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尾蜥形態特徵:全長70-80公分,該種為世界上最大石龍子。頭大,吻圓,四肢趾爪極為發達。胎生,棲息於森林中,樹棲型,夜行性,白天多藏身於樹洞內休息。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猴尾蜥
- 拉丁學名:Corucia zebrata
- 界:動物界
- 科:石龍子科
- 屬:corucia
分布範圍,生活習性,
分布範圍
分 布:索羅門群島。
生活習性
食 性:以草食為生,可食用各種各樣的植物。
石龍子科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就是猴尾蜥.成體可以長達80公分以上.更特殊的是,猴尾蜥是極少數純樹棲的石龍子,它們的四肢發達,爪子銳利,尾巴可以任意卷纏枝葉,發揮第五肢的作用,並且也失去了自割的能力.可以說已經脫離一般地棲石龍子的特徵而完全適應了樹棲的生活.遲緩的行動和偽裝良好的體色,讓這種夜行性的石龍子得以在森林中繁衍而讓掠食者難以發現.
猴尾蜥的群居行也很高,所以適合群養,由於體型較大,飼養也需要較大的空間,每一隻都需要至少兩尺缸的空間,以直立式的飼養缸為宜,並布置許多枝幹供它們攀爬.由於是夜行性,因此不需要很強的光照,但是需要較高的溫度和濕度,大約在攝氏30度上下,濕度60-80%這是最重要的秘訣.底材可以用無菌土或樹皮屑.基本上,這種環境與變色龍的環境倒是很類似.
猴尾蜥完全以素食為主,主要吃果實及植物在野外主要以無花果和藤蔓的細小葉片為食,因此人工飼養時可以一般蔬果為主食,再輔以蜥蜴飼料或麵包蟲就可以養得很好.大型的水盆對猴尾蜥來說很重要,因為它們喜歡泡水,特別是即將脫皮的階段,所以必須經常保持水盆的水質潔淨與充足.
在雌雄的辨別上並不容易,雄性的頭部比較寬闊,泄殖腔較鼓起,多只比較會更容易辨別.猴尾蜥也是胎生的石龍子,這一點使它們可以終身不需下到地面,真正做到100%的樹棲.雌性的懷孕期長達6-7個月,因此通常2-3年才能生產一胎,每胎產下一隻幼體,偶而有雙胞胎的情形.幼體產下之後便能獨立生活,如果飼養得好可以活15年以上.
外貌樸實的猴尾蜥在台灣是一隻常被忽略的石龍子,事實上美國已經禁止野生個體輸入,可能不久會由CITES II提升至CITES I的地位,狀況良好的猴尾蜥會展現出溫馴的特質和亮眼的體色,應該也有資格成為箇中老手的蒐集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