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耳岩白菜

牛耳岩白菜

牛耳岩白菜,中藥名。為苦苣苔科植物牛耳朵Chirita eburnea Hance[Didymocarpus eburneus (Hance) Levl.]的根莖及全草。分布於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具有清肺止咳,涼血止血,解毒消癰之功效。常用於陰虛肺熱,咳嗽咯血,崩漏帶下,癰腫瘡毒,外傷出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牛耳岩白菜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 :木蘭綱
  • :玄參目
  • :苦苣苔科
  • :唇柱苣苔屬
  • :牛耳朵
  • 分布區域: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
  •  採收時間:四季均可採收
別名,入藥部位,性味,功效,主治,相關配伍,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藥材性狀,相關論述,附註,

別名

呆白菜、矮白菜、石三七、石虎耳、岩青菜、金山岩白菜、貓耳朵、岩白菜。

入藥部位

根莖及全草。

性味

味甘、微苦,性涼。

功效

清肺止咳,涼血止血,解毒消癰。

主治

用於陰虛肺熱,咳嗽咯血,崩漏帶下,癰腫瘡毒,外傷出血。

相關配伍

1、治肺癆咯血:牛耳岩白菜、百合各15g,白及10g,水煎服。
2、治咳嗽:牛耳岩白菜、岩豇豆、果上葉、仙鶴草各15g,水煎服。
3、治崩漏:牛耳岩白菜、硃砂蓮各15g,蒲黃10g,水煎服。(1-3方出自《中國天然藥物彩色圖集》)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根莖3-9g;全草15-30g。外用:鮮品適量,搗敷。

採集加工

四季均可採收,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長1-7cm,粗0.8-2cm。葉均基生;葉片肉質,卵形、狹卵形或長圓形,長4-17cm,寬2-9.5cm,先端微尖或鈍,基部漸狹或寬楔形,邊緣全緣,兩面均被貼伏的短柔毛。花葶2-7,高達30cm,密被短柔毛;聚傘花序傘狀,有2-10(-15)朵花;苞片2,對生,寬卵形,長1.5-4cm,寬0.8-2.5cm,密被短柔毛;花萼長約1cm,5裂近基部,裂片條狀披針形,外面被腺毛及柔毛,內面有柔毛;花冠紫色或淡紫色,有時白色,喉部黃色,長3-4.5cm,兩面疏被短柔毛,與上唇2裂片相對,有2條縱毛,筒長2-3cm,上唇2淺裂,下唇3裂;能育雄蕊2,花絲長約1cm,有腺狀柔毛,中下部膝狀彎曲,花葯連著,有髯毛;退化雄蕊2,狹條形,雄蕊長2-3cm;花盤邊緣有波狀齒;子房被短柔毛,柱頭2裂。蒴果條形,長4-6cm,被短柔毛。花期4-7月,果期7-8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400-1200m的山地或林下石上。分布於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等地。

藥材性狀

根莖圓柱形,彎曲,有莖基殘餘,靠近根莖頭部處著生多數細長的鬚根。根莖長1-7cm,直徑0.8-2cm。表面黃褐色,較光滑,有不規則的縱皺。質脆,易斷,折斷面較緻密,黑褐色。維管束呈白色點狀,斷續連線成圓環。全草皺縮,葉基生,展平後呈卵形,全緣,兩面均有毛茸,有時可見花枝或果枝。氣微。

相關論述

1、《四川常用中草藥》:“性平,味微苦、甘。”
2、《廣西本草選編》:“味淡,性涼。”
3、《湖南藥物志》:“微酸,涼。”
4、《四川常用中草藥》:“止咳,平喘,除濕。治肺癆內傷,咳喘,白帶等症。”

附註

四川地區另有一種岩白菜(崖白菜),為其同屬植物異毛唇柱苣苔Chirita heterotricha Merr.形態特徵與前種甚相似,但植株較大,主根直徑達1.5厘米,葉片長圓形或長圓披針形,長達16厘米,寬3-3.5厘米,先端短尖,兩面密被柔毛。花葶數條,高達30厘米,其上亦被密毛。葉狀總苞2枚也較大,長至3厘米,先端尖。蒴果長5-7厘米。功效與前種亦相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