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理位置,出土文物,
歷史沿革
1990年8月,文物工作者通過田野調查,發現了牛頭崗是一處古文化遺址,遺址占地五萬多平方米,文化層厚2-5米。
1991-1992年,南京市博物館和江浦縣(今浦口區)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試掘,出土新石器晚期的夾砂灰黑陶和泥質黑皮陶鼎、甗、盤、高足杯;夏代的泥質灰黑陶折腹盆、尊形器、器蓋;商代的夾砂紅陶素麵淺襠鬲、繩紋高檔夾足鬲、假腹豆;西周的陶鬲、甗、豆、盤及銅斧、鏃等。
1992年被公布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2001年至2003年,南京市博物館和浦口區又組成聯合考古隊對遺址進行了三年的考古發掘工作。
地理位置
牛頭崗,以其地形酷肖牛頭而得名。此地亦名月亮崗,時值夏季,每當望日與近地點相近日相近之時,碩大明亮的月亮掛在崗地西端,仿佛伸手可及。以往的牛頭崗一派“麥秀漸漸、禾黍油油”氣象,它曾經的古代的先民生命氣息,到了近代已遂湮沒無聞。
出土文物
在出土器物中,有製作精美的可與舉世聞名的山東龍山文化黑陶相媲美的泥質磨光黑陶器物,它說明古代牛頭崗這個地區生產力高度發達,牛頭崗及周邊有許多古文化遺址(近70處),說明早在很久遠的年代裡,便有人類在本地區密集的生存繁衍。通過器物比較,我們可以初步判斷它經歷了相當於歷史上的夏(中原二里頭、山東嶽石)、商、西周等時期,連綿二千年,人煙不絕。牛頭崗古文化遺址的發掘將客觀提示江淮之間滁河流域地方文化的特點,為“滁河文化”提供了實物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