獄中札記(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獄中札記(2000年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書籍)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作為偉大的、富於創建性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葛蘭西的理論和思想大部分都是在監獄中形成的,其《獄中札記》則是他全面思考的結晶。《獄中札記》記載了他對國際共產主義運動、意識形態理論、文化領導權理論、有機知識分子理論、美學和歷史學等等理論的思考和探索。這部著作體現了“人類意志的極限”,即一個人到底能在多大程度上超越他的歷史和個人背景進行思考,這部監獄中完成的著作正是獨立思考的偉大典範。葛蘭西獨樹一幟的實踐哲學和他所提出的“霸權”、“有機知識分子”、“市民社會”、“陣地戰”等理論觀念,在當代仍具有重大的理論意義。

基本介紹

  • 書名:獄中札記
  • 作者:安東尼奧·葛蘭西
  • 原版名稱:Selections from Prison Notebooks
  • 譯者:曹雷雨,姜麗,張躍
  • ISBN:9787500427704
  • 類別:哲學,社會學
  • 頁數:392
  • 定價:¥21.00
  • 出版社: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0-10-1
  • 裝幀:平裝
作者簡介,文化霸權,有機知識分子,目錄,

作者簡介

安東尼奧·葛蘭西安東尼奧·葛蘭西
葛蘭西生於義大利撒丁島一個小職員家庭,是一個希臘裔與阿爾巴尼亞裔的移民家庭。葛蘭西出生時,父親從事地方性公務人員的工作,當時義大利南部相當貧窮落後,但因為父親的工作緣故生活小康,然而他父親因為一次指控事件,失去了公務員身分,雖然後來證明是冤枉的,但是無法回復原職而失業,家道因此中落,只能依靠母親以裁縫為業,養活葛蘭西與其兄弟姐妹七個孩子,葛蘭西天生就是駝背,即使在此艱困的環境下,他仍然力爭上遊在撒丁島首府卡利亞里完成中學學業,並且在二十歲那年爭取到義大利北部的工業重鎮都靈就讀都靈大學,他選擇攻讀語言學。
1913年他加入義大利社會黨。1919年創辦《新秩序》周刊,領導工人蘇維埃運動。1921年1月21日葛蘭西帶領陶里亞蒂路易吉·隆哥等人,與阿梅迪奧·波迪加為首的社會黨左派聯合組建了義大利共產黨。1922年5月,葛蘭西作為意共代表在莫斯科當選為共產國際執委會書記處書記。1923年被共產國際任命為意共總書記,他取道維也納回國,召開里昂會議,在羅馬創辦《團結報》,反對墨索里尼的國家法西斯黨。1926年10月墨索里尼宣布取締意共,不顧當時法律保障國會議員豁免拘捕的權利,將有國會議員身份的葛蘭西於1928年逮捕並判二十年八個月的徒刑,據說墨索里尼在決定監禁葛蘭西時宣稱 “要使他的頭腦停止運作二十年”。
葛蘭西被判刑之後健康更加惡化,被送到義大利南部的端里一所專為病囚開設的醫院療養。自1929年起,葛蘭西獲準在獄中寫作,他藉由朋友的援助下獲得了不少書籍,並且開始思考革命為何持續的挫敗。他寫下32本《獄中札記》,完成了霸權理論,這是義大利現代思想史上的重要著作。
1934年葛蘭西受到有條件的釋放,1937年4月27日葛蘭西因腦溢血與世長辭。

文化霸權

葛蘭西的文化霸權理論既是研究社會權力關係體系的一個切入點,同時也是探究文化與政治、經濟之間複雜動態關係的有力工具。
在《南方問題的一些情況》中,葛蘭西第一次明確使用了“文化霸權”這一概念。後來在《獄中札記》和獄中所寫的書信中,葛蘭西更是明確把“統治”(壓制)和“領導”區分開來,強調了文化霸權的這樣一面:通過大眾同意進行統治的方式。葛蘭西指出,一個社會集團能夠也必須在贏得政權之前開始行使“領導權”,這是贏得政權的首要條件之一;當它行使政權的時候就最終成了統治者,但它即使牢牢地掌握住了政權,也必須繼續以往的“領導”。葛蘭西對西方資本主義社會進行了細緻的考察,把資本主義社會的上層建築分為“市民社會”和“政治社會”或國家。市民社會由政黨、工會、教會、學校、學術文化團體和各種新聞媒介構成,而政治社會或國家則是由軍隊、監獄等暴力機構構成。葛蘭西指出,西方資本主義社會,尤其是先進的具有較高民主程度的資本主義社會,其統治方式已不再是通過暴力,而是通過宣傳,通過其在道德和精神方面的領導地位,讓廣大的人民接受他們一系列的法律制度或世界觀來達到其統治的目的,這就是葛蘭西所說的“文化霸權”。
葛蘭西針對馬克思主要強調社會經濟結構,而對思想文化等上層建築的影響以及個人的主動性較不重視的情形加以修正。他提出的文化霸權理論,指出了一個政權的維持,是需要政治的強制力加上霸權文化的力量配合,而後者來自於在市民社會的配合之下,以包括如教育、大眾傳播媒體等對於大眾的潛移默化,造成了工人階級的虛假意識,使此霸權得以維持。在所謂先進工業化國家中,文化霸權的力量尤其隱密而強大。
因此,要霸權有所轉變,必須由知識分子先以所謂的“陣地戰”進行長期準備,與社會上的許多集團合作以及並逐漸促使其意識形態的轉化,取得了此基礎之後,方能進一步使霸權轉移。
儘管葛蘭西的文化霸權論起源與對階級鬥爭狀況的分析,這套理論可以套用得更廣。根據葛蘭西的理論,當前盛行的文化範式既非自然的,也非必然的;相反地,我們必須從包括機構、實踐及信念等等的文化範式中分析其支配結構。
文化霸權並不是單獨的或統一的,它是社會結構的分層展現。其中的每一種結構都有各自的“使命”與內在邏輯。然而一如軍事組織,每個結構都假設了其它結構的存在,並彼此結合以達成更高的全局使命。霸權便是如此運作。社會中的每個人都有各自的生活方式,對於個人,社會的其它部份貌似無關緊要。然而整體而言,每個人的生活都構成霸權結構的一環。在日常生活的瑣碎活動中,多樣性與自由意志看似存在;而正是借著無數這樣的情境,巨觀的霸權結構得以維持,而不為生活在其中的人們所察覺。
葛蘭西的這種理論能更進一步解釋社會文化與政權變遷的過程,並且更強調人尤其是知識分子的主動性作用,可以彌補馬克思過於重視社會經濟結構的不足之處。

有機知識分子

有機知識分子是與傳統知識分子相對而言的,葛蘭西指出,每個社會集團都會同時有機地製造出一個或多個知識分子階層,並在自身的發展過程中進一步加以完善“有機的”知識分子,這樣的階層不僅在經濟領域而且在社會與政治領域將同質性以及對自身功用的認識賦予該社會集團。
“有機性”有兩層意思,一是與特定社會歷史集團的“有機性”,即每一個社會集團都會產生與其保持緊密聯繫的知識分子階層,由此對葛蘭西來說,為確保獲得爭取文化霸權的勝利,無產階級需要培養自己的有機知識分子,並且同化和征服傳統知識分子。知識分子有機性的另一層就是與大眾的“有機性”,這種有機性即知識分子與大眾的辯證法。他指出,知識分子不僅僅教育和啟蒙大眾,其自身的發展,自身在數量和質量上得到壯大和提高,與民眾運動是緊密相連的。人民民眾進一步提高了他們的文化水平,同時也擴大了他們的影響力。

目錄

第一章 歷史文化問題
第一節 知識界
第二節 論教育
第三節 義大利歷史隨筆
第二章 政治隨筆
第一節 現代君主
第二節 國家和市民社會
第三章 哲學研究
第一節 哲學研究
第二節 馬克思主義諸問題
譯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