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惑症,即西方醫藥學所稱的白塞氏綜合症。
【症狀】
最初的症狀通常是牙齦、口、舌、咽部出現灰白色的圓形潰瘍,1~2周便可自愈,但往往反覆發作。生殖器可發生類似但較深的潰瘍,表面覆蓋假膜,可致劇痛。皮膚有丘疹、水皰、膿瘡、毛囊炎、結節性紅斑、痤瘡,還可出現“針刺反應”,即在輸液打針後24~48小時針眼處出現膿瘡。另外,膝、腕、肘、踝等大關節可發生遊走性關節炎,有些長期患者還可出現腦炎、顱神經癱、心肌炎以及肺炎、胸膜炎、胃腸潰瘍、尿道炎、附睪炎等多種臟器的病變,女性患者還會月經紊亂。
【出處】
東漢張仲景所著醫術《金匱要略》。
【處方】
《金匱要略》記載處方為:甘草瀉心湯內服、苦參湯熏洗。
西方醫藥學處方為:1.有結核病證據的病人,宜服異煙肼,效果較好,療程應不少於一年。
2.局部或全身症狀較重或中樞神經系統損害的病人,宜服皮質類固醇激素。還可選用消炎痛、氯化喹啉等。
3.口腔潰瘍可局部吹敷錫類散、珠黃散等,外陰潰瘍可用0.1%利凡諾溶液濕敷。
【注意】
1.患者由於視力障礙,病程長,擔心影響學習、工作,容易產生焦慮情緒。因伴有生殖器潰瘍、皮膚損害,往往誤以為自己患了性病、愛滋病。患者要多與醫生交流,對白塞氏病有一個充分認識,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積極配合治療。
2.飲食上儘量吃易咀嚼少刺激性的食物,有潰瘍時忌食牛、羊、雞、海鮮、豬頭、豬蹄及辛辣食品,堅持用軟牙刷刷牙。每餐進食後可用3%雙氧水漱口,並塗口腔潰瘍藥膜於患處。
3.採用免疫抑制劑和類固醇激素藥物治療過程中,要注意定期檢查肝腎功能和血常規,檢測體重、血壓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