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蒡輪紋病

牛蒡輪紋病

牛蒡輪紋病是由牛蒡殼二孢引起的、發生在牛蒡的病害,主要為害葉片。初在葉片上出現褪綠小點,逐漸發展成暗褐色至紅褐色近圓形壞死斑,以後中央轉變成灰白色,邊緣不整齊,微具輪紋,後期病斑上產生黑褐色顆粒狀小點。

牛蒡輪紋病是牛蒡的一種普通病害。該病一般病株率30~50%,對生產無明顯影響;嚴重時會對牛蒡生產形成一定的影響。溫暖多雨有利於發病;該病主要在夏、秋季發生為害。

牛蒡輪紋病的防治方法主要有重病地應與非菊科蔬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使用無病種子;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深埋或燒毀;發病初期及時進行化學防治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牛蒡輪紋病
  • 外文名:Bundock ascochyta leaf spot
  • 別名:牛蒡輪斑病
  • 病原:牛蒡殼二孢
  • 為害作物:牛蒡
  • 為害部位:葉片
病原特徵,為害症狀,侵染循環,流行規律,防治方法,

病原特徵

牛蒡輪紋病病原為牛蒡殼二孢(學名:Ascochyta lappae Kab. et Bub.),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原分生孢子器葉面生,初埋生於病葉組織內,後突破表皮,近圓形至扁球形,器壁膜質,有孔口。分生孢子無色,橢胞,分隔處稍縊縮。

為害症狀

牛蒡輪紋病主要為害牛蒡的葉片。葉片發病,初時在葉片上出現水浸狀的褐色小斑點,逐漸擴展成2~12毫米大小不等的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病斑褐色至黑褐色,中央色稍淺些,邊緣不整齊,微具輪紋,上生黑褐色小點。發病嚴重,葉片布滿病斑或病斑連成大片,致使病部暗褐色乾枯,直到葉片死亡。
牛蒡輪紋病
牛蒡輪紋病

侵染循環

病菌主要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器隨病殘體在士壤中越冬,種子也可帶菌。帶菌種子播種後,苗期即可發病。土壤中病菌越冬後,產生分生孢子傳播出去侵染,引起田間發病。發病後產生分生孢子,借風、雨傳播進行再侵染。

流行規律

溫暖多雨有利於牛蒡輪紋病的發生。此外,牛蒡輪紋病主要在夏、秋季發生為害。

防治方法

  1. 重病地應與非菊科蔬菜進行2年以上輪作。
  2. 使用無病種子。一般種子可用種子重量0.4%的50%福美雙拌種。
  3. 增施有機肥,合理施用化肥。增施磷、鉀肥。雨後排水。適當稀植,加強田間管理。及時除草。
  4. 發病初期及時摘除病葉,深埋或燒毀;收穫後徹底清除病殘落葉,集中妥善處理,以減少田間菌源。
  5. 發病初期藥劑防治,藥劑可選用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80%大生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4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50%混殺硫懸浮劑500倍液,或47%加瑞農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8%倍得利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1:160~200波爾多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