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生態學

物種生態學

保護和管理珍稀和瀕危物種的關鍵,在於理解這些物種與環境間的生物學關係和其種群的現狀。這些資料通常稱作自然史,或有時簡單地稱作物種的生態學,而以科學規律了解單個物種時,則稱作物種生態學。

生物個體是物種生態學研究的起點和基礎,環境條件在進化過程中約束了生物形態、生理、習性和行為特徵的進化,而生物的生命活動又影響著環境的變化。因此,了解各物種的個體與環境之間的相互關係是通往生態學更高層次和更深入研究的必經途徑。

基本介紹

概念,基本理論,研究內容,研究方法,

概念

物種生態學又稱遺傳生態學,是指以單個物種為研究對象,以生態學、遺傳學、生物化學、統計學、地學等學科為基礎,主要從遺傳和生態兩個方面研究物種因環境差異而產生的種內變異和分化,從而揭示種群對環境的適應過程及其機理的一門新學科。

基本理論

生物的生存和繁殖依賴於各種生態環境因子的綜合作用,其中一種或少數幾種生態因子是限制植物生存和繁殖的關鍵因子;生物生存所依賴的大、小環境決定了生物的定居範圍。物種生態學理論主要包括:限制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態因子綜合定律、生態適應性定律、生態位定律。

研究內容

從自然界中獲取物質和能量構建自身是生物生長發育的必然過程,認識自然界生物可利用物質和能量的狀態、性質、數量、時間和空間的變化,是生態學研究的基礎。這些物質和能量及其對生物的影響就構成了物種生態學的研究內容。近代物種生態學的研究是生態學生理學的交叉研究,側重於研究個體從環境中獲得資源和資源在機體生長和繁殖等方面的分配問題及其進化對策上的選擇問題。

研究方法

物種生態學的研究方法主要是鑑定動物和植物的分類技術,這也是研究生態學的基礎。在進行物種鑑定時必須注意,要在儘量避免對研究對象的傷害或驚動的情況下,直接觀察鑑定動植物的特徵。在野外條件下根據動物的外形、體色、活動、聲音、行為、棲息地等特徵來鑑別動物種類的技術十分重要。
物種生態學的具體研究方法有:人們可以通過分析物種外部(環境)和內在(生理限制和種群機制)與空間變化的關聯來理解生態學現象。生態過程依賴於地理尺度,因此生態過程需要環境異質性分析。在小尺度上,生物因素對於生態系統的影響較大,而在大尺度上,非生物因素,如氣候控制著生態系統的功能。個體的反應也依賴於尺度,小尺度上為適應控制,即生物最大限度的提升其適合度適應棲息地,大尺度上為限制特徵控制,即生物對於環境條件的忍受來適應棲息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