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兼謨

狄兼謨(777年—849年),字汝諧,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進士,初任職為襄陽郡(今湖北襄樊市)吏,他為官剛正,有族曾祖父狄仁傑遺風。

基本介紹

  • 本名:狄兼謨
  • 所處時代:唐朝
  • 初任職:襄陽郡吏
  • 族曾祖父:狄仁傑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

人物生平

曾祖狄仁續,祖狄光友,父狄囗邁。
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進士及第,初在平定淮西藩鎮叛亂的鳳翔隴右節度使鄭餘慶和山南東道節度使孟簡幕府中任職,為襄陽從事。
唐穆宗時(821—824年),令狐楚執掌朝政,對狄兼謨頗為賞識,特薦授為左拾遺。左拾遺為諫官,狄兼謨在任內常上書議論國事,頗盡於職責,不久遷轉右補闕,改侍御史,授奉天令。升任刑部郎中。
刑部任後,狄兼謨出任外官,先後為蘄、鄧、鄭三州刺史,所至頗有政績。任內曾值歲旱,百姓饑饉,他及時發倉粟賑濟難民,使轄區內的百姓沒有遷徙流亡,後又改任蘇州刺史,政績考核為一等,並因此升任給事中。不久,狄兼謨遷升為御史中丞。御史中丞是御史台副職,但當時御史台未設正職,狄兼謨實為御史台長官,其職掌監察執法,權任很重。
當時,江西觀察使吳士矩經常動用國庫錢揮霍宴飲,有時一日之費至10餘萬錢。其初任時有庫錢27萬緡(1緡為1千錢),到任期末只剩下9萬緡,致使軍用匱乏,頗為人知曉。但朝臣中為他說好話的人多,唐文宗也不過分追查,但狄兼謨極力諫奏唐文宗,唐文宗聽從狄兼謨議,嚴治吳士矩,流於端州(今廣東肇慶市)。
御史中丞任後,狄兼謨又任過兵部侍郎、工部尚書、太原尹兼河東節度使、尚書左丞等重要職務。狄兼謨晚年還被朝廷任命為天平軍節度使,但因病末赴任,而轉遷東都秘書監,唐宣宗大中三年,他終死於東都留守任內。
夫人扶風郡夫人京兆韋氏,有子二人,長子狄鹹中,次子狄禎前。

人物評價

唐後期官場腐敗,貪贓成風,人民生活困苦,狄兼謨在外任期間,關心民間疾苦,改績斐然,很難得。他入朝任職後,敢於駁還文宗詔書,堅持執法,更是可貴。此外,他還頗有文才,曾為益王李峴作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