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黑斑病是由牛蒡葉點霉引起的、發生在牛蒡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多在葉尖、葉緣和葉片中間產生近圓形或不規則形褐色壞死病斑,空氣潮濕時病斑呈水漬狀,迅速發展成大斑。後期在病斑上產生灰黑色霉狀物。有時病斑略呈輪紋狀,空氣乾燥,病斑穿孔或破裂。
牛蒡黑斑病是牛蒡的一種常見病害。一般病株率在10~30%,對牛蒡生產無明顯影響;病株率可達50%以上時,對生產有一定的影響。高溫、高濕利於發病。田間植株蔭蔽,空氣濕度高,或管理不當、缺肥、植株生長衰弱等,病害發生較重。
牛蒡黑斑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播種前進行種子處理;與其他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栽植密度適宜,改善牛蒡田通風透光條件;發病後及時噴灑化學藥劑防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蒡黑斑病
- 別名:牛蒡褐斑病、牛蒡葉點霉葉斑病
- 病原:牛蒡葉點霉
- 為害作物:牛蒡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
為害症狀
侵染循環
流行規律
防治方法
- 收穫後及時清除病殘體,集中深埋或燒毀。
- 牛蒡播種前用40~50℃溫水浸泡種子3小時,漂淨秕子,後用濕紗布包好,置於25℃條件下催芽,種子發芽率高於85%即播種,使幼苗茁壯生長,減少苗期染病。
- 發病重的地區或吁塊秋後及時深耕,把病菌埋入土中。
- 與其他作物進行3年以上輪作。
- 栽植密度適宜,改善牛蒡田通風透光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