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平烈士陵園位於牟平城東北1公里,榮煙公路北側,沁水河西岸。始建於1946年7月,占地面積22000平方米。陵園內有革命烈士紀念塔、紀念廣場、牟平英雄將軍碑林、牟平烈士名錄牆、功德園等紀念設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牟平烈士陵園
- 別稱:端午山革命烈士陵園
- 地址:山東省煙臺市牟平區芷坊村
- 保護級別: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
- 占地面積:22000平方米
- 始建:1946年7月
主要展覽,烈士紀念塔,革命烈士功德園,楊子榮紀念館,五角紀念亭,烈士墓葬區,英烈事跡,所獲榮譽,重大紀事,
主要展覽
烈士紀念塔
“革命烈士紀念塔”位於祠東的高埠上,呈方錐形,高14米,基座周長10米。塔身正下方白理石上刻“民族魂”大字,上方塑“牟平抗日烈士紀念塔”朱紅大字,左、後的石碑上銘刻355名抗日烈士姓名,右面為碑文。塔周圍有圍牆,南、北、西三面有鐵柵門。
革命烈士功德園
該功德園位於端午山革命烈士陵園內,占地面積近3000平方米,在功德園的紀念牆上,鐫刻有全區3887名革命烈士的名字,以及革命戰爭年代發生在我區的重大歷史事件。整體建築莊嚴肅穆,布局合理,新鋪設的方磚路面極大的方便了市民的瞻仰活動。建成後的革命烈士功德園將成為牟平區又一處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楊子榮紀念館
展覽內容豐富,新增全國著名戰鬥英雄程遠茂與毛澤東主席、朱德總司令珍貴合影照片,紅色資本家楊子平烈士檔案資料,以及文革期間反映樣板戲《智取威虎山》的報刊、畫冊30餘件,接收七件國防退役裝備。
紀念館被省里確定為山東省國防教育基地、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山東省黨史教育基地、山東省關心下一代教育基地和國家AAA旅遊景點。海軍航空工程學院、魯東大學等一批高校設立了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每年接待國內外參觀者20餘萬人次。
五角紀念亭
五角朱色紀念亭位於塔北,內置石桌、石凳,供瞻仰者憩息之用。20世紀80年代,亭基加高,改建成雙層六角型紀念亭。
烈士墓葬區
陵園西面為烈士墓地,安葬85名烈士。墓東西成排,墓前皆立石碑,勒烈士姓名、身份、殉難時間及事跡。甬路兩側和建築四圍,遍植柏槐楊柳。
英烈事跡
楊子榮,原名楊宗貴,1917年出生在山東省牟平縣(今煙臺市牟平區)城南一個叫嵎峽河的小山村。父親楊世恩是個泥瓦匠,母親宋學芝是個剛強的農村婦女。楊宗貴4歲那年,父母曾帶著一家老少去東北安東(今遼寧丹東)謀生。除了父親和姐姐外,母親又領著其他孩子回了老家。在老家,母親省吃儉用地供楊宗貴上了幾年私塾。
1929年,膠東地區軍閥混戰,民不聊生,12歲的楊宗貴在母親的安排下,去安東投靠父親。開始父親讓他去上學。兩年後,楊宗貴到姐姐做工的繅絲廠幹活,以掙錢補貼家用。但是好景不長。楊宗貴三年學徒期剛滿,工廠要裁減工人,楊宗貴被裁。後來他就到碼頭搬木頭、扛大包,到鴨綠江江邊放木排、當船工。
1938年底,楊宗貴在鞍山千山採礦區當礦工。礦區不僅危險,工人還要受日本監工的打罵。有一次楊宗貴看到日本監工打自己的工友時,他奪過監工的皮鞭,為自己的工友出了氣,但是,因為惹惱了監工,他無法在礦山待下去了。1943年,在工友的幫助下,楊宗貴逃離了礦山,回到了老家牟平。
1945年8月,正值解放戰爭時期膠東第三次大參軍的浪潮,楊宗貴在雷神廟報名參軍,被編入膠東海軍支隊。幾天后,他改名為楊子榮。10月下旬,膠東海軍支隊赴牡丹江地區剿匪,11月,楊子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部隊改編後,楊子榮編在牡丹江軍區二團三營七連一排一班。首長見他是個“年齡不輕,軍齡不長”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當炊事員。
牡丹江地區匪患嚴重,由於楊子榮在東北地區生活多年,熟知當地風俗習慣,首長便派楊子榮等30多人,化裝成便衣,先行到達海林鎮。楊子榮進入有百餘人的地主武裝孫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繳械。1946年2月2日,海林鎮解放。
1946年3月20日早晨,三營在杏樹溝追擊李開江部,李匪據險頑抗。楊子榮帶領一班人迂迴到敵人陣地側後,他示意副班長和戰士隱蔽好,獨自一人躍出掩體,威逼400餘名敵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開江、張德振投降。楊子榮被評為團戰鬥模範。 大股匪徒殲滅後,小股殘匪流竄於深山老林中。部隊首長組建武裝偵察小分隊(團偵查排),消滅殘匪。小分隊負責人由既熟悉當地情況,又有獨立指揮作戰能力的楊子榮擔任.小分隊組建後,首先生擒了所謂許家四虎(許福、許祿、許禎、許祥),消滅了“九彪”李發林、馬希山等慣匪。
1947年1月的一天,海林鎮農會主席收到一封恐嚇信。二團首長判斷,“座山雕”老巢可能在海林鎮北部山區的林海里,便找楊子榮研究作戰方案。楊子榮提出擒賊先擒王,化裝成土匪打進虎穴,智擒“座山雕”的計畫,被領導批准。他與孫大德、魏成友、趙憲功、孫立珍、耿寶林等組成偵察小組,反覆提審在押俘虜,核實“座山雕”的情況,記住了他的生活細節、黑話和暗號。
1929年,膠東地區軍閥混戰,民不聊生,12歲的楊宗貴在母親的安排下,去安東投靠父親。開始父親讓他去上學。兩年後,楊宗貴到姐姐做工的繅絲廠幹活,以掙錢補貼家用。但是好景不長。楊宗貴三年學徒期剛滿,工廠要裁減工人,楊宗貴被裁。後來他就到碼頭搬木頭、扛大包,到鴨綠江江邊放木排、當船工。
1938年底,楊宗貴在鞍山千山採礦區當礦工。礦區不僅危險,工人還要受日本監工的打罵。有一次楊宗貴看到日本監工打自己的工友時,他奪過監工的皮鞭,為自己的工友出了氣,但是,因為惹惱了監工,他無法在礦山待下去了。1943年,在工友的幫助下,楊宗貴逃離了礦山,回到了老家牟平。
1945年8月,正值解放戰爭時期膠東第三次大參軍的浪潮,楊宗貴在雷神廟報名參軍,被編入膠東海軍支隊。幾天后,他改名為楊子榮。10月下旬,膠東海軍支隊赴牡丹江地區剿匪,11月,楊子榮加入中國共產黨。部隊改編後,楊子榮編在牡丹江軍區二團三營七連一排一班。首長見他是個“年齡不輕,軍齡不長”的老兵,便分配他到伙房當炊事員。
牡丹江地區匪患嚴重,由於楊子榮在東北地區生活多年,熟知當地風俗習慣,首長便派楊子榮等30多人,化裝成便衣,先行到達海林鎮。楊子榮進入有百餘人的地主武裝孫江司令部,敦促其放下武器,拒降者,就地繳械。1946年2月2日,海林鎮解放。
1946年3月20日早晨,三營在杏樹溝追擊李開江部,李匪據險頑抗。楊子榮帶領一班人迂迴到敵人陣地側後,他示意副班長和戰士隱蔽好,獨自一人躍出掩體,威逼400餘名敵人放下武器,迫使匪首李開江、張德振投降。楊子榮被評為團戰鬥模範。 大股匪徒殲滅後,小股殘匪流竄於深山老林中。部隊首長組建武裝偵察小分隊(團偵查排),消滅殘匪。小分隊負責人由既熟悉當地情況,又有獨立指揮作戰能力的楊子榮擔任.小分隊組建後,首先生擒了所謂許家四虎(許福、許祿、許禎、許祥),消滅了“九彪”李發林、馬希山等慣匪。
1947年1月的一天,海林鎮農會主席收到一封恐嚇信。二團首長判斷,“座山雕”老巢可能在海林鎮北部山區的林海里,便找楊子榮研究作戰方案。楊子榮提出擒賊先擒王,化裝成土匪打進虎穴,智擒“座山雕”的計畫,被領導批准。他與孫大德、魏成友、趙憲功、孫立珍、耿寶林等組成偵察小組,反覆提審在押俘虜,核實“座山雕”的情況,記住了他的生活細節、黑話和暗號。
所獲榮譽
1990年6月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將牟平革命烈士陵園列為“山東省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1996年12月,中共煙臺市委、市政府將牟平革命烈士陵園列為市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1年6月20日,中共煙臺市委宣傳部將牟平革命烈士陵園列為煙臺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6年9月20日,牟平區革命烈士陵園被國務院確定為第六批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保護單位,這也是多年來煙臺市縣級烈士陵園首次入選。
重大紀事
1946年7月,牟平人民捐資在端午山興建革命烈士陵園,主要建築物有烈士祠、紀念塔、紀念亭等。烈士祠由原東牟侯祠改建而成,內設烈士殿室。
1969年,牟平縣革委會將“抗日烈士紀念塔”改為“革命烈士紀念塔”,改正面“民族魂”為“永垂不朽”,另鐫碑文;烈士祠改為烈士紀念堂,正堂兩側建側室各4間。石階路下口增建石牌坊門,門額為“牟平縣革命烈士陵園”,豎聯書有“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
1974年,縣革委修繕烈士紀念堂,更換塔圍牆鐵柵門。
1983年,恢復紀念塔本來面貌,字顏改朱為青。1984-1985年,修建陵園圍牆1580米。
1986年,在陵園東北側建雙層飛檐六角亭1座,硬化道路1200米,用塊石鋪廣場3800平方米。
1992年,建辦公室13間208平方米。
1998年,在陵園南側改建六角飛檐亭兩座。
2000年,新建烈士墓區600平方米。陵園內植松柏450餘棵,栽冬青萬餘株。
2002年,牟平革命烈士陵園幾經修葺後,有了較大變化:新建烈士紀念館及辦公設施占地約400平方米,館內陳列全區革命烈士英名錄、著名烈士遺像和英雄事跡展板等;紀念塔周圍環繞漢白玉石欄;廣場用磨光石材鋪平;正南門石階中部兩側新建起兩座六角紀念亭。現端午山入口處立有一塊巨石,刻有“端午山”三個大字,為國防大學原政治委員李文卿上將所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