人口民族,經濟發展,社會事業,歷史文化,

歷史沿革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布吉鄉;1958年,屬紅旗公社;1961年,屬布吉區布吉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龍華區布吉公社;1981年,屬深圳市寶安縣布吉公社;1983年,屬寶安縣布吉區草埔鄉;1985年,屬羅湖區翠竹街道獨樹行政村;2003年,屬東曉街道獨樹社區。

人口民族

世居村民主要為梁姓,南宋末期從福建寧化縣石壁遷徙至廣東梅州鬆口;清康熙年間,從廣東長樂(今五華)遷至新安縣草埔村,後遷至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105人,其中男性45人,女性60人;80歲以上4人,最年長者94歲(女);實際在村人口104人;海外留學1人。非戶籍外來人口2669人。祖籍該村的港澳台同胞34人。歸僑1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

經濟發展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改革開放後,耕地及水塘被徵用。1992年草埔行政村改制為英隆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時,為滿足股份制公司設立條件,該村改制為其下屬的經濟管理部2002年正式改制為草莆獨樹股份合作公司。現村集體經濟主要為物業管理。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集體經濟股份分紅和工資性收入。

社會事業

文錦北路、太白路經過該村。1970年通電,20世紀80年代通自來水,90年代通電話、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90年代末通網際網路。村中有籃球場、村民活動中心。

歷史文化

傳統食品有端午節的四角粽子。但是該村目前僅有一戶人家保持傳統四角粽子做法,其餡料主要為花生、叉燒、蔥等。傳統節慶食品還有春節的米通、米餅、花生糖、年糕,清明節的雞屎藤粿,冬至的蘿蔔糕等。
村記憶體有《安定郡深圳草莆梁氏族譜》,由草莆梁氏族譜編輯委員會於2013年纂修完成,收錄有“族章十戒”“勸戒規條”等。
傳統民居為客家民居,已全部拆除。舊時有宗祠占地面積約40平方米,村民逢年過節前往祭拜土地改革時期被拆。該村與嚇圍村、嚇屋村、新屋嚇村、清水河村、鶴圍村、章輋村(後3個村屬清水河街道)均是梁松岡後裔,原有一個專門處理梁姓宗族內事務的宏通堂(位於今嚇屋村附近,屬原草埔村),俗稱地方館。由各村輪流主持處理族內重大事務。據村里老人回憶,宏通堂並不大,由幾間瓦屋組成,3米高,占地面積約80平方米。曾用作原草埔村的百貨商店,1984年建設布吉海關時被拆除。
村民現於每年正月初一在嚇圍村祠堂祭祖(部分村民在清水河祭祖)。重陽節前往香港大埔沙羅洞拜祭十六世祖梁職生。
梁姓於清朝在此定居後,村民的傳統習俗就沿襲客家古制,其婚俗禮儀十分繁瑣複雜,從開始的媒人提親,到最後的二朝回門,包括過禮落定、報日、過大禮等嬌前諸禮及鋪房、親迎、拜堂、滯新娘等盛大的聯姻儀式。喪葬之俗有著壽衣、送終、報喪、裝鹼、擺孝堂、發喪、安葬、做七等程式。現婚喪習俗從簡,基本流程保留
唱客家山歌、戴客家涼帽等均是村民舊時生活的一部分,據傳以前村中女性人人會編制涼帽花帶。
該村背靠的圍嶺山上存有抗日戰爭時期日軍碉堡.5座。因附近有鐵路經過,戰時所用的火車、飛機均從此經過、飛過,故日軍在此占據山頭,脅迫村民建此碉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