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傳龍,男,1965年生,博士,研究員、中國地質科學院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黨委成員、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副總工程師、 技術開發部處長、四川省科技表揚聯合會理事、四川省地質學會理事、副秘書長、四川省礦物岩石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四川省沉積地質專業學會副主任、重慶大學兼職教授、山東科技大學博士生導師。1993年畢業於成都理工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沉積學專業,主要從事沉積地質學、層序地層學和含油氣沉積盆地分析等研究工作。
四川達縣人,1984年7月參加工作,1993年7月畢業於成都理工學院(現成都理工大學)沉積所沉積學專業,獲博士學位,現擔任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副總工程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牟傳龍
- 國籍:中國
- 出生日期:1965年
- 職業:博士,研究員
- 主要成就:中國地質科學院成都地質礦產研究所黨委成員
成都地質調查中心副總工程師 - 性別:男
研究方向,主要成果,主要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層序地層學、儲層沉積學、含油氣沉積盆地分析。
岩相古地理和儲層沉積學是沉積地質研究領域的重要方向,與油氣勘探工作緊密相關,是進行油氣勘探前期關鍵的研究工作之一。岩相古地理的研究目標是力求實現從固定的向活動的,從定性向定量和從巨觀向微觀的古地理研究轉變,同時,岩相古地理的研究如何更好地服務和指導油氣(資源)勘查和預測也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方向。儲層沉積學的研究主要是針對儲層的岩相、成岩作用和有利沉積相帶進行系統的沉積學研究,並積極探索沉積成岩對儲層的控制作用,其研究成果對儲層的系統評價和預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資源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如何利用各個學科優勢和技術方法對資源的突破服務是亟待解決和創新的問題,具有廣闊的空間和發展前景。
主要成果
主持完成或作為骨幹參與完成了國家攀登、國家攻關、省部級及國際合作項目等40餘項。在沉積地質學研究領域獲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尤其在盆地分析和層序地層方面具有較高的學術造詣。首次提出了風暴成礦模式;創立了“層序岩相古地理編圖原則、思路和方法”;率先對火山沉積盆地開展了層序地層、岩相古地理和盆地分析工作;提出了如何將層序地層與油氣勘探工作緊密結合的研究思路和工作模式。形成了以沉積學為依託、以層序地層學、儲層沉積學及沉積盆地分析創新為目的的三個主要研究方向。1984年以來,編寫、出版專著7部,譯著1部,科研報告10部。在<<Rare metals>>、<<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Terra Nostra>>、<<Gondwana Research>>、<<沉積學報>>、<<地層學雜誌>>、<<石油與天然氣地質>>、<<地質學報>>等核心地學刊物上發表論文70餘篇。
目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國土資源大調查和中石化等部門的沉積地質、儲層評價、沉積盆地分析和油氣等方面的科研任務。主要包括:“中國岩相古地理編圖”,“全國油氣基礎地質研究與編圖”和“中國南華紀-新近紀岩相古地理研究與編圖”等項目。
省部級科技進步(成果)獎一等獎1項,省部級科技進步(成果)獎三等獎2項,代表性專著7部,論文50餘篇。
主要研究方向
為沉積地質、油氣地質、沉積與能源礦產等,現為國土資源部沉積盆地與油氣資源重點實驗室常務副主任,中國地質調查局沉積地質研究中心副主任。針對我國沉積地質、岩相古地理和油氣地質的現狀,帶領團隊開展四川盆地沉積構造演化及其對油氣的控制、中國岩相古地理綜合研究與編圖、原特提斯沉積構造演化與油氣下組合遠景研究和四川盆地沉積演化與頁岩氣區塊評價等研究工作,主持完成或作為骨幹參與完成了國家攀登、國家攻關、省部級及國際合作項目等30餘項。出版相關學術著作8部,在國內外刊物及會議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被SCI、EI收錄檢索20篇。成都理工大學兼職教授。獲省部級科技成果一等獎1項,三等獎2項。
2003年被評為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2007年當選為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