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黃八寶丸,中醫方劑名。出自《山東藥品標準》。具有清熱涼血,活血解毒之功效。主治痧疹不透,煩躁不寧,熱毒內閉,周身發斑及疹後餘毒瘡瘍。
基本介紹
- 名稱:牛黃八寶丸
- 出處:《山東藥品標準》
- 組成:人工牛黃、羚羊角、犀角、珍珠、冰片、硃砂、玄參、浙貝母、黃連、羌活、雄黃、青黛、紫花地丁、金銀花、菊花、乳香、紫草、沒藥、甘草
- 功用:清熱涼血,活血解毒
- 主治:痧疹不透,煩躁不寧,熱毒內閉,周身發斑及疹後餘毒瘡瘍
組成,用法用量,功用,主治,使用注意,附方,
組成
人工牛黃、冰片、青黛各20g,羚羊角、犀角、玄參、浙貝母、黃連、羌活、沒藥(醋炒)、乳香(醋炒)各30g,珍珠、硃砂各4g,紫花地丁、金銀花、菊花各200g,雄黃、紫草、甘草各50g。
用法用量
以上十丸味,除紫花地丁、金銀花、菊花、甘草四味水煎熬成膏外,將珍珠、硃砂為極細末,犀角、羚羊角、冰片、牛黃四味單為細末;余藥為細末,過篩,與牛黃、珍珠等六味藥末研勻,再與紫花地丁、金銀花等四味稠膏加老蜜適量,製成蜜丸即可。每丸重1.563克,口服,一至二歲小兒一次二分之—丸,三至四歲一次一丸,成人一次二丸,一日一至二次。
功用
清熱涼血,活血解毒。
主治
痧疹不透,煩躁不寧,熱毒內閉,周身發斑及疹後餘毒瘡瘍。
使用注意
忌食辛辣刺激之物。
附方
名稱:三子散
組成:訶子、川楝子、梔子
用法:上為粗末,過篩,混勻即得。水煎服,一次3-4.5g,一日二至三次
主治:溫熱,血熱,新久熱
出處:《中國藥典》一部
功用:清熱涼血,解毒
名稱:三奇丸
組成:黃芩、黃連、犀角、滑石、地黃、青黛
用法:上糊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一日三四次,白湯送下
主治:咯血、吐血、下血
出處:《續名家方選》
功用:清熱涼血止血
名稱:化毒湯
組成:紫草、升麻、甘草、蟬蛻、地骨皮、黃芩、木通
用法:水煎服
主治:痘已出而熱毒未解
出處:《赤水玄珠》卷二十八
功用:清熱涼血
名稱:加味涼血退斑湯
組成:鮮生地、鮮蘆根、大青葉、板蘭根、金銀花、連翹、桑葉、白鮮皮、赤芍、黃芩、生梔仁、滑石、甘草
用法:清熱涼血,解毒利濕
主治:溫熱結毒,約煎營血,沖於皮膚所引起的中毒性紅斑
出處:方出《趙炳南臨床經驗集》,名見《千家妙方》卷下
名稱:加味清熱涼血驅敏湯
組成:鮮茅根、大青葉、青黛、龍膽草、黃芩、黃柏、川軍、白鮮皮、黃連、乾生地、丹皮、赤芍
用法:清熱涼血,除濕止癢
主治:濕熱蘊久,化毒入營,外感毒邪引起的自家敏感性皮炎
出處:方出《趙炳南臨床經驗集》,名見《千家妙方》卷下
名稱:複方犀角地黃湯
組成:金銀花、紫草、炒赤芍、大生地、炒丹皮、炒知母、木通、生米仁、白蔻仁、鮮荷梗、牛黃解毒片
用法:清熱涼血,解毒化濕
主治:紅細胞增多症,熱毒蘊結血分,挾濕交阻,頭暈口熱,倦怠乏力,苔白中裂,脈弦,細
出處:方出《張伯臾醫案》,名見《千家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