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蠣遠緣雜交的雜種優勢及遺傳機制研究

《牡蠣遠緣雜交的雜種優勢及遺傳機制研究》是依託中國海洋大學,由王昭萍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牡蠣遠緣雜交的雜種優勢及遺傳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王昭萍
  • 依託單位:中國海洋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以太平洋牡蠣(Crassostrea gigas)、香港巨牡蠣(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近江牡蠣(Crassostrea ariakensis)為材料,系統開展牡蠣遠緣雜交工作,評估太平洋牡蠣、近江牡蠣、香港巨牡蠣遠緣雜交的配合力和雜種優勢;開發牡蠣遠緣雜交子代遺傳鑑定方法;通過牡蠣遠緣雜交受精生物學和細胞遺傳學研究、親本間的遺傳差異比較,以及對雜交子代分子生物學研究,來解析牡蠣的雜種優勢機理,並闡明牡蠣遠緣雜交的遺傳機制,同時探索牡蠣遠緣雜交中可能產生的雌核發育、多倍體、雜交子代不育等現象。本研究將為牡蠣遺傳改良和新品種培育提供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導。

結題摘要

種間雜交是動植物育種及遺傳改良的重要手段,它可顯著的擴大動植物的基因庫,促進種間交流,引入異種有利基因,創造出前所未有的變異類型,甚至會合成新的物種。太平洋牡蠣(Crassostrea gigas)、香港巨牡蠣(C. hongkongensis)、近江牡蠣(C. ariakensis)是我國牡蠣養殖的主要品種,均為巨蠣屬。太平洋牡蠣屬廣溫廣鹽種,分布於我國南北方沿海;近江牡蠣屬廣溫低鹽種,在我國南北方沿海也均有分布;香港巨牡蠣屬高溫低鹽種,主要分布於我國南方的廣東和福建沿海。三種牡蠣間在一些性狀的生物學方面差異顯著,並具有互補性,有望通過雜交途徑獲得雜種優勢及優良品種。 本研究以太平洋牡蠣、香港巨牡蠣、近江牡蠣為材料,評估了牡蠣的表型性狀,分析了種間配子的兼容性,在三種牡蠣間開展了遠緣雜交育種研究。太平洋牡蠣與近江牡蠣間可以雙向受精,但受精率極低;香港巨牡蠣與太平洋牡蠣、近江牡蠣間為單向受精,香港巨牡蠣的卵子可以與平洋牡蠣和近江牡蠣的精子受精,反之則不行。在突破生殖隔離的基礎上,成功獲得了三種牡蠣間的種間雜交子代,構建了牡蠣遠緣雜交育種技術體系;開發了利用EPIC PCR技術進行牡蠣遠緣雜交子代的分子遺傳鑑定方法;獲得的雜交子代經分子遺傳鑑定均為真正意義上的雜合子;建立了各種牡蠣間的雜交家系,分析了不同時期的雜交效應。三種牡蠣間的雜交子代均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雜種生長劣勢和存活優勢,僅香港巨牡蠣與近江牡蠣的雜交子代在成貝期則表現出雜種優勢。這種雜交生長劣勢可能是由於種間染色體組的兼容性差異導致控制生長性狀的相關基因沒有得到有效表達而引起的。多數雜交子是可育的,但太平洋牡蠣與香港巨牡蠣間存在雜交雄性不育現象。異源多倍體和回交等手段能有效改良表型性狀,通過低滲誘導和種間回交方法獲得了具有良好表型性狀的異源三倍體和具有顯著雜種優勢的種間回交子。本研究為貝類的遠緣雜交育種研究奠立了基礎,為當前牡蠣的種質改良及新品種培育指明了方向,具有良好的開發套用前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