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生草本,莖單生,高約50厘米,有時可達1.5米。鈍四棱形,被倒向平伏毛,常曲折,基部無葉。
基本介紹
- 別名:鬼燈籠樹(海南)、土結香(四川)
- 中文學名:狹葉假糙蘇
- 拉丁學名:Paraphlomis javanica var. angustifolia (C. Y. Wu) C. Y. Wu et H. W. Li
- 二名法:Paraphlomis javanica var. angustifolia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綱:菊亞綱
- 目:唇形目
- 科:Labiatae
- 屬:假糙蘇屬
- 亞種:木蘭綱
- 分布區域:雲南綏江等地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薄革質至紙質,卵形,橢圓形或長圓狀卵形,通常長7—15厘米,寬3-8.5厘米,有時長達30厘米,寬達14厘米,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圓形至楔形,邊緣有具小尖突的圓齒狀鋸齒,有時不明顯,上面多少被剛毛,背面脈上密生餘部疏生平伏毛;葉柄長約8厘來,被平伏毛。輪傘花序含多花,輪廓為圓球形,花時徑約3厘米,其下承以少數苞片;苞片鑽形,長約6毫米,被小硬毛;花無梗。花萼管狀,草質,口部驟然開張,果時膨大,連齒長約7毫米,幼時密被小硬毛,綠色,果時毛被常脫落,變紅色,萼齒鑽形或三角狀鑽形,長3—4毫米;花冠通常黃色,淡黃色,稀近於白色,長約1.7厘米,外面在冠管上部及冠檐上多少被小硬毛,內面在冠管中部稍上方具柔毛毛環;冠檐上唇全緣,下唇中裂片較大;子房紫黑色,頂端截平,中央稍凹陷,無毛。小堅果倒卵珠狀三棱形,頂端鈍圓,黑色,無毛。花期6—8月;果期至11—12月。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600米的亞熱帶常綠林或混交林林蔭下。
分布範圍
產於雲南大部,我國四川、貴州、廣西、廣東(梧桐山(深圳植物志採集隊13478)、七娘山(張壽洲等011251))及湖南均有。越南北部有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