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植物。
根莖短刁、
稈叢生,高50-150厘米,莖粗0.5-1厘米。
葉鞘疏鬆,有硬毛,邊緣具纖毛,老後常宿存基部;葉舌為一圈長約1毫米的纖毛;葉片線形,長60-80厘米,寬3-15毫米,葉片正反面著生白色絨毛。分櫱性強,單株分櫱可達40個。莖上部有多個分枝並能抽穗。
圓錐花序為緊圓柱狀,長10-25厘米,寬8-10毫米,黃色至紫色,成熟時小穗叢常反曲;剛毛不等長,外圈者較細短,內圈者有羽狀絹毛,長可達1厘米;小穗卵狀披針形,長3-4毫米,多少被短毛;第一穎退化;第二穎與第一
外稃略與小穗等長,具5脈,先端3絲裂,第一內稃之二脊及先端有毛;第二外稃稍軟骨質,短於小穗,長約2.4毫米。種子紡錘形。千粒重0.3克,成熟期在10月下旬至12月上中旬。
產地生境
分布熱帶美洲及熱帶非洲,但已引入許多國家。中國台灣、海南、廣東等熱帶和南亞熱帶地區有引種栽培。常見於山坡草地。屬短日照喜溫植物,喜光照充足的生長環境,耐旱、耐濕,亦能耐半陰,且抗寒性強,抗倒伏,無病蟲害。其適合溫暖、濕潤的氣候條件,當氣溫達到20℃以上時生長速度加快。
繁殖方法
播種:播種時應選擇土層深厚、疏鬆肥沃的地塊,耕翻平整;結合整地施用
廄肥1.5-3萬千克/公頃作基肥。種子發芽要求溫度較髙,春播宜稍推遲。條播行距45-50厘米,播種深度3-4厘米,播種量15-22.5千克/公頃。
扦插:分株扦插一年四季均可進行,但是低於15℃時育苗要做支架並加蓋塑膠薄膜,15天后可打開薄膜,牧地狼尾草可以正常生長。扦插注意事項:①露土40厘米以上的要切除,將葉片清理乾淨,減少水分蒸發,保證成活率。②扦插除去葉片的枝條必須保留2個節以上,扦插於種植土和中細河沙中,枝條扦插深度必須為整個芽條2/3。
栽培技術
播後管理:播種後覆土鎮壓。幼苗生長緩慢,注意中耕除草。拔節期生長迅速,宜追施速效氮肥,有灌溉條件的地區,應及時澆灌。
插後管理:扦插後必須淋透水,在支架上蓋上75%的遮陽網,一般支架距離扦插苗頂部35厘米以上。如果氣溫在25℃以上保持20天即可打開遮光網,讓其自行生長。
上盆管理:對種植土要求不嚴,作為觀賞植物時盛裝花盆最好精緻一些,一般花盆口徑15厘米、高度10厘米即可。主要是方便後期管理,以及避免生長過快造成部分出苗不整齊和枯死現象,從而影響收益和觀賞。原則上不施用化肥,為了提高
出圃率和收益最大化,在牧地狼尾草自行生長後(打開遮陽網後15天)可每盆施用15∶15∶15的複合肥5粒左右,施肥後輕噴水1次,一般2周后可生長30厘米,即可出售。
主要價值
飼料:牧地狼尾草幼嫩時葉、莖柔軟,牛、羊採食。可以放牧,也可青刈飼喂,還可曬制乾草或製成草粉利用。屬於良等牧草。其鮮草中粗脂肪、粗蛋白、粗纖維、無氮浸出物和灰分的含量高。
生態:因根系發達,種子結實率和自繁能力極強,也是理想的水土保持植物。
經濟及觀賞:可作編織或造紙原料,土法打油的油杷子,可作觀賞植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