狹翅巢蕨(Asplenium antrophyoides Christ)是鐵角蕨科、巢蕨屬中型,附生蕨類植物。植株高可達50厘米。根狀莖直立,粗短,木質,褐色,先端密被鱗片;鱗片披針形,漸尖頭,全緣,褐棕色,膜質。葉簇生;葉柄極短或近無柄,禾稈色,草質,葉片倒披針形,向下急劇變狹而長下延,葉邊全緣並有軟骨質的狹邊,乾後略反卷。主脈兩面均平坦,稍皺縮成小縱溝,禾稈色,先毛;小脈兩面均略可見,斜展,平行,相距約1毫米。葉近革質,乾後棕綠色或暗綠色,兩面均無毛。孢子囊群線形,葉片中部以下不育;囊群蓋線形,淺棕色。
分布於中國湖南西南部、廣東西北部、廣西、雲南東南部和南部、貴州南部;越南及寮國也有分布。生長在海拔300-1300米的石灰岩岩壁上或山溝密林中樹幹上。
狹翅巢蕨葉片翠綠,是一種觀賞價值高的觀葉蔭生植物。
(概述圖參考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
主要變種
產地生境
繁殖方法
- 誘導綠色小球(GGB)培養基:⑴MS+6-BA0.5-1.0毫克/升+NAA0.2-1.0;⑵1/2MS+6-BA0.5 -1.0毫克/升+IBA0.5-1.0毫克/升+IAA0.5-1.0毫克/升。
- 綠色小球的繼代培養基:⑶1/2MS+6-BA0.2-0.6毫克/升+NAA0.2-0.5毫克/升。誘導叢生苗的培養基:⑷1/2MS+NAA0.1-0.2毫克/升。
- 生根培養基:⑸1/2MS+IBA0.2-0.5毫克/升;⑹1/2MS+IAA0.2-0.5毫克/升;⑺1/2MS。
- 無菌材料的獲得:切取幼嫩拳卷的葉,先用洗衣粉水洗去幼葉表面的小鱗片,再用自來水沖洗30分鐘,無菌條件下,用0.1%升汞溶液滅菌6分鐘,無菌水沖洗5-6次,無菌吸水紙吸去表面的水分,切成0.5毫米長的小塊。
- 誘導綠色小球(GGB):把上述小塊作為外植體,在無菌條件下接種在⑴和⑵培養基上,10天后切口處開始膨大,40天后產生一些綠色球狀小體,表面還有淡棕黃色的絨毛。這些球狀小體的結構與愈傷組織不同,類似於蘭花的原球莖,稱之為greenglobularboties(簡寫成GGB,翻譯成綠色小球)。這些綠色小球轉接於⑶培養基上繼代培養,又可獲得大量的綠色小球。
- 誘導叢生苗:將綠色小球(GGB)接種在⑷⑸⑹培養基上,20-30天后,3種培養基上的綠色小球(GGB)上均長出叢生芽,長勢旺盛,顏色翠綠,基部有少量的根生長;40天后,叢生苗長滿培養基表面。1厘米以下的叢生芽可繼續作繼代培養,1厘米以上的叢生苗則轉至生根培養基中培養。結果發現,不同的生長素對狹翅巢蕨從綠色小球(GGB)誘導成叢生苗沒有差別,只要加入0.1-0.5毫克/升的生長素就能很好地形成叢生苗。
- 誘導生根和移植:將叢生苗接種在⑺培養基上,培養4-5周后,葉片迅速長大伸長,平均每株有4-6片葉,葉平均長1.5-3厘米,同時也形成良好的根系,根仍有淡棕色的絨毛,生根率100%。一般8-9周即可進行移植。移植時要特別注意保濕,並覆蓋薄膜。試管苗移植2周后,可用1/3MS營養液噴霧施肥,促進生長。移栽成活率可達85%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