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發性血鼓室又稱自發性血鼓室,是指不明原因的鼓室反覆出血,並有咖啡色黏稠液體蓄積,使鼓膜變成藍色的臨床現象。其臨床特徵為進行性聽力減退和藍鼓膜。一般認為,特發性血鼓室與分泌性中耳炎和中耳膽固醇肉芽腫有關,但它們的關係並不十分清楚。
基本介紹
- 別稱:自發性血鼓室
- 就診科室:耳鼻喉科
- 常見病因:病因尚不明確
- 常見症狀:聽力逐漸減退,伴耳鳴、耳悶脹感或壓迫感
- 傳染性:無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鑑別診斷,治療,
病因
發病原因尚無定論,病因學說主要有以下幾種。
1.咽鼓管長期阻塞。
2.滲出性中耳炎晚期的併發症。
3.鼓室靜脈曲張或微型血管瘤反覆出血。
4.急性出血性中耳炎或出血性大皰性鼓膜炎的後遺病變。
1.咽鼓管長期阻塞。
2.滲出性中耳炎晚期的併發症。
3.鼓室靜脈曲張或微型血管瘤反覆出血。
4.急性出血性中耳炎或出血性大皰性鼓膜炎的後遺病變。
臨床表現
1.患者多為青壯年,單側發病較多,常伴有中耳炎病史。
2.起病多較緩慢,聽力逐漸減退,伴耳鳴、耳悶脹感或壓迫感。
3.常有反覆鼓膜自發性穿孔,流出咖啡色黏性分泌物。
2.起病多較緩慢,聽力逐漸減退,伴耳鳴、耳悶脹感或壓迫感。
3.常有反覆鼓膜自發性穿孔,流出咖啡色黏性分泌物。
檢查
1.局部檢查
鼓膜穿刺抽液。
2.聽力學檢查
純音聽力圖、鼓室導抗圖檢查。
3.實驗室檢查
顳骨CT檢查。
鼓膜穿刺抽液。
2.聽力學檢查
純音聽力圖、鼓室導抗圖檢查。
3.實驗室檢查
顳骨CT檢查。
診斷
1.症狀
起病多較緩慢,聽力逐漸減退,可伴有低音調耳鳴及耳內悶脹、閉塞或輕微脹痛感。
2.局部檢查
鼓膜完整,呈灰藍色或藍黑色。鼓膜穿刺抽出咖啡色液體後鼓膜可暫時恢復正常色澤,數日後又變為藍色。少數透過鼓膜可見液平面。
3.聽力學檢查
純音聽力圖大多呈傳導性聾,少數為混合性聾。鼓室導抗圖呈B型,聲反射消失。
4.影像學檢查
顳骨CT掃描可見鼓室、鼓竇及乳突內有緻密影,部分可見液氣面。有膽固醇肉芽腫時,鼓室、鼓竇或乳突內有軟組織影,少數有骨質破壞。
起病多較緩慢,聽力逐漸減退,可伴有低音調耳鳴及耳內悶脹、閉塞或輕微脹痛感。
2.局部檢查
鼓膜完整,呈灰藍色或藍黑色。鼓膜穿刺抽出咖啡色液體後鼓膜可暫時恢復正常色澤,數日後又變為藍色。少數透過鼓膜可見液平面。
3.聽力學檢查
純音聽力圖大多呈傳導性聾,少數為混合性聾。鼓室導抗圖呈B型,聲反射消失。
4.影像學檢查
顳骨CT掃描可見鼓室、鼓竇及乳突內有緻密影,部分可見液氣面。有膽固醇肉芽腫時,鼓室、鼓竇或乳突內有軟組織影,少數有骨質破壞。
鑑別診斷
應對特發性血鼓室是否伴有膽固醇肉芽腫進行鑑別診斷。
1.伴有膽固醇肉芽腫者
病史較長,多見於成人,鼓膜呈藍黑色,顳骨CT掃描可見中耳內有軟組織影。
2.不伴有膽固醇肉芽腫者
病史較短,可見於兒童或成人,鼓膜呈灰藍色,且灰藍色和灰白色可交替出現,顳骨CT掃描可見中耳內呈均勻一致的密度增高。
1.伴有膽固醇肉芽腫者
病史較長,多見於成人,鼓膜呈藍黑色,顳骨CT掃描可見中耳內有軟組織影。
2.不伴有膽固醇肉芽腫者
病史較短,可見於兒童或成人,鼓膜呈灰藍色,且灰藍色和灰白色可交替出現,顳骨CT掃描可見中耳內呈均勻一致的密度增高。
治療
1.根據不同臨床情況的治療
(1)病史短、年齡輕、聲阻抗為平坦型、CT提示鼓室內有液平面者,須積極處理肥大的腺樣體及下鼻甲,改善咽鼓管的通氣引流功能。可行咽鼓管吹張及鼓室注入糖皮質激素和糜蛋白酶,或行鼓膜穿刺抽液或切開以充分吸出咖啡色分泌物等,部分患者可就此治癒。
(2)對病史較長,症狀反覆發作,檢查鼓膜為灰藍色,聲阻抗為低峰型,CT提示鼓室、鼓竇及乳突有軟組織影者,考慮可能已形成膽固醇肉芽腫或慢性肉芽組織,行乳突根治或改良乳突根治術。
(3)對病變局限在鼓室、鼓竇者,可行鼓室探查術。
2.中藥治療
對於部分西醫無較好治療方法的早期病變,可以使用中藥治療。
(1)病史短、年齡輕、聲阻抗為平坦型、CT提示鼓室內有液平面者,須積極處理肥大的腺樣體及下鼻甲,改善咽鼓管的通氣引流功能。可行咽鼓管吹張及鼓室注入糖皮質激素和糜蛋白酶,或行鼓膜穿刺抽液或切開以充分吸出咖啡色分泌物等,部分患者可就此治癒。
(2)對病史較長,症狀反覆發作,檢查鼓膜為灰藍色,聲阻抗為低峰型,CT提示鼓室、鼓竇及乳突有軟組織影者,考慮可能已形成膽固醇肉芽腫或慢性肉芽組織,行乳突根治或改良乳突根治術。
(3)對病變局限在鼓室、鼓竇者,可行鼓室探查術。
2.中藥治療
對於部分西醫無較好治療方法的早期病變,可以使用中藥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