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世紀六十年代以前,榆林鄉民的基本服飾是頭扎牡羊肚手巾,身著光板老羊皮襖和大襠褲,內著白褂子、紅裹肚,腳蹬千層布底鞋,有的頭戴氈帽、腿裹裹腿,腳穿氈靴,這些均反映了在陝北較為寒冷的氣候條件下,人們從事農耕、遊牧等不同生計活動的需要,以及歷史上各遊牧民族、農耕民族服飾文化的相互影響與繼承。唐代詩人張敬忠《邊詞》中說“五原春色歸來遲,二月垂楊未掛絲,只今河畔冰開日,正是長安荷花時”。可見這裡比關中要遲一個季節。《漢書 匈奴傳》載匈奴服飾:“自君王以下,盛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方向旃裘”。《舊唐書 党項傳》載党項服飾:“男女並衣裘褐、仍披大毯”。大襠褲、裹腿、頭上扎羊肚手巾顯然是由遊牧民族服飾演化而來。南部各縣較之北部各縣稍暖和,穿皮大衣的不像北部那么普遍。四季溫差大,有二八月亂穿衣的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