獅城鎮

獅城鎮

獅城鎮,隸屬於福建省寧德市周寧縣,是周寧縣城所在地,位於福建省東北部,介於北緯 26°53′-27°19′,東經119°06′-119°29′之間。東鄰福安,西接政和,北連壽寧,東南與寧德接壤,西南與屏南隔溪相望。地處鷲峰山脈東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

獅城鎮是全縣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海拔886米,全鎮轄6中興、長安、橋南、城西、東園、興福6個社區,龍潭、坂頭、虎崗、安後、洋莊、洋尾、前坪、陳鳳8個行政村。

2017年,行政區域面積5793公頃,常住人口46905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獅城鎮
  • 外文名稱:Shicheng Town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福建省 周寧縣
  • 下轄地區:1社區、11行政村
  • 政府駐地:獅城居委會
  • 電話區號:0593
  • 郵政區碼:355499
  • 地理位置:周寧縣中部
  • 面積:5793公頃
  • 人口:46905人(2017年)
  • 氣候條件:亞熱帶海洋季風山地氣候
  • 著名景點:福安白雲山
  • 車牌代碼:閩J
建制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森林,耕地,人口民族,人口,民族,交通運輸,文化,發展概況,周邊景點,鯉魚溪,滴水岩,兔耳嶺風景區,地方特產,

建制沿革

古為七閩地。春秋屬越,戰國屬楚。秦屬閩中郡。西漢為閩越國,東漢屬會稽郡。三國屬吳建安郡。晉南朝屬溫麻縣。隋屬原豐縣(閩縣)。唐屬長溪縣。五代閩龍啟元年(933)起屬寧德縣,宋初為青田鄉東洋里。
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建東洋行縣,由寧德縣主簿駐征賦稅。
清雍正十三年(1735),分割東洋里十五至十八都設東洋分縣,由寧德縣丞駐治。
光緒三十三年(1907)改由縣佐駐治。
1958年設城關公社。
1983年改建獅城鎮。

行政區劃

村民委員會、居民委員會、社區名稱城區主、次幹道、轄區
龍潭
龍潭、上岡後、下崗後
安後
/
洋尾
/
坂頭
坂頭、下爐、溪北、下坂、石馬潭
虎崗
虎崗、下新厝、金鐘、後坑、過岡、蛇樓(已廢)、大灣頭(已廢)
挪坑、前坪、新村、橫林、王居林、公家洋、王坑、桃嶺、陳家山、延抬、大漈坪、薴園坪
陳鳳、下洋、三灣、白鼻岩、枇杷岡、柴頭灣
/
橋南街、中興街、南莊路、下林山路、陸留路、蘭前路、黨校路、朝南路等,村落有南莊村、蘭前村
長安
北門小區、海留小區、環城小區、興建小區
中興
中華路、東街、西街、南街、河濱東路、中園路、羅漢橋路、東市路,南坂中路
城西
中興街、西街、橋南街、河濱西路、西環路、鳳橋路
東園
仙溪小區、東園小區、紅亭小區、城東新村
興福
興業街、興福路、興民路、五四路、田明堂路、雙桃洋自然村、貓智丘自然村、五斗岔
(行政區劃資料來源:

地理環境

地貌

獅城,地處鷲峰山脈東麓,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境內峰巒起伏、山陡谷深、溪谷錯綜。平均海拔在800米以上,最高點龍崗頭,海拔1506米;最低點街頭亭,海拔僅65米;位於周寧縣中部,東經119度16分—25分,北緯27度5分—9分之間,東臨龍亭溪與福安境隔溪相望,南連七步鎮,西北與浦源鎮按壤。

氣候

獅城鎮屬中亞熱帶海洋性季風山地氣候,四季分明。冬長夏短,雨量充沛。2010年平均氣溫15.5℃,極端最高氣溫32.9℃,極端最低氣溫-5.2℃,年降水量2130.7毫米,降雨天數192天,日照時數1617小時。海拔落差,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夏無酷暑,盛夏季節平均氣溫7月份24.3℃、8月份23.0℃、9月份22.0℃,有“天然空調城”之美稱。

自然資源

森林

鎮轄區內森林植被屬於常綠溫暖照葉林地帶。植被有12個類型,46個群叢,有大量的藥用植物和禽獸類資源,雖經歷幾次較大幅度的消長過程,仍不失原貌。

耕地

耕地土壤類型分布,水田中,滲育型占53.46%,瀦育型占29.88%,潛育型占16.66%;農地中,紅土占41.45%,黃泥土占55.02%,紫色土占2.25%,沖積土占1.29%。
水田有機質和磷、鉀含量狀況為,缺磷、缺鉀面積分別占水田總面積的92.3%和67.66%。內涵冷爛酸銹毒等低產障礙因素的中、低產田面積多達7.8萬畝,占水田總面積78%。

人口民族

人口

周寧縣境內人口分布不均,溪流沿岸的小盆地人口較稠密,高寒偏遠山區人口稀疏,人口密度最大,達5萬多人,瑪坑鄉最小,僅1萬人。

民族

絕大多數居民為漢族,解放前少數民族僅有畲族。據2016年人口普查,鎮總人口52591人。
2017年,常住人口46905人。

交通運輸

1959年前,全縣運輸全靠人力挑抬。
1959年5月,小(古鎮)浦(城)公路賽(岐)浦段通車。小浦公路賽浦段通車後,汽車和其他機動車,逐漸取代長途人力運輸。當年底,在“共產風”的影響下,全縣無償調用勞力、物資,組織民、技工5092人,投建梨(坪)外(表)、城(關)純(池)、七(步)李(墩)3條公路,因國民經濟暫時困難,分別於1960年4月及1961年2月先後停建。
1965年冬,組織全縣民工投入續建,廣大幹部民眾衝破“文化大革命”的干擾,堅持民工建勤不間斷。
1965~1976年,先後建成公路8條105.43公里(未包括麻嶺軍用公路)。實現全縣社社(鄉)通公路。公路沿線村民開始以膠輪板車代肩,腳踏車代步。
1983年後,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化,社會車輛急劇增加,公路運輸出現了多家經營、相互競爭的景象。寬敞、舒適、高效、節能的新型車輛逐漸引進市場。
1988年底,全縣共有公路32條,總長301.3公里。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擁有公路28.8公里。通車行政村86個,占全縣行政村數的61.4%,初步形成以獅城為中心的公路交通網。福州、浦城、邵武、順昌、南平、霞浦與浙江蒼南,均有當日直達客車,徹底改變了長期交通閉塞的落後面貌。但有的偏遠山區村際交通尚不通暢,貨物仍賴人力挑抬。
2012年,寧上高速周寧段通車,出行更加方便。

文化

周寧話屬於以福州話為代表的閩東方言北片,境內通行的是以縣城獅城鎮口音為代表的周寧話。周寧縣建縣前(1935),曾設立過周墩特種區,故周寧話也叫“周墩話”。
歷史上,周寧因地方偏僻,與省城福州相距較遠,加上交通閉塞,與外界接觸、交往不易,當地方言與福州話已有較大差異,而更接近於鄰縣的福安話。因此,周寧話與閩東北片土語一樣,一方面比南片的福州話保留更多古代漢語特點,同時由於自身語言的發展,也產生一些特色。

發展概況

交通便利,310省道貫穿境內。通訊、電力、教育、衛生、商貿基礎設施完善,為縣城所在地。轄11個村委會和1個居委會。1993年實現億元鎮,1994年社會總產值1.53億元,是全縣第一個億元鎮。該鎮農副業發達,先後建立了糧食、茶葉、蔬菜、禽、畜、水產等生產基地。鄉鎮企業迅猛發展,現有各類企業1498家,初步形成了以鑄造、建材、建築、化工機械為支柱的產業發展格局,企業總產值占全縣鄉鎮企業產值的1/3強。鎮政府機關連續9年保持“省級文明單位”榮譽稱號。

周邊景點

鯉魚溪

鯉魚溪(Carp brook)位於周寧縣城西五公里處的浦源村中,為4A級景區。鯉魚溪源於海拔1448米的紫雲山麓,匯數十條山澗清泉奔流而下,峰迴水轉,至浦源村口水勢頓減,五彎六曲穿村緩流而過。溪流貫村而去,長一華里,寬數米。溪中悠然遨遊著七、八千尾彩色斑斕的大鯉魚,“聞人聲而至 見人形而聚”,“競相覓食 彩鱗翻飛”,溫順如馴,誠如“神魚”。婀娜之姿,活潑可愛。水深及膝,清可見底,鯉魚滿溪,故而得名“鯉魚溪”。

滴水岩

滴水岩風景區位於福建省周寧縣城西南30公里的洞宮山麓,與古樸典雅的鯉魚溪、氣勢磅礴的九龍祭瀑布群齊名,名載《辭海》。古人題匾曰“八閩首景”,它鄰近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鴛鴦溪的核心地帶,依霍童溪上游的叉溪、白水洋溪等處與政和、屏南、寧德三地毗連,山巒起伏,溪澗密布,為閩東霍童溪流域旅遊風光帶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兔耳嶺風景區

兔耳嶺位於堂義村後山, 與第一旗山山脈相連, 山勢以,石怪,松奇,陡而不險,高而不危。
兔耳嶺風景兔耳嶺風景
矮小的蘆葦,春夏皮綠衣,秋季白茫茫,形成獨特的風景,五月開滿杜鵑花,日出登山,抬頭觀看天空,有祥雲出瑞,喜從天降,是神話般的美景 ;旅遊登高最佳去處。

地方特產

據歷史記載:“周寧縣從宋代開始就種茶自產自用,清鹹豐、同治年間,茶葉便開始外銷西歐、南洋等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