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人類的歷史發展一直伴隨著以暴力、欺詐、腐敗、惡性事故等為基本形態的犯罪現象,這些現象引發了挑戰、困惑與痛苦和不安。犯罪現象周而復始地發生,不僅動搖了公平正義這一維繫社會良性發展所依賴的根基,阻礙了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增加了社會資源的內耗,降低了經濟活動的效率,而且最終導致包括犯罪人在內的人類生活質量的降低。如何才能既理性又科學地減少犯罪現象的發生或者減輕犯罪行為的現實危害,以增進人類的福祉?對此,人類經歷了從遠古時期的被動承受到學會“亡羊補牢”的事後補救,再到近現代“預防為本”觀念的提倡,直至當代預防實踐的制度化、機制化推進這一漫長的認知水平與治理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防為上、救次之、戒為下”,是人類與各種災難、事故和反社會現象作鬥爭的智慧結晶,更是與犯罪現象作鬥爭並取得建設性成效的基本規律。當代犯罪學在犯罪預防領域已超出了應然或空談階段,基於對犯罪現象的客觀描述和犯罪發生機理的科學診斷,著力闡明“何謂防”“為何防”“誰來防”“如何防”的原理、原則與方法和步驟,以此培育“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的預防觀念,並為預防實踐的展開提供路徑指引與策略構想,已成為犯罪學的基本使命。在我國已進入注重高質量發展的今天,國家治理現代化的進程已經開啟,注重從源頭上解決包括犯罪問題在內的各種棘手社會問題,作為治國理政的一種戰略選擇與科學方式日益受到重視。由此,對以預防犯罪為己任的犯罪學知識的社會性渴求日趨顯現,犯罪學知識的傳播與犯罪學意識的培育,比先前任何時候都變得更加緊迫和重要;犯罪預防的體系性推進也具備了比先前任何時候都更加良好的社會條件。
這正是對《犯罪學(第四版)/現代刑事法學系列教材》進行不斷修訂與完善的深層動因。
圖書目錄
目 錄
第一編 導 論
第一章 犯罪學概述 3
第一節 犯罪學的概念與功用 3
第二節 犯罪學的視角:什麼是犯罪 11
第三節 犯罪學與相鄰學科的關係 18
第四節 犯罪學的研究方法 24
第五節 犯罪學發展的歷史階段 31
第二章 犯罪學的主要理論 37
第一節 犯罪學理論流派概述 37
第二節 犯罪生物學理論 48
第三節 犯罪心理學理論 51
第四節 犯罪社會學理論 53
第五節 其他犯罪學理論 57
第二編 犯罪現象論
第三章 犯罪現象的構成 65
第一節 犯罪現象概述 65
第二節 犯罪人 69
第三節 犯罪行為 75
第四節 犯罪被害人 81
第四章 犯罪現象的測量 89
第一節 犯罪測量的價值 89
第二節 犯罪測量中的犯罪黑數 92
第三節 我國的犯罪黑數調查 95
第五章 犯罪的主要類型 102
第一節 未成年人犯罪 102
第二節 有組織犯罪 110
第三節 恐怖主義犯罪 115
第四節 毒品犯罪 118
第五節 環境犯罪 121
第六節 無被害人犯罪 123
第三編 犯罪原因論
第六章 犯罪原因概述 129
第一節 犯罪原因的概念 129
第二節 犯罪原因的結構層次 133
第三節 犯罪原因研究的原則 139
第七章 社會因素與犯罪 143
第一節 文化因素與犯罪 144
第二節 大眾傳媒與犯罪 150
第三節 微觀環境與犯罪 152
第八章 性別、年齡與犯罪 160
第一節 性別因素對犯罪的影響 160
第二節 年齡因素對犯罪的影響 166
第九章 時間、空間與犯罪 172
第一節 時間因素對犯罪的影響 172
第二節 空間因素對犯罪的影響 175
第三節 城市與農村犯罪比較 178
第十章 犯罪生成機制 183
第一節 犯罪生成機制概述 183
第二節 犯罪人格的形成 185
第三節 犯罪情境 191
第四節 社會反應 199
第四編 犯罪預防論
第十一章 犯罪預防概述 211
第一節 犯罪預防的概念 211
第二節 犯罪預防的價值 216
第三節 犯罪預防的分類 221
第四節 犯罪預防的實施 224
第十二章 犯罪的社會預防 230
第一節 社會預防的概念及功能 230
第二節 巨觀社會預防 233
第三節 微觀社會預防 243
第十三章 犯罪的情境預防 251
第一節 情境預防的概念 251
第二節 情境預防的根據 257
第三節 情境預防措施 264
第四節 情境預防理論實證分析 267
第十四章 犯罪的刑罰預防 273
第一節 刑罰預防的概念 273
第二節 刑罰的預防價值 276
第三節 刑罰預防的實現 279
第十五章 犯罪預測 288
第一節 犯罪預測的概念與分類 288
第二節 犯罪預測的原理與局限 291
第三節 犯罪預測的方法示例 296
第十六章 犯罪的綜合治理 303
第一節 綜合治理的內涵 303
第二節 綜合治理方針的提出與發展 305
第三節 綜合治理的基本原則 308
第四節 綜合治理的領導體制與工作機制 312
作者簡介
張遠煌,法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院長;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企業家犯罪預防研究中心主任。法國巴黎第十大學訪問學者(1994.9—1995.8)、巴黎第二大學犯罪學研究所高級訪問學者(1999.12—2000.6);兼任中國法學會理事、北京企業法律風險防控研究會會長。代表性學術成果:《現代犯罪學的基本問題》(中國檢察出版社,1998)、《犯罪學原理》(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8)、《犯罪學》(第二版,榮獲首屆“1984—2014全國刑法學優秀學術著作”優秀教材獎,入選“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犯罪研究的新視野:從事實、觀念再到規範》(法律出版社,2010)、《中國未成年人犯罪的犯罪學研究》(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企業家犯罪分析與刑事風險防控報告》(2013—2018卷)(北京大學出版社,)、《寬嚴相濟刑事政策與刑法改革研究》(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10)、《中國非暴力犯罪死刑限制與廢止研究》(法律出版社,2006)等;發表論文一百二十餘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