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軛嶺村(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觀湖街道新田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牛軛嶺村是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觀湖街道新田社區下轄村,位於觀湖街道東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4千米。相鄰自然村有谷二村。村落處於深圳中北部的丘陵地帶,周邊有牛軛嶺等山峰;新田河流經村北、村南。始建於清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因村後有座山,山與田地的形狀似牛背,村民用客家話稱為"牛軛嶺",故取名牛軛嶺村。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軛嶺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龍華區觀湖街道新田社區
  • 地理位置:觀湖街道東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初,屬寶安縣觀瀾鄉;1958 年,屬紅色公社;1959年,屬觀瀾公社;1979年,屬深圳市龍華區觀瀾公社;1981年,屬深圳市住安縣觀瀾公社;1983年,屬寶安縣觀瀾區新田鄉;1986年,屬寶安縣觀瀾鎮;1993年,屬深圳市寶安區觀瀾鎮;2004年,屬觀瀾街道新田社區;2011年,屬深圳市龍華新區觀瀾街道新田社區;2015年,屬龍華新區觀湖街道新田社區。
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客家方言。村民均為陳姓,祖先由福建遷至廣東長樂(今五華);清康熙四十七年從長樂遷入此地。
2015年末,戶籍人口160人,其中男性76人,女性84人;80歲以上10人,最年長者90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60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萬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0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約30人,多分布在馬來西亞。
傳統經濟以農業為主,主要種植花生、水稻、甘蔗、番薯等,同時養殖雞、鴨、鵝等。改革開放後,村里開始建造廠房,吸引外商投資,引進"三來一補"企業。現村集體經營以廠房出租為主。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房屋出租、商業經營、集體經濟分紅等。特色傳統節慶食品有杏仁餅(客家話稱為牛餅)、米腸、茶果等。
省道S359線觀平路、觀瀾新湖路、牛軛嶺路經過該村。1968年通電,20世紀80年代通電話、通自來水,90年代末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1998年通網際網路。村內有嘉湖幼稚園,2015年在園幼兒300人,教職工38人。有籃球場,2015年新建了古樟樹公園。公園內有一棵樹齡206年的古樟樹,為國家三級古樹。
村中現存約10座客家民居,部分建於清末民初,部分建於20世紀50-70年代。舊民居一般為一進三開間,也有兩開間。牆體以磚、石和三合土夯築,表麵粉刷防沙。門窗和牆體四角均用條石砌築,房頂為兩面坡,灰瓦覆蓋。保存基本完好,仍有人居住。陳氏宗祠,始臂於清末,占地面積約250平方米,因年久失修,已損壞。
還存有陳氏碉樓,位於老村內,始建於民國時期。為住宅式碉樓。
陳氏太范妙秀之墓,位於鹽田上坪水庫旁。2003年3月18日有關部門組織專家赴墓葬現場實地考察,確認該墓具有文物價值,並建議原地保護。
該村宗族活動有一年兩祭,即春祭清明、秋祭重陽。每年清明,牛軛嶺村與田心村村民會集體到鹽田墓園祭拜祖先陳振芹,活動結束後,兩村同宗的村民在田心村聚餐。重陽節當天,觀減社區的全體陳氏後代祭拜相公。
該村傳統婚俗和喪俗詳見谷一村和老四村。
代表性人物∶
陳天福(1925—1948),1947年3月參加惠東寶人民護鄉團,1948年8月在海豐縣羅畲戰鬥中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