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水質保障關鍵技術及工程示範研究》是2015年化學工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馬雲、李晶 。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牡丹江水質保障關鍵技術及工程示範研究
- 作者:馬雲、李晶
- 出版社:化學工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5年11月
- 頁數:345 頁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122-24886-2
- 版次:1版1次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於“以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基本思路,通過解析牡丹江流域水環境污染特徵等水環境問題,研發了底泥疏浚及處置關鍵技術、疏浚後河道水體生態修復強化技術、引水工程運行與水質保障耦合技術、水櫛霉控制環境風險防控關鍵技術等,並採用科學系統的方法對牡丹江流域梯級開發的水環境和水生生態效應進行研究,最終構建了牡丹江水質保障集成技術示範工程,從而有效保障了松花江流域的水質安全,為北方寒冷地區河流型和湖庫型水體水污染防治提供了技術借鑑。
本書可供從事河流水質處理及修復的相關管理人員、技術人員參考。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1.1流域概述1
1.2水環境質量標準3
1.2.1我國水質標準3
1.2.2國外水質標準3
1.3我國流域水質研究6
1.4北方寒冷地區流域水質研究13
1.5北方寒冷地區流域水環境特徵13
參考文獻14
第二章研究區域概況及研究方法15
2.1牡丹江流域概況15
2.1.1基本概況15
2.1.2地形地貌16
2.1.3水文水資源17
2.1.4水系概況17
2.1.5水化學特徵17
2.2流域重要支流介紹19
2.2.1北安河19
2.2.2南湖水系19
2.2.3海浪河19
2.3主要研究方法19
2.3.1技術路線19
2.3.2常規監測指標數據收集和分析20
2.3.3有機物污染物和重金屬採樣分析22
2.3.4分析方法和最佳化25
參考文獻27
第三章牡丹江流域水環境問題28
3.1水質狀況28
3.1.1水質監測斷面最佳化布設28
3.1.2水質監測28
3.1.3水質評價29
3.2水質變化趨勢38
3.2.1時間變化趨勢分析38
3.2.2空間變化趨勢分析40
3.3水污染物排放特徵分析44
3.3.1污染源空間分布44
3.3.2排放重點行業分析48
3.4牡丹江優先控制污染物篩選53
3.4.1篩選原則53
3.4.2篩選方法53
3.4.3篩選結果56
3.4.4優先控制污染物遷移轉化分析61
3.4.5優先控制污染物源解析62
3.5控制單元水環境問題分析65
3.5.1控制單元劃分原則65
3.5.2控制單元環境問題識別與水環境問題分析66
3.6本章小結69
參考文獻70
第四章牡丹江水櫛霉對水環境的影響及控制對策研究71
4.1水櫛霉事故回顧及研究進展71
4.1.1水櫛霉事故回顧71
4.1.2國內外研究進展72
4.2監測斷面的設定和意義73
4.3水櫛霉在牡丹江流域的分布、發生機制及群落特性75
4.3.1水櫛霉在牡丹江流域分布規律75
4.3.2水櫛霉在牡丹江流域發生機制81
4.3.3水櫛霉生長條件及群落特性94
4.4水櫛霉對水環境影響評估研究136
4.4.1水櫛霉對水質的影響136
4.4.2水櫛霉共生體物質成分分析150
4.4.3水櫛霉對河流沉積物中微生物分布的影響152
4.5化學法控制水櫛霉關鍵技術173
4.5.1化學藥劑對水櫛霉共生體的影響174
4.5.2化學藥劑對水櫛霉共生體控制效果的研究178
4.5.3各種藥劑對水櫛霉共生體控制效果比較180
4.6水櫛霉控制技術選擇分析181
4.7水櫛霉控制對策182
4.8本章小結182
參考文獻183
第五章梯級電站建設對牡丹江水環境的影響研究186
5.1研究進展186
5.2鏡泊湖水庫水溫模型的構建及模擬188
5.2.1鏡泊湖水質變化趨勢188
5.2.2鏡泊湖水溫模型的構建及模擬189
5.3牡丹江幹流水流水質模型的建立和模擬預測193
5.3.1一維河網水流-水質模型193
5.3.2模擬江段及參數選取194
5.3.3降解係數的調研和率定195
5.3.4城市江段水質模擬預測197
5.4水電建設對水環境和水生生態的影響198
5.4.1幹流梯級電站概況198
5.4.2已建電站運行的水環境效應分析202
5.4.3三間房電站對城區水質的影響211
5.5城市江段生態環境需水量分析212
5.5.1生態環境需水量計算方法213
5.5.2城市江段生態需水特徵216
5.5.3生態基流的計算216
5.5.4自淨需水量的計算218
5.5.5牡丹江城市江段生態環境需水量219
5.6本章小結221
參考文獻221
第六章河流型水體水質保障技術研究與示範224
6.1河流型水體水質保障技術研究進展224
6.1.1物理技術及措施224
6.1.2化學技術及措施226
6.1.3生物生態技術及措施226
6.1.4組合修復技術229
6.2北安河水環境問題解析229
6.2.1水體調查與評價229
6.2.2北安河存在的環境問題229
6.3生境修復關鍵技術研發230
6.3.1底泥疏浚及處置關鍵技術230
6.3.2水體生態修復強化技術248
6.3.3生態緩衝帶生境條件的改善260
6.4示範工程建設262
6.4.1底泥疏浚示範工程262
6.4.2水體生態強化示範工程263
6.4.3生態緩衝帶生境改善示範工程265
6.5示範工程效果265
6.6本章小結266
參考文獻267
第七章湖庫型水體水質保障技術研究與示範268
7.1湖庫型水體水質保障技術研究進展268
7.1.1水質保障治理技術268
7.1.2生態緩衝帶治理技術270
7.2南湖水系水環境問題解析271
7.2.1南湖水系水體調查與評價271
7.2.2南湖水系各湖泡水質分析275
7.2.3南湖水系存在的環境問題277
7.3南湖水系生態重建與景觀修復技術279
7.3.1水體生態修復技術280
7.3.2陸生生態系統最佳化集成技術288
7.4南湖水系水資源管理技術研究293
7.4.1南湖水系水量與水質關係研究293
7.4.2南湖水系水質水量調控技術研究294
7.4.3南湖水系水質保障的對策和建議298
7.5示範工程建設299
7.5.1牛角泡、三角泡綜合治理和截污工程299
7.5.2生態重建與景觀修復技術示範研究300
7.5.3越冬策略研究302
7.6示範工程效果303
7.6.1示範工程實施對浮游植物組成的影響303
7.6.2示範工程實施對浮游植物多樣性的影響305
7.7本章小結305
參考文獻306
第八章牡丹江水質保障綜合技術方案及水環境總量分配308
8.1水質保障綜合技術研究進展308
8.1.1景觀水體水質改善技術309
8.1.2河道綜合整治污染物阻控集成技術313
8.1.3河道清淤及底泥處置資源化技術315
8.1.4水質保障技術318
8.2水環境總量分配319
8.2.1牡丹江水流水質模型建立319
8.2.2水環境總量及其分配最佳化方案324
8.3牡丹江水質保障綜合技術方案332
8.3.1牡丹江水質保障綜合技術方案總體思路332
8.3.2實施水櫛霉防控措施,加強飲用水源地保護333
8.3.3南湖水系、北安河工程示範,北方地區水體保障技術推廣334
8.3.4合理規劃梯級電站建設,保障牡丹江流域生態需水量335
8.3.5加大工業源綜合整治336
8.3.6城鎮生活污染源防控337
8.3.7面源污染防治337
8.3.8進一步強化政府的監管職責338
8.4本章小結339
參考文獻339
第九章結論341
9.1研究成果推廣套用情況341
9.2存在問題及建議341
9.2.1北安河綜合整治與建議342
9.2.2南湖水系水質保障對策與建議342
9.2.3水櫛霉控制與建議343
9.2.4牡丹江石岩電站運行方式調整建議344
9.2.5牡丹江重點企業環境管理對策與建議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