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種任務(德國電影)

特種任務(德國電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特種任務》,沃夫·彼得森導演的海底戰爭片,在出品本片的德國創下極高賣座紀錄。劇情描述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德國發明了一艘出沒無蹤的深海潛水艇,在海戰中無往不利,後來跟英國海軍發生了遭遇戰,雙方都有重大犧牲。影片製作認真,戲劇張力逼人。導演在潛艇內狹窄的空間內運用行雲流水般的鏡頭將船上的軍隊生活作出生動逼真的呈現,海戰鏡頭的氣氛亦掌握得相當不錯。喜歡美國片赤色風暴的觀眾應該不肯錯過本片。

基本介紹

  • 導演:沃夫岡.彼得森 
  • 編劇沃爾夫岡·彼德森
  • 主演:克勞斯.溫奈曼
  • 發行公司:Bavaria Film
  • 對白語言:德語 / 英語 / 法語
  • 中文名:特種任務
  • 外文名:DAS BOOT
  • 其它譯名:潛水艇 / 潛艇風暴 / 特種任務 / 特殊任務/從海底出擊 
  • 製片地區:德國
  • 類型:劇情 / 歷史 / 戰爭 / 冒險
  • 片長: 149分鐘
  • 上映時間:1981-09-17(西德)
  • imdb編碼:tt0082096
演職員,電影視頻,職員表,演員表,影片評價,

職員表

監製: Gé»±ter Rohrbach
導演: 沃夫岡.彼得森 Wolfgang Petersen (I)

演員表

角色演員備註
Der AlteJürgen Prochnow艇長
Leutnant WernerHerbert Grönemeyer隨艦記者
輪機長Klaus Wennemann----
值星官Hubertus Bengsch----
副值星官Martin Semmelrogge----
領航員Bernd Tauber----
機械士官Erwin Leder----

影片評價

影相當忠實地紀錄了一艘德國U型潛艇在二戰中的一段航程,從奉命出航搜尋並擊沉大洋上的英國商船隊,歷經驚濤駭浪出生入死,直到最後返回基地(電影的結局實在太有意味,為顧及未看過此片的讀者,這裡還是不煞風景不說為妙)。攝影機仿佛觀眾的眼睛,身臨其中,但又自始至終旁觀著一幕幕險景的發生。從娛樂的角度來看,電影的戲劇性與緊張度無時無刻不在(雖然它的放映時間是那么漫長,一如全體船員的航程)。看完該片沒幾天,我碰巧看到一部講二戰片的電視片,其中就有該片導演及主要演員的專訪。據導演說,他拍此片時為照顧狹窄的內景空間,特意改制了一部小型攝影機,以追求寫實與紀錄的風格。而且,整部電影打破了拍攝常規(眾所周知,一部電影並非按照放映的物理時間先後來拍攝),儘量依照故事的順序來拍,所以觀眾甚至可以留意到演員的鬍鬚生長程度。
從意旨的層面來說,《Das Boot》盡乎完美地達到了我所理想的戰爭片境界,因為這裡幾乎聽不到任何狂熱的國家主義及民族主義論調(或許因為那是艘孤懸海外沉潛於遠洋的扁舟)。潛艇上的船員近乎機械地完成各自的任務(就像越戰紀錄片《Hearts Minds》里美軍轟炸機師的自述,他當時覺得向越南村莊投彈不過是個觸動按鈕準確無誤的operation),或是出於求生本能而奮勇當先。在更大的意義上,他們不過是戰爭機器上的一顆顆螺絲釘,以職業軍人的責任感去完成任務(雖然這是一個你死我活的任務)。他們冷酷,看到下沉的英國商船上跳入海中的船員而見死不救;他們脆弱,輪機長大難當頭竟精神失控擅離崗位,差點就被艇長就地正法,而隨軍記者則無望地凝視著一楨陸地的風景照片以求慰安。《Das Boot》的製作者既沒有譴責亦沒有謳歌這些船員,只是把發生的一件件事情呈現在觀者眼前,至於對此作出什麼樣的判斷,則需要觀者自己去完成。或許電影中唯一有英雄主義嫌疑之處,是全體船員臨危時(正如DVD封套的廣告詞:“捕獵者成為被獵者”),那種求生的意志與齊心協力。不過我想,即使在戰勝者眼中,那亦是相當值得尊重的行為,甚至堪稱另一種“意志的勝利”,只是這些英勇的行為本身絲毫不關國家社會主義的鳥事。
據說,在美國洛杉磯電影節首映時,導演彼得森非常擔心觀眾的反應,不僅因為該片長達6小時的電視系列劇版本在德國國內受到批評,更因為洛城有很多猶太居民。當影片開頭的字幕提及二戰中,在U型潛艇上服役的4萬德國船員只有1萬名生還時,觀眾不斷發出噓聲。但放映結束時,觀眾卻起立為這部傑出的電影喝彩。這段軼聞是我看完《Das Boot》後讀到的,亦更堅定了我的判斷,即這部電影的確是我心目中理想的戰爭片,它甚至超越了類型片本身的限制,亦超越了簡單的二元價值觀與道德判斷(當然它亦絕非一部為納粹歌功頌德的影片),並在描寫人性與反映戰爭的荒謬與不仁上,達到了一個較為深刻與慈悲(沒錯,慈悲)的境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