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狸土》是托馬斯·昭特納作品,由灕江出版社出版,這部作品不只詳實生動的描述了屬於吉普賽人中一支的脈落歷程,更將他們每個世代的智者所習得的智慧,毫無保留的一一闡述,為許多在處於正要經歷人生探索的青少年,提供了許多不一樣的借鑑,更讓已成年的我們,能省思自己對生命的態度,找回最初的心,用更廣寬的眼界重新看待這個世界與生命!
基本介紹
- 書名:《狐狸土》
- 作者:【奧地利】托馬斯·昭特納
- 譯者:鄭納無
- ISBN:9787540751555
- 類別:外國文學
- 頁數:211
- 定價:25.00
- 出版社:灕江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06
- 裝幀:平裝
- 開本:32開
編輯推薦,內容簡介,作者簡介,社會影響,目錄,序言,書評,
編輯推薦
這是一部比《小王子》更讓人動容的尋找幸福之書!
林良(台灣著名作家)、Hebe(S.H.E成員、知名藝人)感動推薦!
躲在家裡看吧,因為你會大哭一場!
當你尋找幸福,別忘了,它不在別處,而是在你心中,只在你心中。
當你想驅走哀傷,跟著河流走,看看飛鳥,聽聽風在森林中的音樂。
當你愛上時,就去愛。當你不知道該往何處時,想想你從何處來。
內容簡介
流浪的吉普賽家族的老人給最年幼的孫子——小狐狸,講述家族的故事,傳達祖先的智慧和經驗,教給小狐狸應該知道的一切,讓他成為他自己。他們懂得與自然共存,懂得如何在擷取與保護中取得平衡。他們感念大自然的給予,尊重小小動植物所帶來的啟示,光聽他們口述許多傳說、神話,裡頭就充滿了無限的智慧。
即將離開人世的老族長羅伊斯對年幼的小狐狸又說了一次家族的故事,從我們的祖先第一次出去流浪旅行開始,我們就注定了要與大自然共生共存。
兩百年來,四處漂泊的葉尼西人承受的苦難遠遠超過其他的流浪族群。他們被發配到偏遠、貧瘠的森林沼澤地,賣藝時受到定居族群的歧視,最殘酷的是在“二戰”期間,納粹對葉尼西人的虐待和迫害。還有嚴冬、貧困、疾病、飢餓……
苦難,是我們永遠的生命課題,但是我們還有更深沉的智慧:如果人只能活一口氣,那么在這短短的片刻,全心全意、目光真誠,以熱誠的吐息聲來呼吸空氣。
作者簡介
托馬斯·昭特納(ThomasSautner),奧地利作家、畫家。1970年出生於奧地利的格明特市(Gmünd)。大學時期攻讀政治學、傳播學、當代歷史。畢業後曾任記者工作,目前從事小說及繪畫創作。昭特納的文學作品以葉尼西人的生活和文化為主題。雖然屬於新秀作家,但他的出道作品《狐狸土》用散文詩的語言描述生命的悲苦和喜悅,在奧地利引起相當大的反響,並成為暢銷書。奧地利詩人兼畫家伊娃·李卜樂(Eva Riebler)還將《狐狸土》拿來和聖埃克蘇佩里的《小王子》相比。昭特納的作品還有《遠志花》(Milchblume,2006)。他現在居住、工作於奧地利的森林區和維也納。
鄭納無台灣台北人。曾留學德國多年。譯作有《失物招領處》、《意義的呼喚》、《神偷》等。
社會影響
讀這本小說,讓人隱約想到史詩電影。在某些地方,又讓人想到葛拉斯的《錫鼓》或阿言德的《精靈之屋》。……在這一點上,作者成功塑造出感人的散文小說,從第一行到最後一行,吸引讀者,並引起同情。
--《維也納日報》(Wiener Zeitung)
這本小說,有時讀來讓人難過,但更多時候,它給予的是一種令人難以置信的喜悅和幽默,就像葉尼西人所過的生活。托瑪斯.昭特納的第一本小說讓人感受良深,因為它不但有趣,而且意義深刻。
--德國/奧地利“亞馬遜網路書店”讀者書評
小說描述一個幾乎被遺忘的“流浪族群”……托瑪斯·昭特納關心這個主題,並為葉尼西人樹立一座文學性的紀念碑。而且無疑地,透過他的小說,讓葉尼西人的文化和傳統不至於完全被遺忘。對我們這些定居族群來說,《狐狸土》在關於生命、大自然、人與人之間,也提供許多發人深省之處。..這本小說真的是許多讀者希望讀到的。
--德國文學旅舍網(Literaturkarawanserei)
作者在述說故事的同時,告知讀者葉尼西人的民族史、語言、社會生活。……《狐狸土》是本不尋常的小說,作者托瑪斯.昭特納是位歷史愛好者,以其對葉尼西人的醉心、熱中之情,出色地感染了讀者。
--奧地利《網路文學雜誌》(Sandammeer)
托瑪斯·昭特納是記者和歷史研究者,敘述兩個葉尼西人的家庭因為兒女的愛情而命運聯繫在一起的故事,以及他們生活在對大自然的深刻體會中。故事裡穿插關於葉尼西族的歷史、文化、語言,以及納粹時期遭到迫害的事跡。葉尼西人的世界,純樸、親近自然,和納粹獨裁的大屠殺行為形成強烈對比……。
--奧地利馬特斯堡文學館(LiteraturhausMattersburg)
雖然書中曾祖父講的故事有時理想化了從前的自由生活,而葉尼西人和大自然那種親近、神秘的關係也不是今天我們定居族群能充分領會的,但《狐狸土》喚起我們對其他生活方式的理解和好感,並讓讀者(希望是眾多的)認識到一個幾乎被遺忘的族群。
--受威脅民族協會(Gesellschaft fur bedrohteVolker)
一個讓人著迷的美妙故事,但也使人再次看到殘酷的事實。小說讓我冥思夢想,讓我想起童年--那些聽過的故事、家人凝聚在一起,以及我們許多人所忘記的事:傾聽自己。
--德國「書友網」(LovelyBooks)
一本關於吉普賽人的精採好書。葉尼西族,一個樂天、心懷大自然,但很遺憾幾乎被遺忘的族群,我們這些定居族群可以從他們那裡學到很多很多。
--奧地利泰斯克亨圖書館(Taiskirchen)
一本不平凡的出道小說。充滿智慧、感人、幽默,而且非常扣人心弦。
--奧地利作家、文化評論家羅貝爾特.梅納瑟(Robert Menasse)
托瑪斯·昭特納為流浪族群的葉尼西人發聲,佐以生活智慧和歷史證據,他呈現一本扣人心弦而且貼心的“調查報告”。
--奧地利詩人、畫家伊娃.李卜樂(Eva Riebler)
托瑪斯·昭特納以《狐狸土》呈現一本歷史教育的文學作品,描述不為人所熟悉的族群:葉尼西族。數百年來,他們居住在我們之間,卻一直遭到忽視。
--奧地利《文學與評論》(Literatur und Kritik)
這本小說並不是要成為一本有關葉尼西人的專業書或報導。昭特納花了兩年時間調查研究,寫下他覺得重要的部分……。就像應該謹慎使用“吉普賽人”這個詞語一樣,“定居族群”也要以敏銳的心思關注這本小說。
--奧地利《信報》(Kurier)
還是個新聞系學生時,昭特納就證明了他的寫作才能。或許新聞記者的訓練和政治學、當代歷史的學歷,使他不能只是信手編寫故事,他所敘述的故事有真實的背景,同時也有啟蒙的功用。
--奧地利《圖書文化》雜誌(Buchkultur)
遭受嚴重迫害的葉尼西族群,其命運幾乎不受關注。昭特納非常客觀地穿插在小說情節中的事實層面的說明,讓人感興趣,也使人感動。
--DieFurche奧地利《周報》
目錄
【代序】進入吉卜賽人的內心世界/林良
第一章 身陷沼澤
第二章 莉莉的魔法
第三章 雷蘇拉提馬戲團
第四章 芙麗達和羅伊斯之戀
第五章 黑衫軍
第六章 最寒冷的冬天
第七章 羅伊斯和盧卡家族
第八章 盧卡和老祖母之死
第九章 阿瑪麗恩村
第十章 盧卡家族的毀滅
第十一章 逃難光陰
第十二章 狐狸土
第十三章 五朔節花柱升起來了
第十四章 喬治歐回來了
第十五章 被選中的那個人
第十六章 生命的意義就是活得有意義
序言
進入吉卜賽人的內心世界
——林良(台灣兒童文學作家)
“浪漫”、“神秘”是吉卜賽人帶給我們的一般印象。本書描寫的“葉尼西人”,是吉卜賽人的一支。據說最初的吉卜賽人來自印度,再經由歐洲分散到世界各地。“葉尼西人”卻是發源於歐洲奧地利的一個族群,他們的祖先包括吉卜賽人和一些遊民,被貴族封地的領主放逐到森林區的沼澤地帶墾荒,冬天靠著挖掘泥炭點火取暖,春夏駕著帳篷車四處賣藝謀生。他們繼承的是吉卜賽人的文化傳統和信仰,卻一直要面對各地定居農民的歧視。
本書的書名《狐狸土》,很引人注目。這“狐狸土”指的是附著在雲杉根部的乾淨泥土,具有黏性。葉尼西人都相信,這泥土是一種天然藥物,具有神秘的療效,能使動物身上的傷口迅速癒合,並且使身體恢復健康。林中受傷的狐狸,最懂得尋找這種泥土,翻轉身子在上面打滾,為自己治傷,所以被葉尼西人命名為“狐狸土”。彼得,一個年輕的葉尼西人,在逃亡的時候受到德國納粹黨衛軍的槍擊,傷重垂危時刻幸運地發現了狐狸土,才撿回了一條命。
這篇小說,採用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娓娓說出葉尼西人的族群歷史。一般小說的習慣,採用第一人稱敘述方式的時候,敘述者就是作者本人。但是這篇小說的敘述者卻不是作者本人,而是葉尼西人一個家族的老族長,是他在對他最年輕的曾孫講述。曾孫的小名就叫“小狐狸”。
這篇小說里,提到許多歷史事件,特別是歐洲的歷史。作者(這一次作者出面了)為這些歷史事件寫了許多出色的注釋和解說,用不同的字型排印,穿插各處。這樣的安排,使需要參考批註的讀者,可以依循小說文本的字型往下閱讀,使得閱讀不致中斷,小說的敘述也不致中斷。
這是一篇很好看的小說。登場人物很多,個個性格鮮明。作者下筆如畫,有對特殊地理景觀的刻畫,有對神秘大自然的描繪。動態的場面,例如寫葉尼西人的老祖先為沼澤所吞噬,例如寫納粹對葉尼西人的虐待和迫害,令讀者讀來像看驚悚電影。
這篇小說使我們發現,我們心目中駕著帳篷車到處流浪,會變把戲,會在火堆旁跳舞,會演奏手搖風琴,會算命,會讀水晶球的吉卜賽人,不是只有樂天知命的一面,他們也有悲苦、彷徨和恐懼。這篇小說帶領我們進入吉卜賽人的內心世界,使我們對吉卜賽人有更多的了解與同情。
書評
無關狐狸,無關風月,只關活著
《狐狸土》,書名很引人注目,因為從沒聽說過“狐狸土”。它指的是一種附著在雲杉根部的乾淨泥土,具有黏性。據說,這種泥土是一種天然藥物,具有神秘的療效,能使動物身上的傷口迅速癒合,並且使身體恢復健康。林中受傷的狐狸,最懂得尋找這種泥土,翻轉身子在上面打滾,為自己治療,所以被命名為“狐狸土”。小說中寫到一個年輕的葉尼西人(屬於吉卜賽人的一支),他叫彼得,歷盡萬險從納粹集中營逃出來,逃亡的時候被德國黨衛軍的槍打傷,他想著自己快死了,然而傷重垂危的時刻突然發現了狐狸土,才撿回一條命。這不是傳奇,這個小故事要說的就像封面上那句話:如果你不放棄自己,你一定能找到那附著在雲杉根部的神秘泥土——狐狸土。
如果懂得生命的真相,那么也就擁有活著的智慧。在老族長羅伊斯對年幼的小狐狸說的家族故事中,生命的真相和生活的智慧被祖先世世代代流傳下來,這些樸實的道理,本來就存在的,但是被人忘記了。從出生開始,人慢慢成長,卻也漸漸遠離了最本質的自己,我們的人生被那些不重要的東西填充了,房子、穩定、名譽、資訊、關注度,甚至微博冬粉,我們無暇探索深沉的自我,那些信仰、理想、閱讀和愛。我們的自我大而膚淺,飄忽不定,沒有重心。因此我們痛苦、煩惱、嗔恨,當短暫的快樂來臨時又患得患失,一輩子陷在這種周而復始的情緒里。
“幸福在哪裡?我親愛的小狐狸。”老狼王這樣問小狐狸。同時,世界上每個人也在問。“絕不在自身之外尋找生命的本質。幸福的源泉總是在你自身,而且也只能在那裡找到……我聰明的小狐狸,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是的,一切都取決於你自己。到處流浪的吉卜賽人,看似無家無根,其實他們比任何人更安心、更堅定。他們的根在他們的心裡,不管走到哪個地方,都能發芽發花。樂觀背後的苦難,反而給他們更深沉的智慧:如果人只能活一口氣,那么在這短短的片刻,全心全意、目光真誠,以熱誠的吐息聲來呼吸空氣,他就活得比一個虛度一生的老人更有意義。
這樣的珠玉之言在《狐狸土》里俯拾皆是。這個讀起來像詩一樣美的小說,無關愛情,但包含了愛情;無關風月,但包含了風月,它說的是“活著”。人生注定是一場要散去的宴席,老狼王死了,小狐狸長大,軀殼死了,靈性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