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通識讀本:選擇理論》探討了各種情境下的理性選擇行為:與誰共度餘生(確定狀態下的選擇);是否接受一次死亡率為25%的手術,在面臨恐怖攻擊之虞時是否搭乘飛機(不確定狀態下的選擇,前者機率已知,後者機率未知);以何種形式管理個人財產(特殊情形的不確定狀態,涉及金錢);一個國家在得知其他國家同樣躊躇於是否擴張核能力時,它自己該作何選擇(戰略選擇);選舉活動中“簡單多數原則”與比例代表制各自的相對優勢(集體選擇)。
基本介紹
- 書名:牛津通識讀本:選擇理論
- 作者:麥可•阿林厄姆
- 類型:經濟管理
- 出版日期:2013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英語
- 品牌:江蘇譯林
- 外文名: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A Very Short Introduction
- 譯者:陸贇
-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 頁數:174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作者簡介
麥可·阿林厄姆,牛津大學摩德林學院研究員。於愛丁堡大學先後攻讀自然哲學與政治經濟學;之後在英美多所大學任教。研究旨趣為經濟理論、分析哲學和政治理論的交叉內容,已出版著作包括《平衡與失衡》、《總體平衡》、《價值》、《無意識契約》、《市場理論》、《套利》、《理性選擇》等。
圖書目錄
1選擇與欲望
2理由與理性
3賽馬與輪盤賭
4賭博與保險
5衝突與合作
6民主與獨裁
術語表
索引
英文原文
序言
這本小冊子是牛津大學出版社的“極簡”系列叢書的一種,極簡明,且盡力兼顧學術性和通俗性。遵循這一主旨,它的中譯本序,也應極簡,例如,五百字。
選擇,是生命活動的基本性質之一。極端而言,即便是無意識的行為,只要表現出多樣性,就可視為是“選擇”的結果——是“自然選擇”而不是“理性選擇”。自然選擇的合理性,可由演化理論得到解釋,雖不充分但尚無其他可替代的解釋。理性選擇的合理性,要由解釋者對被解釋的行為賦予令人信服的解釋。例如,宗教行為的合理性,可由信仰的壓倒性力量得到解釋,儘管對無信仰者它顯得荒謬。
對人類而言,最長期的決定力量只有兩類,宗教的和經濟的。經濟行為的合理性,依行為的個體性和集體性而分為兩種,個體選擇的理性與集體選擇的理性。這本書的圖3,給出以這兩種理性為主題的各章之間的聯繫,可說是關於這本書最重要的心智地圖。
在政治經濟學領域,對集體選擇理性的探討構成“社會選擇”理論的核心議題,引致了一系列“不可能性”定理(參閱這本書的第6章“民主與獨裁”)。對個體選擇理性的探討構成“新古典經濟學”的核心議題,引致了行為的經濟學解釋(參閱這本書的第2章和第5章,我建議讀者最後再閱讀第3章和第4章)。
名人推薦
——錫耶納大學 西德尼·阿弗里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