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獅象燈舞
- 始於年代:宋代
- 地點:開化縣徐塘
- 分類:民間舞蹈
歷史起源,表演形式,舞蹈道具,
歷史起源
獅象燈舞始於宋代,據徐塘《朱氏宗譜》:徐塘朱氏家族視宋代教育家朱熹奉為先祖。朱熹曾攜夫人胡氏來馬金包山講學,不幸胡氏夫人病逝於包山。之後,朱熹告別包山。後傳來朱熹榮升高官,光宗耀祖。因徐塘朱氏族人結彩迎燈,扎了獅象燈,舞燈歡慶;名“獅”(師)蓋世,萬象更新之意, “獅象燈舞”便由此而來。
當地又一傳說,古時一老人上山砍柴,不幸從山上摔下,不醒人事,有一獅子將其背下山放在老人家門口,老人得救生還。其媳婦為感謝獅子救父之恩,便在老生日的那天,用竹篾扎了一個獅子在村子裡巡遊謝恩。“象舞”則源於當地一座孤山(大武山),山的整個形狀就象一頭大象,那長長的象鼻正好溶入徐塘村村落的中間,為了增添節日喜慶,也給徐塘村民帶來好運,朱氏族人便扎了獅象燈在村中迎舞。
表演形式
獅象燈舞中獅、象各有4隻,出場在長長的板燈前面,在開闊地帶表演獅、象對舞,表演程式上有“獅象抱球”“獅象滾球”“獅象對耍”“開八字”等表演形式。具有很強的觀賞性。
舞蹈道具
獅象燈的道具均用竹篾和綿紙紮成骨架,再用彩紙剪成細細的毛髮,糊在獅象身上;在前後腿的位置各豎一根木棒,一是便於拿著表演,二是在木棒頂端可插蠟燭;獅子抱著彩球,象兒抱著“八寶”;眼睛用筆畫成,象鼻能屈能伸,整個形象栩栩如生。迎舞時還伴有各種花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