犯罪報導消極效應(negative effect of news reporting on crime) 是指宣傳媒體對犯罪案件的報導在社會公眾中造成的不良影響。產生原因:宣傳報導不當,過分渲染犯罪情節,不適當地描述犯罪人的變態心理,造成對讀者的不適當刺激;個體間的社會意識傾向等心理因素存在差異,對犯罪報導中的信息的認知選擇與加工、情感體驗不同,產生不同的心理效應。
主要表現:(1)模仿心理效應。新聞報導中對犯罪內容、犯罪手段、犯罪方法等的報導會因其新奇感和情節的誘惑力,引起具有不良人格傾向或潛在犯罪心理傾向者尤其是青少年的模仿心理,誘發某些犯罪動機,模仿案例報導中的犯罪手段、方法等進行違法犯罪活動。(2)反暗示心理效應。犯罪報導中對犯罪分子的反動性、貪婪性、殘暴性、野蠻性、冒險性等強烈的反社會心理和猖狂的犯罪活動的揭露,會引起一些人的消極興趣,產生反暗示的社會心理效應,或使具有反社會心理傾向者與犯罪分子產生心理共鳴,其反社會心理和僥倖冒險心理得以強化,誘發犯罪動機與犯罪目的;有些人則對犯罪分子猖狂的犯罪活動產生恐懼和明哲保身心理,不敢與犯罪分子作鬥爭。(3)冷漠、麻木的心理效應。宣傳媒體對犯罪的廣泛報導和對大案、要案的屢屢曝光,使大眾對犯罪信息的刺激感受性降低,對各種嚴重犯罪案件感到司空見慣,習以為常,產生冷漠、麻木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