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教堂綜合體在5世紀前半期的日爾曼民族大遷移的混亂中被摧毀。主教 Nicetius(去世於561年)用“義大利泥瓦匠”重建了正方廣場和一部分教堂的北部。維京人在882年的入侵帶來了一次新的毀壞。在大主教 Egbert(去世於993年)就職之後,只有大主教 Poppo von Babenberg(去世於1047年)及其繼任者能夠完成對教堂的翻新,包括地窖和新的西部:一個撒利-法蘭克建築的傑作。在1196年,在原來羅馬方形廣場建築的東圍牆上建造了新的羅馬風格的唱詩席及其地下室。接著,在主教座堂建造了一個圓頂。在13世紀,新的聖母堂在原來被摧毀的南教堂上建造起來。教堂的迴廊也在那個時候被建立起來的。在大主教 Balduin(去世於1354年)時期建造了兩座修長的東塔樓。但是西南塔樓直到1515年才被建立起來。教堂內部的重要的中世紀裝飾元素被保留下來:唱詩席的牆壁,墓碑,建築雕塑。那些墓碑告訴我們,在中世紀,這座主教座堂是中世紀特里爾主教的墓葬地。
巴洛克時期的主教座堂
三十年戰爭結束後,大主教 Carl Casper von der Leyen(去世於1676年)開始翻新主教座堂。他的繼任者,大主教 Johann Hugo von Orsbeck(去世於1711年)在東邊羅馬式唱詩席上建設了祭壇結構,並且在東唱詩席的中後部修建了遺蹟小禮拜堂(大約1700年),這裡供奉著聖袍(Holy Robe)——相傳是耶穌基督的外衣。1717年教堂遭受大火之後,大規模的改造成為必須。在18世紀,主教座堂的改建包括了:新的祭壇,巴洛克式墓碑,一個熟鐵製作的唱詩席屏風和一個“燕巢”管風琴。
一個活躍的信仰中心
早在19世紀,最初旨在回復主教座堂中世紀面貌的大規模修復就開始了。最後的對主教座堂的重修在1960年到1974年。不僅大面積的翻新了建築,而且主教座堂的內部也重新構思了。根據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The Second Vatican Council)的禮拜儀式章程,祭壇區域被重新設計。在1974年5月1日,新的祭壇被宣布為聖地,主教座堂對信徒開放。2008年特里爾主教座堂內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