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工程專業系列教材:農業物聯網導論

物聯網工程專業系列教材:農業物聯網導論

《農業物聯網導論》內容簡介:農業物聯網是現代信息與通信技術在農業中的集成與套用,是農業生產方式變革的重要支撐,是現代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農業物聯網導論》從感知、傳輸、處理和套用4個層面詳細闡述了農業物聯網的理論體系架構,對每一層所涉及到的關鍵技術的基本原理、地位和在農業中的套用進行了深入的剖析,力爭讓讀者對先進感知、可靠傳輸和智慧型處理的各種技術原理及其在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和農產品物流及電子商務等領域的集成套用有一個全面的了解。《農業物聯網導論》適合高等農業院校電子、自動化、通信、計算機和農業物聯網工程等相關專業作為專業教材使用,也適合其他專業作為選修教材使用,亦適合農業信息化領域的科研工作者和相關企業人員參考閱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物聯網工程專業系列教材:農業物聯網導論
  • 外文名:Introduction to Internet of Things in Agriculture
  • 作者:李道亮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頁數:395頁
  • 開本:16
  • 類型:經濟管理
  • 出版日期:2012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030356918, 978703035691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農業物聯網導論》是國內第一本系統介紹農業物聯網技術的圖書。作者李道亮為中國農業大學教授,北京市農業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其研發的農業感測器、無線測控終端等農業物聯網產品產品在江蘇宜興、浙江寧波、山東東營、北京等國內15省份的養殖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戶進行了大面積推廣套用,受到了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本書則是對作者研究成果的總結和提煉。

作者簡介

李道亮,中國農業大學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農業先進感測與智慧型處理技術。現為國際信息處理聯合會先進信息處理分會主席,中歐農業信息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先進農業感測技術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農業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科技部國家農村信息化指導組專家,農業部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課題組組長,歐盟第七框架國際科技合作項目評審專家,國家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評審專家,國際合作重點項目評審專家,中國農業工程學會理事,信息與情報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農業機械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信息技術分會副理事長,中國農學會農業現代化研究會副秘書長,北京市農業信息化學會監事長,第一屆至第六屆國際計算機與計算技術在農業套用國際研討會主席。目前正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863計畫、國家科技支撐計畫、國際科技合作重點等8個項目。近5年在農業信息技術領域發表國內外論文146篇,其中SCI58篇,EI引用60篇。出版專著8部,計算機軟體著作權32個,申報國家發明專利39個,獲得11個發明專利。研發的農業感測器、無線測控終端等農業物聯網產品產品在江蘇宜興、浙江寧波、山東東營、北京等國內15省份的養殖場、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戶進行了大面積推廣套用,累計推廣套用工廠化養殖面積111000平米,池塘養殖面積100000畝。2002年獲得北京市科技進步二等獎和全國農牧漁業豐收二等獎,2003年獲得度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2004年獲得教育部霍英東優秀青年教師基金、北京市科技新星,2005年任國際人工智慧大會主席,2006年入選首屆中國信息化百名學術與管理帶頭人並獲天津市科技進步二等獎,2007年被評為“中國農業信息化年度人物”和“茅以升青年科技獎”,2008年獲教育部科學技術二等獎和中國農業工程學會青年科技獎,2009 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人才並獲得大北農科技獎,2011 年獲得中國青年科技獎。

圖書目錄

緒論
0.1農業物聯網的概念和內涵
0.2發展農業物聯網的意義
0.3農業物聯網網路架構
0.4農業物聯網關鍵技術
0.4.1農業信息感知技術
0.4.2農業信息傳輸技術
0.4.3農業信息處理技術
0.5農業物聯網套用進展
0.5.1農業信息感知技術套用進展
0.5.2農業信息傳輸技術套用進展
0.5.3農業信息處理技術套用進展
0.6寫作本書的目的和意義
0.7本書的基本框架
感知篇
第1章農業信息感知概述
1.1農業信息感知基本概念
1.2農業信息感知內容
1.2.1農業水體信息感測
1.2.2土壤信息感測
1.2.3農業氣象信息感測
1.2.4農業動植物生理信息感知
1.2.5農業個體識別
1.2.6農業遙感
1.2.7農業定位導航跟蹤
1.3農業信息感知體系框架
1.4農業信息感知技術研究進展
1.4.1農業水質信息感測技術研究進展
1.4.2土壤信息感測技術研究進展
1.4.3農業氣象信息智慧型感測技術研究進展
1.4.4動植物生理信息檢測技術進展
1.4.5農業RFID與條碼技術研究進展
1.4.5農業遙感技術研究進展
1.4.7農業定位導航跟蹤技術研究進展
第2章農業水體信息感測技術
2.1 概述
2.2溶解氧感測器
2.2.1溶解氧檢測原理
2.2.2溶解氧感測器的變送技術
2.3 電導率感測器
2.3.1電導率檢測原理
2.3.2電導率感測器的變送技術
2.4 pH感測器
2.4.1 pH檢測原理
2.4.2 pH感測器的變送技術
2.5氨氮感測器
2.5.1氨氮檢測原理
2.5.2氨氮感測器的變送技術
2.5濁度感測器
2.5.1濁度檢測原理
2.5.2濁度感測器的變送技術
2.7葉綠素a感測器
2.7.1葉綠素a檢測原理
2.7.2葉綠素a感測器的變送技術
第3章土壤信息感測技術
3.1 概述
3.2土壤含水量感測技術
3.2.1時域反射法測土壤水分
3.2.2頻域反射法測土壤水分
3.2.3駐波率法測土壤水分
3.2.4中子法測土壤水分
3.2.5張力計法測土壤水分
3.3土壤電導率感測技術
3.3.1 電磁感應法測土壤電導率
3.3.2電流—電壓四端法測土壤電導率
3.3.3時域反射法測土壤電導率
3.3.4土壤水分、電導率複合檢測
3.4土壤養分感測技術
3.4.1光譜檢測方法測土壤水分
3.4.2電化學檢測方法測土壤水分
第4章農業氣象信息感測技術
4.1 概述
4.2太陽輻射
4.2.1太陽輻射量檢測原理
4.2.2太陽輻射計的變送技術
4.3光照度
4.4空氣溫濕度
4.4.1 SHT系列感測器測量原理
4.4.2 HMP45系列感測器測量原理
4.5 風速風向
4.5.1超音波法
4.5.2熱流速法
4.6雨量
4.6.1翻斗雨量計測量原理
4.6.2光學雨量計測量原理
4.7 CO2
4.7.1紅外式CO2測量原理
4.7.2紅外式CO2變送技術
4.8 大氣壓力
第5章農業動植物生理信息感測技術
5.1 概述
5.2植物生理感測器
5.2.1植物莖流感測器
5.2.2植物莖稈直徑感測器
5.2.3葉綠素含量測定儀
5.2.4植物葉片厚度感測器
5.3動物生理感測器
5.3.1脈搏感測器
5.3.2血壓感測器
5.3.3呼吸感測器
第6章農業個體標識技術
6.1 概述
6.2 RFID技術
6.2.1 RFID技術特點
6.2.2 RFID系統的組成
6.2.3 RFID識別工作原理
6.2.4 RFID在農業物聯網中的典型套用
6.3條碼技術
6.3.1條碼技術簡介
6.3.2條碼識別丁作原理
6.3.3條碼技術在農業物聯網中的典型套用
第7章農業遙感技術
7.1 概述
7.2作物長勢遙感監測
7.3作物水分和養分遙感監測
7.3.1作物水分遙感反演
7.3.2作物養分遙感監測
7.4作物產量遙感估測
第8章農業導航技術
8.1 概述
8.1.1 GPS絕對定位
8.1.2 GPS相對定位
8.2 田間變數信息定位採集技術
8.2.1 GPS農田坐標變換
8.2.2 GPS動態定位
8.3農業機械田間作業自主導航技術
8.4農產品物流過程跟蹤技術
傳輸篇
第9章農業信息傳輸技術概述
9.1農業信息傳輸基本概念
9.2農業信息傳輸技術內容
9.2.1農業信息有線傳輸技術
9.2.2農田信息無線傳輸技術
9.2.3信息傳輸共性關鍵技術內容
9.3農業信息傳輸技術體系框架
第10章農業無線感測器網路
10.1 概述
10.2無線感測器網路的體系結構
10.2.1無線感測器網路拓撲結構
10.2.2無線感測器網路節點結構
10.3藍牙、Wi—Fi、ZigBee技術簡介
10.3.1藍牙
10.3.2 Wi—Fi
10.3.3 ZigBee
10.4農用無線感測器網路對比分析
10.5 WSN在農業中的套用
10.5.1溫室環境套用
10.5.2農業水文水利監測
10.5.3農田節水灌溉
10.5.4用於家禽健康狀況及行為特徵監控
10.5.5無線感測器網路套用於現代農業的優勢
第11章農業移動網際網路
11.1 概述
11.2農業網際網路
11.2.1網際網路的組成
11.2.2 TCP/IP體系結構與協定
11.3農業移動通信
11.3.1移動互聯通信技術發展及套用現狀
11.3.2現代農業移動通信技術:3G
11.3.3未來農業移動通信技術:4G
11.4 農業移動網際網路套用
11.4.1數據採集傳送模組
11.4.2移動端實時監控模組
處理篇
第12章農業信息處理概述
12.1農業信息處理基本概念
12.2農業信息處理關鍵技術
12.2.1數據存儲技術
12.2.2數據搜尋技術
12.2.3雲計算技術
12.2.4農業預測預警
12.2.5農業智慧型控制
12.2.6農業智慧型決策
12.2.7農業診斷推理
12.2.8農業視覺信息處理
12.3 農業信息處理技術體系框架
12.4農業信息處理技術發展趨勢
第1 3章農業預測預警
13.1 概述
13.2農業預測方法
13.2.1農業預測的基本原則
13.2.2農業預測模型選擇
13.2.3農業預測的基本步驟
13.2.4農業預測的基本方法
13.3農業預警方法
13.3.1農業預警基本方法
13.3.2農業預警的邏輯過程
13.4典型案例
13.4.1基於PS0—LSSVR的河蟹養殖水質變化預測模型
13.4.2基於RS—SVM的集約化河蟹養殖水質預警模型
第1 4章農業智慧型控制
14.1 概述
14.2智慧型控制理論基礎
14.2.1模糊控制
14.2.2神經網路控制
14.3基於模糊控制的河蟹養殖溶解氧智慧型控制
14.3.1模糊控制器變數選擇
14.3.2模糊控制策略
14.3_3智慧型控制實驗結果
第1 5章農業智慧型決策
15.1 概述
15.2農業智慧型決策基礎理論
15.2.1農業智慧型決策概述
15.2.2農業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的結構
15.2.3農業智慧型決策方法
15.3典型案例一牙鮃養殖飼料配方智慧型決策
15.3.1牙鮃的營養需求
15.3.2牙鮃養殖飼料配方智慧型決策模型
15.3.3牙鮃養殖飼料配方智慧型決策模型評價
15.3.4飼料配方智慧型決策模型實例分析
第16章農業診斷推理
16.1 概述
16.2農業病蟲害診斷過程
16.2.1獲取診斷資料
16.2.2綜合分析資料
16.2.3診斷推理階段
16.2.4治療階段
16.3農業病蟲害診斷模型
16.3.1農業病蟲害診斷問題的定義
16.3.2 “症狀—疾病—病因”的診斷模型
16.4農業病蟲害診斷推理過程
16.4.1 “症狀—疾病”的診斷推理
16.4.2 “疾病—病因”的診斷推理
16.5魚病診斷案例
第17章農業視覺信息處理
17.1 概述
17.2農業視覺信息增強與分割
17.2.1視覺圖像的增強
17.2.2視覺圖像的分割
17.3農業視覺信息特徵提取與分類
17.3.1視覺圖像的特徵提取
17.3.2視覺圖像的目標分類
17.4典型案例
17.4.1視覺信息處理系統框架
17.4.2在魚病診斷中的套用
套用篇
第18章農業物聯網系統集成
……

序言

當前,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IoT)已成為各國構建經濟社會發展新模式和重塑國家長期競爭力的先導領域。已開發國家通過國家戰略指引、政府研發投入、企業全球推進、套用試點建設、政策法律保障等措施加快物聯網發展,以搶占戰略主動權和發展先機。在我國,物聯網被納入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重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指出,要“推動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和在重點領域的套用示範”。
農業是物聯網技術的重點套用領域之一,也是物聯網技術套用需求最迫切、難度最大、集成性特徵最明顯的領域。目前,我國農業正處在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迅速推進的過程當中,現代農業的發展從生產、經營、管理到服務各個環節都迫切呼喚信息技術的支撐。物聯網浪潮的來臨,為現代農業發展創造了前所未有的機遇,改造傳統農業、發展現代農業,迫切需要運用物聯網技術對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農產品物流等農業行業領域的各種農業要素實行數位化設計、智慧型化控制、精準化運行和科學化管理,從而實現對各種農業要素的“全面感知、可靠傳輸以及智慧型處理”,進而達到高產、高效、優質、生態、安全的目標。農業物聯網作為物聯網技術在農業行業領域的重要套用,它的基本的理論框架是什麼?它的技術基礎和技術體系是什麼?它在農業中的解決方案是什麼?它的產業化體系又是什麼?如何快速推進?隨著農業物聯網在全國各地實踐的突飛猛進發展以及相關高校物聯網工程專業特別是農業院校農業物聯網專業的設定,迫切需要系統、全面、客觀地回答上述問題。作為十幾年在農業信息化技術戰線上不斷探索的一員,深感有責任和義務對以上問題進行系統整理和總結,正是本書出版的基本動因。
自1997年以來,本人一直致力於人工智慧在農業領域的套用研究,最初開始於農業資源高效利用專家系統,1998開始重點研製魚病診斷專家系統和農業病蟲害遠程診斷系統,2002年開始全過程水產養殖智慧型決策支持系統的研究,重點對水質管理、飼料投餵、疾病診斷的決策模型和系統開展了精細管理決策系統研究。這一階段重點開展了農業推理、預測、預警、最佳化、決策方法和模型以及農業知識庫的建設,雖然當時沒有物聯網概念,但對農業信息處理做了大量的工作。2006年,本人考察了歐洲荷蘭、德國、比利時等國的漁場、豬場、奶牛場、辣椒溫室和花卉溫室,給我一個重要的啟發就是軟體和硬體必須一體化,信息採集、傳輸、處理、控制系統集成在一起才能實現農業的自動化,單靠專家系統與決策系統就像人只有神經系統沒有運動系統,不能行走。因此,2006年本人下決心從農業人工智慧領域拓展開展感測器和無線感測網路的研究,開始組建智慧型系統團隊,包括3個研究組:感測器與感測網路組、智慧型信息處理組和系統集成組,我的博士生、碩士生研究方向也從原來的決策支持系統一個變為兩個,並把感測器作為最重要的一個方向,同時以基礎最好的水產養殖領域作為突破口,先後開展了水產養殖水體溶解氧、pH、電導率、氨氮、葉綠素、濁度等感測器的研發,開始以電化學感測器為主,後過渡到光學感測器。2007年,我們成功申請了國家863計畫課題《集約化水產養殖數位化集成系統研究》,自主開發了一系列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水質感測器、採集器和控制器以及水產養殖環境監控管理平台,真正實現了水產養殖領域水體信息採集、無線傳輸和智慧型處理與控制的一體化,在當時國內還沒有物聯網概念的情況下,其實已經開展了水產養殖從感測器、無線感測網到信息處理一體化的技術研究,也就是今天提及的水產養殖物聯網的探索。
2009年物聯網研究和套用在國內驟然升溫,也適逢國家開始制定十二五發展規劃,本人也很榮幸地參與了《農業部全國農業農村信息化發展“十二五規劃”》、《科技部農業與農村信息化專項規劃及示範省建設》、《工業和信息化部中國農業農村信息化建設發展指南(2013-2015)》、《國家發改委農業物聯網標準和示範工程建設規劃》等的起草和調研工作,對農業物聯網的理解日漸全面和深刻。2010年,團隊對農業感測器的研究也進行了進一步的拓展,從水體參數感測器向土壤和氣象參數感測器拓展,從水產養殖向設施園藝和設施畜禽養殖拓展,並成功申請成立了北京發改委先進農業感測北京工程中心和北京科委農業物聯網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在兩個中心的平台上團隊的方向也日漸明晰,主攻感測器與感測網技術、智慧型信息處理技術、系統集成技術以及上述技術的產品化。
2010年,我們的感測器、採集器和控制器已經走出了實驗室,但總體上還是小範圍和小規模的試製與測試,2011年我們建立了中國農業大學宜興實驗站,在江蘇省宜興市開展了4個鄉鎮10000畝水面的較大規模的水產物聯網套用,開始了農業物聯網技術的規模化套用探索。2011年團隊迎來實施國家科技支撐計畫“農業現場信息全面感知技術集成與示範”、農業部公益性行業(農業)科研專項“現代漁業數位化及物聯網技術集成與示
范”、國家發改委“養殖業物聯網示範工程”三個重大課題實施的機遇,我們在全國12個省開展了較大規模的示範套用,尤其是對物聯網中的感測技術、物聯網運營平台和系統集成技術進行全方位的測試與套用,本書很多成果都是來自這3個課題的研究。套用中從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中尋找本質的科學方法,改進後再到實踐中驗證,再發現問題,循環往復,不斷深入,團隊成員隨我一路走過來,有苦有甜,我們都樂在其中,矢志不移。
本書就是對我們團隊1997年以來,特別是2006年以來所有理論、方法、技術與產品的系統總結。農業物聯網自下而上可分為農業信息感知層、傳輸層、處理層和套用層。其中感知層是農業物聯網的神經末梢,通過各種農業感測器、RFID、GPS、攝像機等識別裝置智慧型感知各種農業環境和個體要素,這是我國農業物聯網技術的攻堅環節,是國內眾多團隊需要狠下力氣的環節;傳輸層主要利用各種近距離、遠距離、有線和無線傳輸渠道實現農業現場數據、信息和處理後信息的雙向傳遞,確保信息傳輸可靠通暢,這個環節是農業物聯網相對成熟的環節,主要解決通信技術與農業場景的結合問題;處理層綜合運用高性能計算、人工智慧、資料庫和模糊計算等技術,搭建農業物聯網管理與處理平台,對收集的感知數據進行存儲、分類、最佳化、管理等處理,這個環節是我國農業物聯網最為成熟的環節,目前主要精力放在農業雲存儲、雲計算、搜尋引擎研究上;套用層是面向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農產品物流與電子商務等具體套用領域需求,構建預測、預警、最佳化、控制、診斷、推理等各種農業模型,開發農業物聯網套用系統,該環節也是我國農業物聯網相對薄弱的環節,尤其是農業知識模型需要多年的積累和實際的修正。按照此邏輯,把本書的內容具體分為感知篇、傳輸篇、處理篇和套用篇,共25章。
本書的特色及創新之處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①系統性:系統地從全面感知、可靠傳輸、智慧型處理、集成套用四方面對農業物聯網的技術架構、基本原理、關鍵技術、套用案例進行了系統闡述,對各個組成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地位和作用進行了詳細論述;②先進性:本書介紹的大部分農業信息感知設備和農業物聯網服務平台均屬於團隊十幾年的自主研發成果,部分研究成果經鑑定為已達國際先進水平,並對每部分的發展趨勢和方向進行了大膽預測和評述;③實用性:本書中的研究成果已經在江蘇、山東、廣東、湖南、湖北、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國20餘省市開展了套用示範,可以指導農業物聯網實際套用者和建設者開展具體工作,也可指導研究生從事相關研究工作。希望本書首先能作為一本入門的教材供大學和相關研究機構使用,其次也儘量使其成為農業物聯網工程建設的一本指導書,用於指導各級農業管理部門、農業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開展相關建設工作,本書也希望能成為一本通俗的讀物,能引起農業物聯網愛好者的共鳴。
雖然本書的成果是本人團隊十幾年的研究積累,但本書從下定決心寫到成稿只有10個月的時間,團隊老師陳英義(第9、20、21章)、李振波(第15、19、25章)、位耀光(第1、3、14、23章)、楊文柱(第6、17章)、段青玲(第12、22章)、孫龍清(第11、24章)、蘇偉(第7、8章)、溫繼文(第16章)以及我的博士研究生丁啟勝(第2章)、劉雙印(第13章)、曾立華(第18章)、王聰(第4、10章)、袁曉慶(緒論)、台海江(第5章)對初稿的修改做出了重大貢獻,我的碩士研究生張彥軍、王振智、魏曉華、姜宇、戰美、李琳、於輝輝、王欽祥、楊昊、馬德好參與了本書的文字勘誤工作,之後我又進行了若干輪的修訂和統稿。
本書凝聚了很多物聯網領域科研人員的智慧和見解,我首先要感謝我的導師中國農業大學傅澤田教授,他多年來在科研工作的教誨和指導讓我受益良多。對於農業物聯網研究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困惑,多次請教中國農業大學汪懋華院士、國家農業信息化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趙春江研究員,他們多次召開的農業物聯網研討會也讓我茅塞頓開。感謝國家農村信息化指導組王安耕、梅方權、孫九林、方瑜等專家在歷次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會議上的指導。感謝科技部張來武副部長、農村科技司陳傳宏司長、王喆副司長、胡京華處長、高旺盛處長;農業部市場與經濟信息司張合成司長、李昌健副司長、張國處長、楊娜處長;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化推進司秦海司長、孫燕處長、方新平副處長;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信息司安筱鵬副司長在歷次農業信息化規劃和農業物聯網示範工程建設研討會議上的指導與建議。感謝山東省科技廳翟魯寧廳長、郭九成副廳長、許勃處長、陳長景主任,湖南省科技廳楊志平副廳長、侯峻處長,湖北省科技廳張震龍副廳長、戴新明處長,廣東省科技廳劉煒副廳長、劉家平處長、鐘小軍主任在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和農業物聯網示範工程建設歷次研討會上建議與指導。特別要感謝江蘇省宜興市人民政府、高塍鎮人民政府對農業物聯網中國農業大學宜興實驗站的大力支持,我們才有了一個農業物聯網的試驗場和歷練場,尤其要感謝宜興市農林局信息科蔣永年科長3年來與我團隊並肩作戰,共同探索農業物聯網技術轉化與產品產業化,他的很多建議對我們理論方法的提升、產品改進和升級有很大促進作用。科學出版社策劃編輯趙麗欣在本書的寫作過程中提供很多出版方面的建議,深感農業物聯網涉及的知識面很寬,要寫的內容也很多,我們的研究是否達到出書的程度,是否有我們的盲點和誤區,她的多次鼓勵使我由開始的對出書誠惶誠恐到後來的認為出書是一種責任,有總比沒有好,萬事總有開始,也是本書能儘快與大家見面的原因之一。
農業物聯網是一個複雜的系統,涉及電子、通信、計算機、農學等若干學科和領域,這些學科的交叉和集成決定了寫好這樣一本書並不是容易的事情。農業物聯網建設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除了理論、技術和方法外,還有工程實施和運行機制,在實際套用遇到的問題就更多,加上物聯網是一個新生事物,理論、方法、技術還不成熟,深感出版此書的責任和壓力的巨大,由於作者水平有限,書中錯誤或不妥之處在所難免,誠懇希望同行和讀者批評指正,以便以後進行改正和完善,如有任何建議和意見,歡迎與我聯繫。
李道亮
2012年7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