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製作與演奏方法,
簡介
鄂倫春、鄂溫克、達斡爾等族人民,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東北部和黑龍江省大、小興安嶺原始林區,他們以狩獵為生。狍,又稱狍子,是鹿的一種,體長一米有餘,尾短小,不超過三厘米,雄狍有角,常棲息于山坡或密林之中。鄂倫春等族獵手,創製出小巧的誘獵樂器—— 狍哨。每逢夏季七、八月間,正值狍仔乳毛未退之際,獵手們隱蔽在密林間,吹響模擬狍仔叫聲的狍哨。外出覓食的母狍就會迅速奔回,密林深處的惡狼和黑熊也會尋聲而至,前來捕食狍仔。獵手們齊心射殺狍子,有時還能獵獲中計的狼、熊,可謂雙獲豐收。
製作與演奏方法
狍哨用一片樺樹皮折制而成,樹皮長5厘米、寬2厘米,將其對摺,用剪刀剪成上弧下平形狀 ,有如半截大拇指,周邊用樹膠貼上,留上弧頂端縫隙為吹口,吹口長0.4厘米~0 .6厘米、寬0.2厘米。將兩個狍哨並排綁紮在一起,即為雙狍哨。
吹奏時,將吹口置於兩唇間,用左手或右手的食指、中指托持狍哨下端兩側,便可吹氣發音 。其音尖細而高亮,用於模擬狍仔驚叫聲,可誘捕母狍和想吃狍仔的狼、熊等野獸。
如今,狍哨不僅為鄂倫春等族青年男子所擁有,也為未婚女子所喜愛。從春至夏,由夏到秋 ,姑娘們在山林間、小溪旁,時常吹起樺皮哨,那脆亮的音響、那悠揚的聲調,在天地間迴蕩,飄落在青年獵手的心坎上。這世代流傳的民間古樂器,今天又成了青年男女戀愛的“紅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