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煙

特種煙

特種煙是一種化學武器,是當年侵華日軍內部對毒氣彈的叫法,為了掩蓋進行毒氣戰的罪行,日軍制定了嚴格的保密制度,規定將毒氣稱為特種煙,而且對於毒氣物質的不同,代號也不一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特種煙
  • 外文名:Special smoke
  • 性質:化學武器
  • 類型:毒氣彈
  • 使用者:日軍
  • 生產年代:1937 年10月
特種煙,特種煙使用歷史,

特種煙

化學武器,毒氣彈。當年侵華日軍內部對毒氣彈的叫法就是特種煙,而且對於毒氣物質的不同,代號也不一樣.
日軍使用毒氣的種類一般是催淚性的苯氯乙酮,嘔吐性的聯苯氯化砷和聯苯氰化砷,糜爛性的芥子氣路易氏氣,偶爾還有窒息性的光氣,氯化鉀基吡啶和氰酸氣。為了掩蓋進行毒氣戰的罪行,日軍制定了嚴格的保密制度,規定將毒氣稱為特種煙,彈藥和彈藥箱的標記必須除掉後才能交付部隊使用,為了區別普通彈藥,日軍在化學彈劑上印製紅色或藍色及其他幾種顏色的標誌帶。
如:黃1號表示芥子氣,黃2號表示路易氏糜爛性瓦斯,茶色表示氰酸鉀,藍色表示碳醯氯,紅色表示氰化砷。
被日本稱作特種煙的毒氣彈被日本稱作特種煙的毒氣彈
日軍在中國大陸使用最多的毒氣就是被稱為“紅色”的砒霜類毒物聯苯化砷。同時在使用中日軍要求必須努力殲滅敵人,毀滅人證。據一位前蘇聯權威人士估計,日本運到中國的總彈藥中,有三分之一是化學彈藥。“?

特種煙使用歷史

自1937年10月起,日軍相繼在北平、上海、山西數次投放毒氣彈(特種煙),造成中國軍民幾百人中毒,嘔吐不止,竟至斃命。1938年,經徐州會戰、安慶戰役後,日軍充分認識到毒氣戰在侵華戰爭中的價值,加快了進一步實施大規模毒氣戰的步驟。1938年8月,日軍上層編寫的《毒瓦斯用法及其戰例》、《特種發煙筒用法及其成果利用法》、《徐州會戰、安慶作戰特種煙使用戰例及成果》等書,分發給各級指揮官,藉以指導各部實施化學戰教育;並在太原、宜昌、南京、漢口、廣州等處設立毒氣製造廠和化學武器裝配廠,在上海、宜昌、太原等地駐紮專門實施毒氣戰的部隊,有野戰瓦斯隊、迫擊大隊和步兵臨時發煙部隊。野戰瓦斯隊、迫擊大隊是日軍專業毒氣部隊,具備極強的毒化能力,主要進行大規模集中的毒氣攻擊。
日軍用毒氣彈進行攻擊日軍用毒氣彈進行攻擊
在武漢會戰中,日軍使用毒氣370多次,發射毒氣彈4萬發以上,造成中國抗日官兵幾千人中毒,中毒率達80%。僅廣濟一役,日軍施以大量毒氣,致使中國官兵中毒傷亡達2000餘人,日軍步兵緊隨毒氣之後突入攻擊,趁中國官兵中毒昏迷喪失抵抗力之際,用刺刀加以殺害。?
日軍進行毒氣戰的部隊有三種:野戰瓦斯部隊,迫擊大隊和步兵臨時發煙部隊。野戰瓦斯部隊和迫擊大隊是日軍是日軍專業毒氣部隊,可以進行大規模的毒氣攻擊,步兵臨時發煙部隊為步兵中臨時改編組成的毒氣攻擊部隊,實施局部放毒。為發揮毒氣作戰的效果,還同時配有特種氣象班和毒氣指導班輔助實施。 日軍先後在中國的瀋陽,太原,宜昌,濟南,南京,漢口,廣州等處設立製造毒劑的工廠或化學武器的裝配廠。在上海,宜昌,太原等地駐紮有專門從事化學戰的部隊,這些部隊裝配有糜爛性毒劑和窒息性毒劑等裝料的化學彈藥。如裝有芥子氣,路易氏氣,光氣,二苯氰砷,亞當氏氣,二苯基乙酮和苯氯乙酮等毒劑的多種口徑的化學炮彈,化學迫擊炮彈,化學手榴彈,毒煙罐,毒氣盒等。
日軍化學毒氣部隊舊址日軍化學毒氣部隊舊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