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孤姓(獨孤(姓氏))

獨孤姓(姓氏)

獨孤(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獨孤姓出自劉姓,起源於北魏時代北鮮卑部落,是漢光武帝劉秀的後代以獨孤為氏。劉秀之子劉輔的裔孫劉進伯官度遼將軍,在攻打匈奴時失敗被俘,囚禁於獨山(今遼寧省海城境內)之下,他的後代有尸利單于,為谷蠡王,號獨孤部,傳至六世孫羅辰時,隨北魏孝文帝遷居洛陽,遂為河南人,以其部落名命姓,稱為獨孤氏。獨孤一族為當時鮮卑貴族最顯赫的八大姓之一 。現多簡化為單字“獨”姓或轉化為劉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獨孤姓
  • 所屬民族漢族鮮卑族
  • 姓氏讀音:dú gū
  • 辭彙注音:ㄉㄨˊ ㄍㄨ
  • 姓氏類別:複姓
姓氏源流,淵源一,淵源二,淵源三,遷徙分布,姓氏文化,郡望堂號,宗祠對聯,歷史名人,獨孤信,獨孤羅,獨孤伽羅,獨孤陀,獨孤整,獨孤楷,獨孤盛,獨孤纂嗣,獨孤機,獨孤修德,獨孤及,獨孤郁,獨孤求敗,

姓氏源流

淵源一

出自北魏時代北鮮卑獨孤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姓氏。獨孤氏,一般認為其起源於南北朝時期代北鮮卑部落,原為鮮卑屠各部,“獨孤”即“屠各”的不同漢譯。諸多史籍文獻中說獨孤氏是東漢光武帝劉秀的後裔,“後漢沛獻王輔生厘王定,定生節王丐,丐二子廣、廙,廙生穆,穆生度遼將軍進伯,擊匈奴被執,囚之獨孤山下,生尸利。單于以為谷蠡王,號獨孤部。七世孫羅辰從後魏孝文徙洛陽,初以其部為氏……”等等,大多數實屬冒充劉漢宗室。當然也不排除個別劉姓沒入獨孤部。
“獨孤”寫法“獨孤”寫法
獨孤姓
實際上,“屠各”,亦稱“休屠各”,是西漢時期匈奴休屠王的後裔所建之部落群體。匈奴民族自秦、漢之際為冒頓單于統一以來,勢力一時非常強大,他們雄踞蒙古高原,向東擴展至朝鮮邊界,向西伸延至巴爾喀什湖,向南深入到河套附近。冒頓單于將這片遼闊的地域劃為左、中、右三部分,自己統治中部,左、右二部由他派人治理。西漢王朝建立後,由於國力不足,政局不穩,對匈奴一直實行“和親”政策,每年還向匈奴贈送大量的絲帛和酒食,以求維護邊境的和平。
漢武帝即位後,由於社會生產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日益強大,便中止和藩政策,展開了對匈奴諸部的大規模作戰。漢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將軍霍去病於春、夏二季連續率強大的軍隊攻打位於西部的右匈奴。三國時期,中原再次分裂,已由遼西遷居於西北地區的鮮卑民族拓拔部崛起,到西晉時期,屠各部主動歸附於北魏王朝的締造者道武帝拓拔珪,成為後世所稱的鮮卑獨孤部,並與拓拔部貴族世代聯姻,為北魏政權最初的八部之一,也是北魏王朝建立後的三十六部貴族之一。
獨孤姓
在獨孤氏族人的後裔子孫中,後在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以後實施的漢化改革過程中大多改為漢字單姓劉氏,有的則改為單字姓獨或姓孤,當然仍有保留複姓獨孤氏的為數不多的分支。目前存在的複姓“獨孤”人口約不足百人,定居在內蒙及境外。

淵源二

出自北魏時期代北鮮卑獨孤渾部,屬於以部落名稱漢化姓氏。據史籍《魏書》記載,南北朝時北魏政權有獨孤渾氏,為鮮卑拓拔部的氏族部落之一。鮮卑獨孤渾氏,排在鮮卑貴族一百一十姓之末,是代北地區鮮卑族代國舊部。獨孤渾部原為鮮卑拓跋部的從屬部落之一,原遊牧於雲中一帶(今內蒙古托克托)。曹魏甘露三年(公元258年),拓跋部大人拓跋力微率部徙居盛樂(今內蒙古和林格爾),之後召集諸部,以武力確立了拓拔部在部落聯盟中的大酋長地位,建立了代國。在拓跋力微病逝後,諸部離叛,獨孤渾部則是最先離叛的部落之一,曾一度依附於万俟部。
東晉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前秦國經淝水之戰慘敗後,國力日弱,拓跋寔十六歲的兒子拓拔珪不失時機地召集父王的舊部,以武力加智慧實施占地稱王之策,迅速擴展勢力,到了東晉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拓拔珪復國,稱代王,同年改稱為“魏”,史稱“北魏”,之後鮮卑万俟部歸附拓拔珪,獨孤渾部轉了一大圈,仍然隨著万俟部回復到拓跋部中。此後,拓拔珪將獨孤渾部排位在貴族行列的最末。
在北魏孝文帝的改革過程中,獨孤渾氏大多改為漢姓杜氏、獨氏、獨孤氏,其中的杜氏是為河南洛陽杜氏。

淵源三

來自賜姓:《周書·文帝下》:魏氏之初,統國三十六,大姓九十九,後多絕滅。至是,以諸將功高者為三十六國後,次功者為九十九姓後,所統軍人,亦改從其姓,穿鮮卑服裝。 由於宇文家族實行鮮卑化政策,賜姓其勢力下的漢人將領和望族,其部將家族和家僕也要跟從改姓,其中改獨孤姓的有李楷,李盛,李屯,高熲,楊突,高賓,韓雄等,其實遠在匈奴漢國時,就有劉淵強迫劉姓漢人改獨孤姓,他們成為了漢族獨孤姓的始祖。

遷徙分布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後,將鮮卑族的複姓獨孤氏改為漢字劉姓,成為當時大姓之一。獨孤姓望居河南郡(漢高祖時置郡。相當於河南省洛陽市一帶地區)、高陽郡(北魏時置郡。相當於河北省高陽縣一帶地區),
獨孤姓(獨孤(姓氏)一般指本詞條)
漢陽郡或隴西郡(甘肅東南部西漢水上游一帶),百家姓流傳至廣,關中多戰亂,歷史上族人避禍多遷徙至隴右。然幾經變遷,跟許多複姓(如歐陽、宇文、端木、上官、司馬、東方、南宮、万俟、聞人、夏侯、諸葛、尉遲、公羊、赫連、澹臺、皇甫、宗政等)一樣已經簡化為單姓,同樣的“獨孤”姓也簡化為“獨”姓,歷史名人獨孤信曾任秦州刺史,傳承現在甘肅禮縣鹽官獨家川附近(古秦州界地)有萬餘人為獨姓氏,祁山附近獨家川全村幾乎全姓獨,可以說在國內算是獨孤一脈比較聚居的地區。今天該地仍留存宗族廟宇,每年定期族人在家神廟(家族祠堂)舉行祭祀儀式,緬懷先祖。
武威郡和敦煌郡,也是獨孤氏的重要來源地,其中屠各城就在武威郡。
另外,據說在河北唐山和廣東廣州都有獨氏(由獨孤姓演化而來)族人後裔少數分布。
據史料記載,現在居百家姓第四大姓的劉姓一部也是由獨孤姓演化而來。

姓氏文化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高陽郡:歷史上的高陽郡有三:①戰國時期為高陽邑,亦稱高陽鄉,在今河南杞縣西北部,秦朝末期酈食其自稱“高陽酒徒”,其“高陽”即指該地區。②東漢桓帝時期(公元147~167年)又置高陽郡,治所在高陽(今河北高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北省高陽縣一帶。晉朝泰始初期置高陽國,治所在博陸(今河北蠡縣),時轄四縣,轄境包括今保定、清苑、高陽、博野、蠡縣等地。③北魏時期另置青州高陽郡,轄地在今山東省淄博市臨淄縣西北部一帶。隋朝開皇初年(辛丑,公元581年)廢黜。
漢陽郡或隴西郡(甘肅東南部西漢水上游一帶):著名的諸葛亮六出祁山地界,為秦人發跡之地-西垂,今天的甘肅隴南東北附近。北魏太平真君五年(444年)置,西魏改名漢陽縣,屬南秦州。約西魏、北周時廢。隋大業三年(607年)改成州置,轄境相當今甘肅省禮縣、西和縣及成縣西北部地。
堂號
河南堂:以望立堂。
高陽堂:以望立堂。
漢陽堂:以望立堂。

宗祠對聯

十言通用聯
行道揚名,學士果成佳婿;
奇謀大略,女兒迭為貴人。
——佚名撰獨孤姓宗祠通用聯
蘊含典故
上聯典指唐代洛陽人獨孤郁,字古風,幼年時,父親獨孤及曾問他志向。他答道:“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元和初年,舉制科高等,歷官右補闕、翰林學士。大臣權德輿很看重他,把女兒嫁給了他。憲宗曾說:“想不到德輿有如此佳婿!”
下聯典指南北朝時北周雲中人獨孤信,善於騎射,在東魏官都督荊州諸軍事。後奔南朝梁,官隴右十一州大都督、秦州刺史。北周初,官大宗伯,封衛國公。風度弘雅,有奇謀大略,所到之處,都受百姓歡迎。大女兒為北周明帝的皇后,四女兒為唐高祖李淵的母親元貞太后,七女兒為隋文帝的皇后。

歷史名人

獨孤信

獨孤信(502--557):本名如願,北周時期雲中(今大同)人,史稱“美容儀,善騎射”。少年時代喜愛修飾,講究穿戴,故在軍營之中享有“獨孤郎”之美稱。他初投葛榮帳下為將,後投北魏,曾經匹馬單槍生擒漁陽王袁肆周。因屢立戰功,先後歷任別將、員外散騎侍郎、新野郡守、荊州防城大都督、武衛將軍、浮陽郡長、衛大將軍、都督三荊軍事兼尚書右僕射、荊州刺史、車騎大將軍、河內郡公、隴右十州諸軍事、冀州刺史,封趙國公,邑一萬戶,謚曰景。獨孤信風度翩翩,雅有奇謀大略。太祖初啟霸業之時,他鎮守隴右之地,史稱“及信在州,事無擁滯。示以禮教,勸以耕桑,數年之中,公私富實,流人願附者數萬家。”“信在秦州,嘗因獵日暮,馳馬入城,其帽微側,詰旦而吏人有戴帽者,鹹慕信而側帽焉。其為鄰境及士庶所重如此。”由於他執政期間惠政頗多,因此,很受百姓愛戴。
獨孤信印國寶級文物現藏於陝西省博物館獨孤信印國寶級文物現藏於陝西省博物館
獨孤信一生共有六子七女,六子俱任官職。其女:長女為周明敬後;第四女元貞皇后第七女隋文帝皇后。

獨孤羅

獨孤羅:字羅仁,雲中人也。父信,初仕魏為荊州刺史。武帝之入關也,信棄父母妻子西歸長安,歷職顯貴,羅由是遂為高氏所囚。信後仕周為大司馬。及信為宇文護所誅,羅始見釋,寓居中山,孤貧無以自給。齊將獨孤永業以宗族之故,見而哀之,為買田宅,遺以資畜。初,信入關之後,復娶二妻,郭氏生子六人,善、穆、藏、順、陀、整,崔氏生獻皇后。及齊亡,高祖為定州總管,獻皇后遣人尋羅,得之,相見悲不自勝,侍御者皆泣。於是厚遺車馬財物。未幾,周武帝以羅功臣子,久淪異域,征拜楚安郡太守。以疾去官,歸於京師。諸弟見羅少長貧賤,每輕侮之,不以兄禮事也。然性長者,亦不與諸弟校競長短,後由是重之。及高祖為丞相,拜儀同,常置左右。既受禪,下詔追贈羅父信官爵曰:“褒德累行,往代通規,追遠慎終,前王盛典。故柱國信,風宇高曠,獨秀生民,睿哲居宗,清猷映世。宏謀長策,道著於弼諧,緯義經仁,事深於拯濟。方當宣風廊廟,亮采台階,而運屬艱危,功高弗賞,眷言令范,事切於心。今景運初開,椒闈肅建,載懷塗山之義,無忘褒、紀之典。可贈太師、上柱國、冀定等十州刺史、趙國公,邑萬戶。”其諸弟以羅母沒齊,先無夫人之號,不當承襲。上以問後,後曰:“羅誠嫡長,不可誣也。”於是襲爵趙國公。以其弟善為河內郡公,穆為金泉縣公,藏為武平縣公,陀為武喜縣公,整為千牛備身。擢拜羅為左領左右將軍,尋遷左衛將軍,前後賞賜不可勝計。久而出為涼州總管,進位上柱國。仁壽中,征拜左武衛大將軍。煬帝嗣位,改封蜀國公。未幾,卒官,謚曰恭。

獨孤伽羅

獨孤伽羅(公元544年—公元602年),即文獻皇后。北周大司馬、上柱國獨孤信之七女,河南洛陽人,是隋文帝楊堅的皇后,隋煬帝楊廣的母親。伽羅,梵語為Tagara,意為沉香木、奇楠香。北周孝閔帝元年(公元557年),獨孤信見故交西魏十二大將軍之一楊忠之嫡長子楊堅器宇軒昂、儀表不凡。故將十四歲的伽羅許配於他,楊堅時年十七。婚後月余,獨孤信和北周權臣宇文護政鬥失敗被殺,全家流蜀,雖獨孤伽羅以出嫁得免,但與其聯姻的楊堅亦遭猜忌,不時有性命之憂。伽羅保持低調謙恭作風,為楊堅廣結人緣、樹立良好形象。楊堅和獨孤伽羅兩情相悅,夫妻誓無異生之子,共同渡過難關。獨孤伽羅與隋文帝共育五子五女。分別為,長子楊勇、次子楊廣、三子楊俊、四子楊秀、五子楊諒;長女楊麗華、次女楊氏、三女楊氏、四女楊氏、五女楊阿五。周隋交替之際,獨孤伽羅縱橫政壇、果斷出擊,和楊堅開創隋朝基業。公元581年,楊堅建隋朝,即位三天后即冊伽羅為皇后。伽羅雅好讀書、識達古今,論事和隋文帝往往不謀而合,她對朝政“隨則匡諫、多所弘益”,文帝對她既寵愛又信服,幾乎是言聽計從,宮中同尊帝後為“二聖”。開皇末年,獨孤皇后在廢長子皇太子楊勇立次子晉王楊廣的儲君決策問題上發揮了關鍵性作用,由此引發史學界爭議評價。仁壽二年(公元602年)病逝後,隋文帝不能忘情,迷信皇后升化為妙善菩薩,營造天下規模最大的佛寺為妻祈福,並企盼和愛妻“魂其有知,地下相會”。仁壽四年帝後合葬太陵,其全謚曰文獻皇后。

獨孤陀

獨孤陀:字黎邪,獨孤羅之弟。仕周胥附上士,坐父徙蜀郡十餘年。宇文護被誅,始歸長安。高祖受禪,拜上開府、右領左右將軍。久之,出為郢州刺史,進位上大將軍,累轉延州刺史。好左道。其妻母先事貓鬼,因轉入其家。上微聞而不之信也。會獻皇后及楊素妻鄭氏俱有疾,召醫者視之,皆曰:“此貓鬼疾也。”上以陀後之異母弟,陀妻楊素之異母妹,由是意陀所為,陰令其兄穆以情喻之。上又避左右諷陀,陀言無有。上不悅,左轉遷州刺史。出怨言。上令左僕射高熲、納言蘇威、大理正皇甫孝緒、大理丞楊遠等雜治之。陀婢徐阿尼言,本從陀母家來,常事貓鬼。每以子日夜祀之。言子者鼠也。其貓鬼每殺人者,所死家財物潛移於畜貓鬼家。陀嘗從家中素酒,其妻曰:“無錢可酤。”陀因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越公家,使我足錢也。”阿尼便咒之歸。數日,貓鬼向素家。十一年,上初從并州還,陀於園中謂阿尼曰:“可令貓鬼向皇后所,使多賜吾物。”阿尼復咒之,遂入宮中。楊遠乃於門下外省遣阿尼呼貓鬼。阿尼於是夜中置香粥一盆,以匙扣而呼之曰:“貓女可來,無住宮中。”久之,阿尼色正青,若被牽曳者,雲貓鬼已至。上以其事下公卿,奇章公牛弘曰:“妖由人興,殺其人可以絕矣。”上令以犢車載陀夫妻,將賜死於其家。陀弟司勛侍中整詣闕求哀,於是免陀死,除名為民,以其妻楊氏為尼。先是,有人訟其母為人貓鬼所殺者,上以為妖妄,怒而遣之。及此,詔誅被訟行貓鬼家。經未幾而卒。煬帝即位,追念舅氏,聽以禮葬,乃下詔曰:“外氏衰禍,獨孤陀不幸早世,遷卜有期。言念渭陽之情,追懷傷切,宜加禮命,允備哀榮。可贈正議大夫。”帝意猶不已,復下詔曰:“舅氏之尊,戚屬斯重,而降年弗永,凋落相繼。緬惟先往,宜崇徽秩。復贈銀青光祿大夫。”有二子:延福、延壽。

獨孤整

獨孤整:獨孤陀之弟,官至幽州刺史,大業初卒,贈金紫光祿大夫,平鄉侯。

獨孤楷

字脩則,隋代人,本姓李氏。父屯,從齊神武帝與周師戰於沙苑,齊師敗績,因為柱國獨孤信所禽,配為士伍,給使信家,漸得親近,因賜姓獨孤氏。楷少謹厚,便弄馬槊,為宇文護執刀。數從征伐,賜爵廣阿縣公。拜右侍下大夫。從韋孝寬平淮南,以功賜子景雲爵西河縣公。隋文帝為丞相,進開府,領親信兵。及受禪,拜右監門將軍。進封汝陽郡公。仁壽初,出為原州總管。時蜀王秀鎮益州,上徵之,猶豫未發。朝廷恐秀生變,拜楷益州總管,馳傳代之。秀果有異志,楷諷諭久之,乃就路。楷察秀有悔色,因勒兵為備。秀至興樂,去益州四十餘里,將反襲楷,密使覘之,知不可犯而止。楷在益州,甚有惠政,蜀中父老於今稱之。煬帝既位,轉并州總管。遇疾喪明,上表乞骸骨。帝曰:“公先朝舊臣,臥以鎮之,無勞躬親簿領也。”以其長子凌雲監省郡事。其見重如此。轉長平太守。卒,謚曰恭。子凌雲、平雲、彥雲,皆知名。

獨孤盛

獨孤楷之弟,性剛烈,有膽略。以落邸之舊,累遷右屯衛將軍。宇文化及之亂,裴虔通引兵至成象殿,宿衛者皆釋仗走。盛謂虔通曰:“何物兵?形勢太異!”虔通曰:“事已然,不預將軍事。”盛罵曰:“老賊,何物語!”不及被甲,與左右十餘人逆拒之,為亂兵所殺。越王侗稱制,贈光祿大夫、紀國公,謚曰武節。

獨孤纂嗣

獨孤纂嗣:獨孤羅之子,仕至河陽郡尉。纂弟武都,大業末,亦為河陽郡尉。庶長子開遠,宇文化及之弒逆也,裴虔通率賊入成象殿,宿衛兵士皆從逆,開遠時為千牛,與獨孤盛力戰於閤下,為賊所執,賊義而舍之。善後官至柱國。卒,子覽嗣,仕至左候衛將軍,大業末卒。

獨孤機

隨末王世充的部下,在武德二年正月企圖降唐,被王世充所殺。

獨孤修德

獨孤機之子。621年,李世民凱旋迴到長安,將王世充獻於李淵,王世充因主動投降,而且李世民曾答應饒他全家性命,因而逃過一劫,李淵對他的處分是貶為庶民,全家發配四川。由於押解人員還沒有準備好,王世充一家暫時被關押在長安附近的雍州,某日,忽然來了幾個唐官稱李淵有旨,要王世充接旨,王急忙出應,不料那幾人立刻亂刀齊下,王世充的人生就此落幕。後來查明,那幾人中帶頭的是唐定州刺史獨孤修德,他的父親獨孤機是王世充的部下,在武德二年正月企圖降唐,被王世充所殺,獨孤修德殺王世充是為父報仇。

獨孤及

獨孤及:唐代詩人,字至之,洛陽人。天寶末,以道舉高第,補華陰尉。代宗召為左拾遺,俄改太常博士。遷禮部員外郎,歷濠、舒二州刺史,以治課加檢校司封郎中,賜金紫。徙常州,卒謚曰憲。集三十卷,內詩三卷,今編詩二卷。

獨孤郁

獨孤郁:唐代翰林學士,是權德輿的女婿。憲宗讚嘆獨孤郁的才華說:“權德輿能夠使獨孤郁作女婿,我反而趕不上權德輿了嗎?”在此之前,公主下嫁,都是選取皇家內外親族以及功臣家的子弟。至此,憲宗才命令宰相選擇公卿、大夫家的溫文爾雅、可以置身清流的子弟。然而,各家多不願意,只有杜佑的孫子司議郎杜沒有推辭。秋季,七月,戊辰(二十三日)憲宗任命杜為殿中少監、駙馬都尉,讓他娶岐陽公主為妻。岐陽公主是憲宗的大女兒,為郭德妃所生。八月,癸巳(十九日),杜與岐陽公主成婚。岐陽公主舉止賢淑,杜氏是一個龐大的家族,行輩高於她的不只數十人,岐陽公主對待他們,謙恭隨和,一概如同家裡人的禮數,在二十年里,人們不曾因絲毫的嫌隙而指責她恃貴驕慢。才到杜家時,岐陽公主就與杜商議說:“皇上賜給我們的奴婢,是終究不肯屈從的,可以奏請皇上將他們收回去,我們自己再悉數購買出身低微、可以指使的奴婢吧。”自此,閨閣門戶清靜,連人們說話的聲音都聽不到。

獨孤求敗

(金庸小說杜撰)
對此姓氏一般很少見,最令人比較熟悉的人物,當屬金庸小說里的獨孤求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