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與諸甥侄書》是由南朝·宋范曄所做,出自《宋書·范曄傳》,作品採用書信體裁,書寫了自己的一生。
基本介紹
- 書名:獄中與諸甥侄書
- 作者:范曄
- 作品出自:《宋書·范曄傳》
- 創作年代:南朝·宋
- 作品體裁:書信
原文
吾少懶學問,晚成人,年三十許政始有向耳[4]。自爾以來,轉為心化[5],推老將至者,亦當未已也。往往有微解[6],言乃不能自盡。為性不尋注書[7],心氣惡[8],小苦思便憒悶[9],口機又不調利[10],以此無談功[11]。至於所通解處,皆自得之於胸懷耳[12]。文章轉進,但才少思難,所以每於操筆,其所成篇,殆無全稱者[13]。
常恥作文士。文患其事盡於形[14],情急於藻[15],義牽其旨[16],韻移其意[17]。雖時有能者,大較多不免此累[18],政可類工巧圖繢[19],竟無得也。常謂情志所託[20],故當以意為主,以文傳意。以意為主,則其旨必見[21];以文傳意,則其詞不流[22]。然後抽其芬芳[23],振其金石耳[24]。此中情性旨趣,千條百品[25],屈曲有成理[26]。自謂頗識其數[27],嘗為人言,多不能賞,意或異故也。
性別宮商[28],識清濁[29],斯自然也。觀古今文人,多不全了此處;縱有會此者,不必從根本中來。言之皆有實證,非為空談。年少中謝莊最有其分[30],手筆差易[31],文不拘韻故也[32]。吾思乃無定方,特能濟難適輕重[33],所稟之分[34],猶當未盡,但多公家之言[35],少於事外遠致[36],以此為恨[37],亦由無意於文名故也。
吾於音樂,聽功不及自揮[58],但所精非雅聲為可恨[59]。然至於一絕處[60],亦復何異邪[61]!其中體趣,言之不盡。弦外之意,虛響之音,不知所從而來。雖少許處,而旨態無極[62]。亦嘗以授人,士庶者中未有一豪似者[63]。此永不傳矣!
吾書雖小小有意,筆勢不快。余竟不成就。每愧此名。
譯文
注釋
[1]狂釁xìn信):疏狂放浪,不拘小節。釁,通“興”偏激,衝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釁於勇。”杜預註:“釁,動也。”覆滅:指因參與謀立彭城王義康事泄而遭致殺身之禍。[2]棄:謂遺棄、嫌棄。這裡說范曄自認為疏狂放肆;得罪許多人,現在自己成為罪人,應受遺棄。[3]不(fǒu缶):同“否”。[4]政:通“正”。向,《南史·范曄傳》作“尚”。[5]心化:謂行道感人。[6]微解:精微深刻的見解。[7]尋:探求。註:專注。尋注書,謂行舟書海之意。[8]心氣惡:意謂腦子不靈。按,古人每每將人腦的思維活動視為心的生理功能。如云:“心之官則思。”[9]憒悶:指頭昏腦脹。憒,昏亂、糊塗。[10]口機:口才。調利:暢達鋒利。[11]談功:指憑藉口舌言語獲取功名利祿。[12]得之於胸懷:意謂通過主客觀的互動作用產生對事物的領悟。[13]全稱:完全滿意。稱,稱道、肯定。[14]事盡於形:謂作文記事顯豁,只求外形,缺少內涵。[15]情急於藻:謂只顧及情感的表達而忽略了文彩藻飾。[16]義牽其旨:謂以辭害意。義,文意。旨,主旨,猶今之主題。[17]韻移其意:謂作文因考慮音律情韻而妨礙了文意的準確表達。[18]大較:大略,大體上。[19]政:通“正”。工巧:技巧藝精妙的工匠。圖繢(huì會):繪製彩色花紋的圖像。圖,用作動詞。繢,同“繪”。[20]常,通“嘗”。曾經。[21]見(xiàn現):同“現”。[22]不流:不散失。此謂不會出現文不達意,空泛虛浮的現象。[23]抽:引出。芬芳:此指完美的思想內容。[24]金石:鐘磬一類樂器,其發聲清越優美,後因喻辭韻美妙。《晉書·孫綽傳》:“嘗作《天台山賦》,辭致甚工,初成,以示友人范榮期,云:‘卿試擲地,當作金石聲也。’”[25]千條百品:謂各種各樣,名目繁多。品,品目;名目。[26]屈曲:比喻參差不一。成理:規律法度。[27]數:技術,方法。[28]宮商:古代五音中的二音。《周禮·春官·大師》:“皆(通“諧”)文之以五聲,宮商角徵(zhǐ)羽。”[29]清濁:中古漢語的一對區別特徵(也可謂漢語音韻學中的一對範疇),它體現了漢語語音的特點。發音時聲帶與發音體一起顫動的輔音叫濁輔音,反之則稱之清輔音。[30]謝莊:宋駢文家。據《宋書·謝莊傳》:“謝莊,字希逸,陳郡陽夏人。仕至光祿大夫,卒年三十六。”謝莊亦能,所作格調清雅絕俗。最有其分:最有識別宮商、清濁的天分。請參閱鐘嶸《詩品·序》。[31]手筆:猶文章。自南北朝始有“文”、“筆”之分,即將文學範圍內的作品分為有韻的“文”,與無韻的“筆”。這裡“手筆”當指無韻的實用駢散文字。差易:差別。[32]文不拘韻:謂“手筆”之文不講究宮商、清濁之聲律。[33]特:但;只。濟難:有利於難以言傳之情事的表達。濟,有益;方便。輕重:指文字聲音上的頓挫抑揚,高低變化,即後來沈約《宋書·謝靈運傳論》中所謂“宮羽相變,低昂舛節。”[34]稟:領受:承受。此指具有。[35]公家之言:指所謂“不拘韻”的奏疏、書表、策論等一類駢散實用文字。[36]事外遠致:指除“公家之言”以外的純文學文字。致,意態;情趣。[37]恨:遺憾。[38]恆:常常。[39]造:此指編纂。[40]轉:這裡有進一步的意思。統緒:猶端緒。統,絲緒之總束。緒,絲頭。[41]可意:贊同;合意。[42]班氏:指班固,東漢著名的史學家、文學家,有《漢書》、《兩都賦》等傳世。[43]既任情二句:這是范曄批評班固斷代為書,一改《史記》通史之先例,未能“通古今之變”,審辨、闡明各個歷史現象之發生、發展及其歸宿。[44]贊:文體之一,有雜贊、哀贊及史贊之分。[45]志:記事的書或文章,此指《漢書》中的《食貨志》、《地理志》、《五行志》、《天文志》等十志。推:推許;讚許。[46]博贍:猶宏富。贍,充裕。[47]整理:指編纂《後漢書》時對史料的處理,以及在編纂方法和體例上的創新。[48]傳論:即每篇人物傳紀後的評語、議論。[49]裁味:評判裁奪的意味。[50]“至於”三句:請參閱《後漢書》的《西羌傳論》、《南匈奴傳論》等篇。其中不乏針砭時事之論。則范曄之自負自誇亦並非無據。[51]中合:謂切中時弊。[52]《過秦》篇:即《過秦論》。西漢傑出的政論家、辭賦家賈誼的代表作之一。分上、中、下三篇。本編已選入其上篇。[53]“欲遍作”二句:據《宋書·范曄傳》:“(元嘉九年)左遷曄宣城太守。不得志,乃刪眾家後漢書,為一家之作。”此時曄年方二十七歲,至被殺時,歷時二十一年,然僅撰成本紀十卷,列傳八十卷,《漢書》所有之十志並未依其例而成。[54]傑思:傑出的思想和見解。按:《後漢書》既有論,又有贊,體例未免有重複之嫌。[55]同含異體:謂各篇贊論內容不盡相同。[56]紀傳例:指序例。未見於今本《後漢書》。梁劉昭《後漢志序》云:“(范曄)序或未周,志遂全缺。……司馬續書,總為八志,范曄序例,頗褒其美。”[57]稱情:猶言放膽、無所顧忌。[58]聽功:指對音樂的鑑賞識別。自揮:指親手彈奏。晉嵇康《贈秀才入軍》詩:“目送歸鴻,手揮五弦。”據《宋書·范曄傳》載:“曄長不滿七尺,肥黑,禿眉須。善彈琵琶,能為新聲,上欲聞之,屢諷以微旨,曄偽若不曉,終不肯為上彈。上嘗宴飲歡適,謂曄曰:‘我欲歌,卿可彈。’曄乃奉旨。上歌既畢,曄亦止弦。”[59]雅聲:正聲。雅,合乎規範。[60]一絕處:指音樂(非雅聲之樂)的最高境界。[61]亦復何異:這裡指“雅聲”與范曄自創的新聲實質並無區別。[62]旨態無極:言非“雅”的新聲其意蘊與表現形態均優美動人之極。[63]士庶:讀書人和平民百姓。 豪似:極其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