牽裾

牽裾

牽拉著衣襟。 南朝 梁元帝 《看摘薔薇》詩:“橫枝斜綰袖,嫩葉下牽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牽裾
  • 外文名:qiān jū
  • 解釋:牽拉著衣襟,指直言極諫
  • 出處:三國志卷二十五 魏書·辛毗傳
  • 注音:ㄑㄧㄢ ㄐㄨ
基本信息,典源,釋義,示例,

基本信息

拼音:qiān jū
注音:ㄑㄧㄢ ㄐㄨ
解釋: 牽拉著衣襟,指直言極諫。

典源

《三國志》卷二十五《魏書·辛毗傳》
帝欲徙冀州士家十萬戶實河南。時連蝗民飢,群司以為不可,而帝意甚盛。毗與朝臣俱求見,帝知其欲諫,作色以見之,皆莫敢言。毗曰:“陛下欲徙士家,其計安出:”帝曰:“卿謂我徙之非邪?”毗曰:“誠以為非也。”帝曰:“吾不與卿共議也。”毗曰:“陛下不以臣不肖,置之左右,廁之謀議之官,安得不與臣議邪!臣所言非私也,乃社稷之慮也,安得怒臣!”帝不答,起入內;毗隨而引其裾,帝遂奮衣不還,良久乃出,曰:“佐治,卿持我何太急邪?”毗曰:“今徙,既失民心,又無以食也。”帝遂徙其半。

釋義

三國魏文帝曹丕要從冀州遷十萬戶到河南去,群臣上諫,不聽。辛毗再去諫, 曹丕不答而入內, 辛毗拉住他的衣裾。後來終於減去五萬戶。後以“牽裾”、“牽衣”、“牽裳”指直言極諫,忠臣苦諫。

示例

《北齊書·孫騰傳》:“孫騰牽裾之誠,有足稱美。”
杜甫 《建都十二韻》:“牽裾恨不死,漏網辱殊恩。”
明 無名氏 《鳴鳳記·燈前修本》:“怪當朝無肯折庭檻,又誰箇敢牽裳?”
清 黃鷟來 《雜興》詩之十三:“已悲事與牽衣別,敢謝人嘲折檻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