犭央

犭央

(犭央)(音“昂”)見於《康熙字典》,釋:獸名,狢也。狢通貉,即成語“一丘之貉”的“貉”。紹興鏡湖有“犭央犭茶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犭央
  • 外文名:Ang(音)
  • 出處:《康熙字典》、《嘉慶山陰縣誌》
  • 字義:獸名,狢也。狢通一丘之貉的貉
基本釋義,文獻記載,趣談,動人傳說,

基本釋義

(犭央)(音“昂”)見於《康熙字典》,釋:獸名,狢也。狢通貉,即成語“一丘之貉”的“貉”。紹興鏡湖有“犭央犭茶湖”
犭央

文獻記載

《康熙字典》釋:獸名,狢也。狢通貉《正字通》載:“(犭央)同(豸央),俗省。”《廣韻·唐韻》載:“(豸央),貉屬,(犭央)同(豸央)。”簡而言之,(犭央)即(豸央),(豸央)即貉,貉現作獾。
根據清《嘉慶山陰縣誌》所載:
犭央犭茶湖犭央犭茶湖
(犭央)(犭茶)湖在縣北一十里,周回約十餘里,俗呼黃(魚桑)湖,潦則盈,旱則涸。
宋《嘉泰會稽志》所載:
(犭央)(禾荼)湖,鏡湖之別派。字書有(犭央)無(禾荼),或雲(禾荼)本狳字,傳之訛也。
因為犭央犭茶是浙江、特別是紹興一帶的方言土俗字,所以字(詞)典失收。由杭州出版社2000年2月出版的《簡明古今漢語詞典》,收“犭央犭茶”條目,釋為“湖名、地名。在浙江省紹興縣”。並註明讀作“ang sang”即音“昂桑”。

趣談

紹興越文化研究會會員胡文煒推測說,(犭茶)既與(犭央)在一起,(犭茶)與“猹”音又一致,“便可確切無疑地肯定,(犭茶)即猹。”
犭央
據說“猹” 字乃魯迅先生首創。魯迅也久仰這小動物的大名,大概是閏土告訴他的,音作“查”。這位大文豪沒有想到有個現成的(犭茶)字,就隨手另造了一個“猹”字。
綜合上文,犭央犭茶共有兩種解釋,一為魚,一為獸。認為犭央犭茶湖因“魚”得名的人們更多一些,有了約定俗成的感覺,導遊解說也多以湖中有黃顙魚為準。

動人傳說

據傳此中還有個感人的傳說:
原文:清嘉慶《山陰縣誌》:“明天啟中,有石工覆舟,遇救得免。遂為僧,發願誓築石塘。十餘年不成,抑鬱以死。會稽張賢臣聞而憫之,於崇禎十五年(1642年),建塘六里,為橋者三,名曰天濟,蓋罄資產為之,五年而工始竣。”
明朝天啟年間,一個石匠外出做工,途經此湖,忽遇巨浪,小船翻了,整個船上的乘客除他之外無一倖免。此後,他削髮為僧,潛心化緣,發誓要在湖上建起一條避塘。可是,歷經十餘年,都未能如願,不久便抑鬱而死。這件事被當時紹興的富翁張賢臣知道了,他決定完成僧人未了的心愿,慨然捐銀6千兩,與當地百姓共同努力,經過五年的辛勤勞動,終於在湖上建起了一條長達七里的青石避塘,形成了蔚為壯觀的“水上奇觀”。此後,風起時,避塘的一側湖面驚濤拍岸,避塘之內卻無風無浪,且魚蝦成群物產豐富,尤其多一種黃色無鱗的魚——犭央犭茶犭央犭茶湖也因此得名。
犭央犭茶湖的傳說犭央犭茶湖的傳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