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導演:彼得·阿斯金
- 編劇:克里斯托弗·特朗勃
- 主演:達爾頓·特朗勃,布萊恩·丹內利,麥可·道格拉斯,瓊·艾倫,唐納德·薩瑟蘭
- 出品公司:Filbert Steps
- 發行公司:Samuel Goldwyn
- 中文名:特蘭波
- 外文名:Trumbo
- 其它譯名:特朗勃
- 出品時間:2007年
- 製片地區:美國
- 類型:傳記紀錄片
- 片長:96分鐘
- 上映時間:2007年9月10日(加拿大多倫多電影節)
- 分級:PG-13
- 對白語言:英語
- 色彩:彩色
- imdb編碼:tt0889671
演職員,劇情簡介,幕後製作,主創團隊,演員表,職員表,主創單位,角色介紹,獲獎記錄,作品評價,
劇情簡介
達爾頓·特朗勃很早就進入好萊塢娛樂圈,早年他就展現出初令人驚異的才華以及出眾的劇本駕馭能力。很快他就變成了好萊塢編劇圈中公認的才子,他的收入也成為業界中的佼佼者。但人生的大起大落總是難以預計,在一些極端特殊的年代更是如此。在陰雲密布的冷戰時代,社會的任何一個領域都不可避免地要受到政治思想的影響,從而讓瘋狂取代了理智。達爾頓·特朗勃遭到了更加冷酷的對待,隨著好萊塢反共年代的到來,達爾頓·特朗勃被指控與共產黨有牽連,並且被懷疑有極端親共傾向。很快,“好萊塢十君子”事件出爐了,那張列有十位好萊塢知名人士的名單成為了特朗勃噩夢的開始,當然,這僅僅是第一批“好萊塢黑名單”而已。
人們總說從低谷走向高峰是人生的歷練,但從高峰跌向低谷是卻是人生的毀滅。特朗勃就這樣從人生的輝煌頂端掉入了骯髒的政治低谷,他很快便被捕入獄,而他參加製作的所有電影都在第一時間將他的名字刪除。政治的影響遠遠不會僅停留在監獄中,在出獄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特朗勃都戴著共產黨人士的帽子而備受冷落,所有的電影公司都對他的作品如瘟疫般避之不及,縱然在那薄薄地扉頁下就是優美地文字奔放地才華。特朗勃只能匿名或者借用朋友的名字來撰寫劇本,不過生活的黑暗並不能掩蓋思維的飛揚,境遇的冷酷不能替代對光明的渴望。特朗勃在他人生最黑暗的時期寫出了《羅馬假日》。
理智不可能永遠屈服於瘋狂,光明終將驅散黑暗。隨著冷戰年代的逐漸走向終結,隨著不公平黑名單的壽終正寢,特朗勃的名譽也被恢復。特朗勃終於再次走向前台發揮他自己的才華,於是《斯巴達克斯》和《出埃及記》的劇本伴隨著他的生花妙筆而出爐,並且被歷史所銘記。
幕後製作
人物介紹
達爾頓·特朗勃(Dalton Trumbo)是好萊塢編劇,他一生曾經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提名,並且最終兩次加冕,分別是第一次1953年的《羅馬假日》,第二次1956年的《勇敢的人》。
歷史背景
編劇達爾頓·特朗勃、林·拉德納,導演愛德華·狄米屈克(Edward Dmytryk)等在內的十位好萊塢電影人,在 1947年11月24日以憲法第一修正案為據,拒絕在非美行為委員會調查時作證,並拒絕回答關於黨派信仰等問題,因此被控藐視國會,隨後這十人所屬的電影公司在美國電影協會(MPAA)的授意下解僱了他們,史稱“好萊塢十君子”。
拍攝過程
導演彼得·阿斯金為紀念達爾頓·特朗勃而拍攝了這部紀錄片。拍攝紀錄片的訊息引起了諸多演藝界人士的關注,影片邀請到了保羅·吉亞瑪提、連姆·尼森、道格拉斯父子(柯克·道格拉斯、麥可·道格拉斯)、唐納德·薩瑟蘭以及瓊·艾倫、布萊恩·丹內利、達斯汀·霍夫曼等人來共同來探討特蘭波的作品以及坎坷不平凡的人生。
該片由達爾頓·特朗勃的兒子克里斯托弗·特朗勃編劇。影片主要由克里斯托弗·特朗勃收藏的達爾頓·特朗勃在20世紀40年代末到60年代初期的私人信件組成,由眾多演藝人士閱讀這些信件。其中還包括部分美國HUAC(非美行為委員會)聽證會的檔案剪輯以及特朗勃家庭的一些記錄鏡頭,同時還包括一段由大衛·斯特雷澤恩複製達爾頓·特朗勃在1970年的一段演講內容。
主創團隊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達爾頓·特朗勃 | 達爾頓·特朗勃 | ---- |
瓊·艾倫 | 瓊·艾倫 | ---- |
布萊恩·丹內利 | 布萊恩·丹內利 | ---- |
柯克·道格拉斯 | 柯克·道格拉斯 | ---- |
麥可·道格拉斯 | 麥可·道格拉斯 | ---- |
保羅·吉亞瑪提 | 保羅·吉亞瑪提 | ---- |
丹尼·格洛弗 | 丹尼·格洛弗 | ---- |
Peter Hanson | Peter Hanson | ---- |
內森·連恩 | 內森·連恩 | ---- |
喬什·盧卡斯 | 喬什·盧卡斯 | ---- |
Victor Navasky | Victor Navasky | ---- |
連姆·尼森 | 連姆·尼森 | ---- |
Jean Rouverol | Jean Rouverol | ---- |
大衛·斯特雷澤恩 | 大衛·斯特雷澤恩 | ---- |
唐納德·薩瑟蘭 | 唐納德·薩瑟蘭 | ---- |
克里斯托弗·特朗勃 | 克里斯托弗·特朗勃 | ---- |
職員表
製作人 | 導演 | 編劇 | 攝影 | 配樂 | 剪輯 | 藝術指導 |
---|---|---|---|---|---|---|
Will Battersby Ariana Garfinkel Stelio Kitrilakis Al Klingenstein 吉姆·科爾伯格 Kristin Kopp Sophia Lin 托里·騰內爾 David Viola | 彼得·阿斯金 | 克里斯托弗·特朗勃 | Frank Prinzi | Robert Miller | Kurt Engfehr | Stephanie Carroll |
主創單位
製作單位 | Filbert Steps製作、Reno製作、Safehouse影業 |
---|---|
發行單位 | Red Envelope娛樂(DVD發行)、Samuel Goldwyn公司(劇場發行) |
角色演員介紹
- 達爾頓·特朗勃演員:達爾頓·特朗勃好萊塢編劇,他一生曾經三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編劇的提名,並且最終兩次加冕,分別是第一次1953年的《羅馬假日》,第二次1956年的《勇敢的人》。“好萊塢十君子”事件使得他在監獄中度過幾個月,在出獄後相當長一段時間內,他備受冷落,所有的電影公司都對他的作品避之不及,他只能匿名或者借用朋友的名字來撰寫劇本。
角色演員介紹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獲獎方 | 獲獎情況 | |
---|---|---|---|---|
2008年12月5日 | 第80屆美國國家評論協會獎 | 自由表達獎 | 《特蘭波》 | 獲獎 |
作品評價
《特蘭波》作為一部紀錄片,導演並沒有將影片的視角完全地定位在人物生活之外,也沒有採用紀錄片“平鋪直敘”的慣用手法。導演將特蘭波這個人物生命中的諸多片段用其特殊的手法集中展示,從而使那段被歷史的塵埃封陳了多年的故事,依然散發迷人的光彩。而這段傳奇人生所引起的共鳴,也伴隨著一段段的訪談而深入人心。
這部紀錄片最大的特點就是導演加入了大量的談話內容,可以說幾乎占據了這部紀錄片的所有主體結構。而這些談話者包括諸位演藝人士和這部影片的製作人員。沒有過多的旁白,沒有過多的思維引導,更沒有刻意地煽情和衝突安排。展現在觀眾面前的僅僅是一段段樸實和平靜的陳述,觀眾們隨著這些平實地話語逐漸走進特蘭波的世界。奧托·普萊明和柯克·道格拉斯的訪談讓觀眾感到欣喜,而特蘭波本人在20世紀40年代到70年代的訪談更成為了該片的焦點。
當一位位電影表演者安詳地坐在鏡頭前,用他們樸素地聲音來朗讀特蘭波生前的信件和其他作品,影片的主旨被藝術地升華了。特蘭波和他兒子一封探討手淫話題的信件被內森·連恩完美地演繹,觀眾可以看出特蘭波對於各類問題的見解皆是超越世俗。此時影片的焦點不再是感慨特蘭波人生的大起大落,也不再將目光局限於對人生的探討,而是透過那命運的表象看到一顆炙熱的心。在那優美而華麗的文字下面,發掘出一個高尚的靈魂。(新浪娛樂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