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柱式城市高架橋抗震性能研究》2019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羅曉峰。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對獨柱式城市高架橋進行高效準確的抗震分析及抗震設計,是目前國內外工程抗震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本書結合浙江省交通運輸廳科技計畫項目“獨柱橋墩合理構造型式及實用設計方法的研究(2010H32)”以及浙江省建設廳科研推廣項目“基於性能的獨柱式城市高架橋橋墩抗震理論分析及試驗研究(2014Z129)”,以獨柱式城市高架橋為背景,對獨柱墩構件及橋樑系統的抗震分析、設計以及評估方法進行了相關的數值計算和理論分析,具體在以下幾方面進行了深入的研究:首先對採用不同施工方法的獨柱式橋墩進行基於塑性鉸模型的抗震性態分析與評價;其次以獨柱式城市高架橋為背景,提出了基於統計線性化的隨機振動虛擬激勵法,並開展了基於性能和可靠度的相關設計方法的研究;*後在以上研究的基礎上,提出了基於機率的抗震性能評估方法,並將其套用於獨柱式城市高架橋抗震性能的評估中。
本書可供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土木工程等領域相關的從業者、科研人員、技術人員、教師、學生等人員參考。
本書可供交通工程、市政工程、土木工程等領域相關的從業者、科研人員、技術人員、教師、學生等人員參考。
作者簡介
羅曉峰,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建築工程學院副院長 副教授,
教育背景
2001.09-2005.06 長沙理工大學 工程力學 本科、學士
2005.09-2008.06 長沙理工大學 橋樑與隧道工程 碩士研究生、碩士
2009.09-2015.12 浙江大學 橋樑與隧道工程 博士研究生、博士
工作經歷
2008.6-2009.9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岩土所 科員
2009.9-2010.9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科研處 科員
2010.09至今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專業負責人、副院長
承擔項目情況
1、主持紹興市科技計畫項目—基於全壽命的城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集群監測體系及結構安全評估關鍵技術研究(2011年)
2、主持浙江省建設廳項目—基於性能抗震設計理論的獨柱式城市高架橋橋墩抗震性能評估及試驗研究(2014年)
3、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橋樑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2016年)
4、2010-2013,浙江省交通廳科技計畫項目(編號為2010H32),獨柱橋墩合理構造型式及實用設計方法的研究。(排名3)
5、2013-20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 51279178),水流環境下懸浮隧道管體、錨索的耦合振動效應及試驗研究。(排名4)
6、2012-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 51178416),在役混凝土箱梁橋時變承載力的分析理論及試驗研究。(排名3)
獲獎情況
1、2011年獲特色教學案例成果三等獎(鋼筋混凝土簡支梁現場調查評估與荷載試驗)(排名1)
2、2012年獲特色教學案例成果一等獎(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荷載試驗研究)(排名1)
3、2017年6月獲省級專業帶頭人
教育背景
2001.09-2005.06 長沙理工大學 工程力學 本科、學士
2005.09-2008.06 長沙理工大學 橋樑與隧道工程 碩士研究生、碩士
2009.09-2015.12 浙江大學 橋樑與隧道工程 博士研究生、博士
工作經歷
2008.6-2009.9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岩土所 科員
2009.9-2010.9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科研處 科員
2010.09至今 浙江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建築工程學院 專業負責人、副院長
承擔項目情況
1、主持紹興市科技計畫項目—基於全壽命的城市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集群監測體系及結構安全評估關鍵技術研究(2011年)
2、主持浙江省建設廳項目—基於性能抗震設計理論的獨柱式城市高架橋橋墩抗震性能評估及試驗研究(2014年)
3、主持浙江省高等教育課堂教學改革研究項目—高職《橋樑工程》課程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2016年)
4、2010-2013,浙江省交通廳科技計畫項目(編號為2010H32),獨柱橋墩合理構造型式及實用設計方法的研究。(排名3)
5、2013-2016,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 51279178),水流環境下懸浮隧道管體、錨索的耦合振動效應及試驗研究。(排名4)
6、2012-2015,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批准號 51178416),在役混凝土箱梁橋時變承載力的分析理論及試驗研究。(排名3)
獲獎情況
1、2011年獲特色教學案例成果三等獎(鋼筋混凝土簡支梁現場調查評估與荷載試驗)(排名1)
2、2012年獲特色教學案例成果一等獎(中承式鋼管混凝土拱橋荷載試驗研究)(排名1)
3、2017年6月獲省級專業帶頭人
目錄
1緒論001
1.1項目研究的目的及意義·/003
1.2獨柱式城市高架橋的概念及特點·/003
1.3國內外研究現狀·/004
1.3.1獨柱式城市高架橋獨柱墩的抗震性能研究·/004
1.3.2橋樑抗震分析方法研究·/008
1.3.3橋樑抗震設計方法研究·/011
1.3.4橋抗震性能評估方法研究·/016
1.4技術路線·/020
本章參考文獻·/022
2獨柱橋墩基於塑性鉸模型的抗震性態分析與評價029
2.1概述·/031
2.2獨柱橋墩的類型·/031
2.2.1按構造的分類·/031
2.2.2按施工工藝的分類·/033
2.3塑性鉸模型·/036
2.3.1塑性鉸模型計算的基本原理·/036
2.3.2截面彎矩曲率分析·/038
2.3.3計算採用的六種塑性鉸模型·/038
2.4基於塑性鉸模型的獨柱橋墩抗震性能分析方法·/042
2.4.1選取的獨柱墩試件·/042
2.4.2抗震性態評價指標的分析研究·/043
2.5本章小結·/050
本章參考文獻·/051
3基於統計線性化的非線性隨機振動虛擬激勵法053
3.1概述·/055
3.2傳統的虛擬激勵法·/055
3.2.1多維多點運動方程·/055
3.2.2傳統的虛擬激勵法原理·/057
3.3基於統計線性化的非線性隨機振動虛擬激勵法·/058
3.3.1統計線性化方法·/058
3.3.2絕對位移直接求解的虛擬激勵法·/060
3.4算例驗證及分析·/061
3.4.1工程背景及模型信息·/063
3.4.2計算概要·/064
3.4.3絕對位移法與隨機振動法的結果對比分析·/064
3.4.4絕對位移法、時程法及譜分析的對比分析·/068
3.5參數影響分析·/072
3.5.1計算模型·/072
3.5.2獨柱墩高度·/074
3.5.3橋樑跨度及跨數·/076
3.5.4視波速·/078
3.5.5相干效應·/079
3.6本章小結·/082
本章參考文獻·/084
4基於性能的獨柱橋墩抗震最佳化設計方法085
4.1概述·/087
4.2城市高架橋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研究·/087
4.2.1抗震設防水準的確定·/087
4.2.2性能水準的確定·/089
4.2.3性能目標的確定·/093
4.3套用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確定獨柱橋墩的最優模型·/093
4.4尺寸控制因子的確定·/095
4.5套用基於神經網路的自適應遺傳算法確定模型最優解·/097
4.5.1基於神經網路的自適應遺傳算法原理·/097
4.5.2算法的綜合流程圖·/100
4.6算法驗證·/101
4.7算例分析·/105
4.8本章小結·/108
本章參考文獻·/109
5基於滯回能的獨柱式城市高架橋抗震可靠度分析111
5.1概述·/113
5.2橋樑結構抗震可靠度·/113
5.2.1失效準則·/113
5.2.2不同性能水準下的可靠度分析·/114
5.2.3條件可靠度公式·/114
5.2.4橋樑結構體系抗震可靠度的計算步驟·/116
5.3基於滯回能的抗震可靠度分析與研究·/117
5.3.1滯變能隨機反應求解·/117
5.3.2滯變能隨機反應的功率譜密度·/118
5.3.3基於滯變能求解橋樑結構動力可靠度的一般流程·/121
5.4算例分析·/122
5.5本章小結·/127
本章參考文獻·/127
6基於性能和可靠度的獨柱式城市高架橋抗震設計方法研究131
6.1概述·/133
6.2不同抗震設防水準下的動力可靠度研究·/133
6.2.1“小震不壞”性能的隨機振動回響及可靠度分析·/133
6.2.2“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性能的隨機振動回響及可靠度分析·/136
6.3採用非線性隨機有限元方法求解結構的抗震可靠度·/140
6.3.1性能目標與極限狀態·/140
6.3.2基於性能和可靠度的隨機有限元法·/141
6.4基於性能和可靠度的抗震設計示例·/143
6.4.1模型介紹·/143
6.4.2材料模型·/144
6.4.3單元模型·/146
6.4.4機率Pushover分析·/148
6.4.5橋墩抗震性能可靠度分析·/148
6.4.6橋樑系統抗震性能可靠度分析·/152
6.5本章小結·/155
本章參考文獻·/156
7基於機率的抗震性能評估方法在獨柱式城市高架橋中的套用159
7.1概述·/161
7.2基於機率的抗震性能評估方法基本原理·/161
7.3拉丁超立方體抽樣法建立橋樑樣本·/162
7.3.1拉丁超立方體抽樣法·/162
7.3.2分析步驟·/163
7.3.3橋樑樣本及地震動結構樣本的確定·/163
7.4基於機率的抗震性能評估方法套用分析·/167
7.4.1參數選擇·/167
7.4.2基於IDA法的結構需求參數的機率地震需求模型·/168
7.4.3易損性曲線的形成·/169
7.4.4橋樑結構抗震性能評估·/172
7.5本章小結·/175
本章參考文獻·/175
8結論與展望177
8.1主要結論·/179
8.2主要創新點·/180
8.3研究展望·/180
1.1項目研究的目的及意義·/003
1.2獨柱式城市高架橋的概念及特點·/003
1.3國內外研究現狀·/004
1.3.1獨柱式城市高架橋獨柱墩的抗震性能研究·/004
1.3.2橋樑抗震分析方法研究·/008
1.3.3橋樑抗震設計方法研究·/011
1.3.4橋抗震性能評估方法研究·/016
1.4技術路線·/020
本章參考文獻·/022
2獨柱橋墩基於塑性鉸模型的抗震性態分析與評價029
2.1概述·/031
2.2獨柱橋墩的類型·/031
2.2.1按構造的分類·/031
2.2.2按施工工藝的分類·/033
2.3塑性鉸模型·/036
2.3.1塑性鉸模型計算的基本原理·/036
2.3.2截面彎矩曲率分析·/038
2.3.3計算採用的六種塑性鉸模型·/038
2.4基於塑性鉸模型的獨柱橋墩抗震性能分析方法·/042
2.4.1選取的獨柱墩試件·/042
2.4.2抗震性態評價指標的分析研究·/043
2.5本章小結·/050
本章參考文獻·/051
3基於統計線性化的非線性隨機振動虛擬激勵法053
3.1概述·/055
3.2傳統的虛擬激勵法·/055
3.2.1多維多點運動方程·/055
3.2.2傳統的虛擬激勵法原理·/057
3.3基於統計線性化的非線性隨機振動虛擬激勵法·/058
3.3.1統計線性化方法·/058
3.3.2絕對位移直接求解的虛擬激勵法·/060
3.4算例驗證及分析·/061
3.4.1工程背景及模型信息·/063
3.4.2計算概要·/064
3.4.3絕對位移法與隨機振動法的結果對比分析·/064
3.4.4絕對位移法、時程法及譜分析的對比分析·/068
3.5參數影響分析·/072
3.5.1計算模型·/072
3.5.2獨柱墩高度·/074
3.5.3橋樑跨度及跨數·/076
3.5.4視波速·/078
3.5.5相干效應·/079
3.6本章小結·/082
本章參考文獻·/084
4基於性能的獨柱橋墩抗震最佳化設計方法085
4.1概述·/087
4.2城市高架橋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研究·/087
4.2.1抗震設防水準的確定·/087
4.2.2性能水準的確定·/089
4.2.3性能目標的確定·/093
4.3套用基於性能的抗震設計方法確定獨柱橋墩的最優模型·/093
4.4尺寸控制因子的確定·/095
4.5套用基於神經網路的自適應遺傳算法確定模型最優解·/097
4.5.1基於神經網路的自適應遺傳算法原理·/097
4.5.2算法的綜合流程圖·/100
4.6算法驗證·/101
4.7算例分析·/105
4.8本章小結·/108
本章參考文獻·/109
5基於滯回能的獨柱式城市高架橋抗震可靠度分析111
5.1概述·/113
5.2橋樑結構抗震可靠度·/113
5.2.1失效準則·/113
5.2.2不同性能水準下的可靠度分析·/114
5.2.3條件可靠度公式·/114
5.2.4橋樑結構體系抗震可靠度的計算步驟·/116
5.3基於滯回能的抗震可靠度分析與研究·/117
5.3.1滯變能隨機反應求解·/117
5.3.2滯變能隨機反應的功率譜密度·/118
5.3.3基於滯變能求解橋樑結構動力可靠度的一般流程·/121
5.4算例分析·/122
5.5本章小結·/127
本章參考文獻·/127
6基於性能和可靠度的獨柱式城市高架橋抗震設計方法研究131
6.1概述·/133
6.2不同抗震設防水準下的動力可靠度研究·/133
6.2.1“小震不壞”性能的隨機振動回響及可靠度分析·/133
6.2.2“中震可修”“大震不倒”性能的隨機振動回響及可靠度分析·/136
6.3採用非線性隨機有限元方法求解結構的抗震可靠度·/140
6.3.1性能目標與極限狀態·/140
6.3.2基於性能和可靠度的隨機有限元法·/141
6.4基於性能和可靠度的抗震設計示例·/143
6.4.1模型介紹·/143
6.4.2材料模型·/144
6.4.3單元模型·/146
6.4.4機率Pushover分析·/148
6.4.5橋墩抗震性能可靠度分析·/148
6.4.6橋樑系統抗震性能可靠度分析·/152
6.5本章小結·/155
本章參考文獻·/156
7基於機率的抗震性能評估方法在獨柱式城市高架橋中的套用159
7.1概述·/161
7.2基於機率的抗震性能評估方法基本原理·/161
7.3拉丁超立方體抽樣法建立橋樑樣本·/162
7.3.1拉丁超立方體抽樣法·/162
7.3.2分析步驟·/163
7.3.3橋樑樣本及地震動結構樣本的確定·/163
7.4基於機率的抗震性能評估方法套用分析·/167
7.4.1參數選擇·/167
7.4.2基於IDA法的結構需求參數的機率地震需求模型·/168
7.4.3易損性曲線的形成·/169
7.4.4橋樑結構抗震性能評估·/172
7.5本章小結·/175
本章參考文獻·/175
8結論與展望177
8.1主要結論·/179
8.2主要創新點·/180
8.3研究展望·/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