猿猴B病毒

猿猴B病毒

猿猴B病毒是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屬皰疹病毒科,在猿猴間自然感染,亞洲地區的獼猴是這種病毒的天然宿主。被感染的猿猴僅有單純口腔皰疹,但人類如果被感染猿猴咬傷、抓傷,會引發猿猴B病毒症,潛伏期兩天到一個月左右,受傷部分出現皰疹樣水泡,且伴隨麻痹及腦神經疾病出現,致死率高達七成以上。

這種病毒主要是經由被感染的獼猴咬傷及抓傷傳染給人類,空氣飛沫傳染不是很重要的傳染途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猿猴B病毒
  • 屬性:病毒
  • 特點:病毒性人畜共通傳染病
  • 類別:皰疹病毒科
病原,感染途徑,預防,

病原

繼Sabin之後,Keeble在1956年從恆河猴唇及舌部皰疹樣潰瘍中分離出B病毒,並經組織培養、血清中和試驗、兔腦內接種試驗證實(Keeble,S.A.,1960)。在實驗室小動物中,家兔對B病毒最易感,以任何途徑接種家兔,都會出現神經系統受害的症狀,如感覺過敏、斜頸、呼吸困難、多涎、眼和鼻的分泌物增多,結膜炎和角膜渾濁。典型症狀為上行性腦脊髓炎,在7~12天內死亡。小白鼠、大白鼠和豚鼠較不敏感。可產生非致死性的感染,有的產生暫時性麻痹,體內有抗B病毒抗體生成。三周齡以內的小白鼠,特別是乳鼠較易感。B病毒能在雞胚尿囊絨毛膜,家兔腎細胞,HeLa細胞,人的羊膜細胞和腎細胞,豬的腎細胞以及猴的腎細胞中生長。其中,以家兔腎細胞最為敏感。在雞胚尿囊絨毛膜上形成同人的單純皰疹外觀相似的皰疹,在感染細胞內形成A型核內包涵體。
病理標本以50%的甘油液保存較好,在36℃於1:9,000甲醛內經48小時就滅活。B病毒大小為150~170亳微米,有兩層膜,同單純皰疹和偽狂犬病病毒之間有抗原關係。

感染途徑

人類對B病毒的易感性是相當低的。從1932年(第一個病例)到1966年為止,已報導的人類B病毒病僅有15例,其中13例死亡。存活的兩例還有嚴重的中樞神經系統損傷。全部發生在同猴子或猴組織經常接觸的人當中(Hartley,E.G.,1966)。
人類B病毒病的臨床症狀同猴子的很不一樣。主要表現為上行性脊髓炎或腦脊髓炎。在被猴咬傷後發生感染的病例,被咬的局部區域疼痛、發紅、腫脹,出現皰疹,有滲出物,常常並發淋巴管和淋巴結炎。接著就出現上行性脊髓炎或腦脊髓炎的症狀。絕大部分在發病後三周內死亡,有一例在第三天就死亡了。倖存者會因後遺症而殘廢。
在B病毒病死亡的人體內,很難找到核內包涵體,僅在幾天內死亡的有腦炎出現的病人中找到。包涵體的形態同人的 單純皰疹很相似。同家兔的B病毒病變一樣,感染B病毒的人腎上腺發生嚴重的壞死,這是很有診斷價值的病變(Davidson,W.L.等,1960)。

預防

由於B病毒不僅因被猴咬傷而使人感染,而且會因同猴組織接觸和吸人含B病毒的氣溶膠使動物或人發生感染。這就給預防工作帶來很大困難(Chappell,W.A.,l960)。有人用B病毒的猴免疫γ—球蛋白注射給被疑似B病毒傷害的人,但血清中抗體的水平相當低(MacLeod,D.R.E.等,1960)。有人用B病毒的福馬林滅活疫苗給猴體注射三次,但保護力不強(Hull,R.N.等,1960,1962),人體注射福馬林疫苗後,抗體反應同單純皰疹抗體的水平有關,單純皰疹抗體水平高的人,B病毒抗體的水平也高。有人以實驗證實,用B病毒福馬林滅活苗能使家兔預防吸入感染(Hull,R.N.等,1965:Bends,R.,l965,1966)。
在一般預防措施方面有:
1.工作人員萬一被疑似B病毒感染的猴子咬傷或抓傷,傷口應立即放血,用肥皂水充分洗滌,然後以碘酒或酒精消毒,病人觀察三周(因B病毒病的潛伏期最長為20天)(Davidson,W.L.等,1960;Perkine,F.T.等,1966);
2.同有疑似B病毒病變的猴子或猴組織接觸的人應帶口罩和護目鏡;
3.新來猴最好單籠關養,應仔細檢查它們的唇緣和舌;
4.儘量不要徒手捕捉猴子,必要時可給動物注射麻醉劑和鎮靜劑,以利於實驗操作,有開放性創傷的工作人員需待充分恢復後才能同猴子接觸(Hartley,E.G.,l966)。
多年來,我們的工作人員屢有被猴咬傷的情況發生。但未發現過B病毒病。也未見到國內其他單位報導過。在目前尚無充分的證據證明我國恆河猴無B病毒感染的情況下,我們仍然不能麻痹大意。應該注意檢查新來猴的口腔,不讓B病毒病患猴漏掉,發現有可疑B病毒病灶的獼猴後,除及時報告有關部門和做些必要的檢查之外,應及時將該動物焚毀。國外介紹的一些預防措施值得我們參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