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牧羊城遺址
- 地理位置:旅順口區鐵山鎮
- 門票價格:免費
- 著名景點:海邊
發現,歷史,古城簡介,地圖信息,
發現
在牧羊城周圍,還發現了大量滲巴朽漢王墓群,較大的有五室磚墓,還有漢代貝墓群。從出土文物分析,這座古城開始經營當在戰國時期,在西漢時期比較繁榮,在東漢後期就廢棄了。
歷史
旅順口進入國家統轄的地方行政區劃始於戰國時代。自秦、漢以來的二千多年時間,這裡一直是我國北方海上交通要道和海防戰略要地。
公元前300年(戰國後期,燕昭王十二年),七雄之一的燕國,遣名將秦開率兵擊退東胡,把中原王朝墊茅戀的疆域推進到今遼寧省及朝鮮半島的西北部。
公元前140年,協拔漢武企疊民犁帝時派船東來,曾停泊於將軍山(即老鐵山)下,開闢了從山東半島通往朝鮮的航線。當時旅順口是海上必經的中途港口,隨著海上交通的發展,從山東、河北等地移來遼東半島從事墾拓的漢人越來越多。因此,在漢開國百年之後,旅順口重堡設整頁腿一帶便成為人煙比較稠密,經濟和文化比較發達的地區。從牧羊城周圍分布的大量漢代貝墓和磚墓以及居室遺址來看,當時牧羊城已是這裡沿海的一個重鎮,城內外的居民很多。
牧羊城,亦稱木羊城,位於旅順口老鐵山西北麓劉家屯以東的丘陵上,距海約500米。據《奉天通志》記載求民跨連:“牧羊城,城(指距金州城)西南一百五十里,周圍二百五十步,門一”。經實地勘察,城池呈長方形,東西寬約82米,南北長約133米,周長430米。與文獻記載的“二百五十步”(當時每步為五尺),基本相符,北壁有一個寬約12米的缺口,當為城門所在。
古城簡介
這座古城,今僅剩下城基的殘跡。城基系用石頭砌成,城牆則系用土夯築,隆起地面約2米,西壁最高處約有3米左右。可見,原來的城牆顯然是比較高的。城內出土遺物種類較多。最下層出土的有新石器時代的石器、陶器等。有戰國時代的文物,諸如銅鐓、鑄銅斧范、明刀錢、明字圓錢、一化錢等。漢代的文物有銅鏃、銅帶鉤、鐵獗、鐵刀、板瓦,及“河陽令印”、“武庫中丞”封泥等。封泥相當於現代的火漆印,用於保密性質的信件。牧羊城附近的刁家村、尹家村、於家村等處分布有大量漢代貝墓和磚墓。在城南的大塢崖發現有漢代水井、鐵钁和戰國時代的墓葬等。從出土的文物看,這裡在新石器時代就是居民的聚居地,城系戰國後期的建築,而到漢代處於繁榮時期。從城的規模和形式看,這當屬一座海防城,城西距海灣羊頭窪並不很遠。當時羊頭窪是溝通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的一個重要港口。牧羊城臨山構築,居高臨下,既不受水患之害,又得易守難攻之地勢,且水陸交通亦很方便,這便是牧羊城所以成為古代居民聚居地和重要海防城堡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