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主要學歷,主要學術經歷,主要研究方向,主要講授課程,主要學術兼職,主要成就,主要科研項目及角色,代表性論著,
主要學歷
1993年7月獲西安理工大學機械工程系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學學士學位
1999年3月獲天津大學及機械工程學院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學碩士學位
2002年3月獲天津大學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工學博士學位
主要學術經歷
2002-2004年,天津大學精密儀器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工作;
2009年5月-2009年10月,美國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訪問學者,從事生產線設計及最佳化設計方面研究。
主要研究方向
1.設計理論與方法;
2.旋轉導向鑽井技術;
3.數控工具機數位化設計。
主要講授課程
1. 工程製圖基礎(本科生 64學時)
2. CAD/CAM軟體技術基礎(研究生選修課 24學時)
3. 創新技術(本科生 32學時)
主要學術兼職
Computer-Aided Design(CAD)、Computers in Industr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等國際期刊的審稿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評審人,天津市科技計畫套用基礎與前沿技術研究計畫、科技支撐計畫評審專家。
主要成就
面向航空發動機/船舶/流程工業等複雜空間管線設計問題,基於最佳化設計方法、特徵技術,形成以空間管路拓撲結構智慧型自適應可變為特色的動態特徵建模方法,並據此開發了液壓集成塊智慧型設計系統,大幅度提高此類問題的設計效率及質量;面向複雜裝備虛擬性能仿真與最佳化設計需求,基於幾何信息提取、特徵建模技術,研究設計特徵、分析特徵集成建模方法與實現技術,並以龍門銑床為對象,開發了模組化龍門銑床CAD/CAE集成設計軟體工具系統,實現整機快速設計及結構靜動熱特性仿真分析。
主要科研項目及角色
1. 國產高檔數控工具機在典型飛機結構件加工中的示範套用,NC重大專項(課題編號:2010ZX0415-011),課題總經費3000萬元,天津大學子課題50萬元,天津大學子課題負責人,2010.01-2012.12;
2. 靜態偏置指向式旋轉導向執行機構,天津市科技支撐計畫重點項目(課題編號:11ZCKFGX03500),總經費150萬元,國撥經費50萬元,項目負責人,2011.04-2014.04;
3. 精密立臥式加工中心技術創新平台,NC重大專項(課題編號:2012ZX04012031),項目總經費4000萬元,其中國撥經費3200萬元,天津大學子課題經費320萬元,項目組副組長,天津大學子課題負責人,2012.1-2015.12。
代表性論著
[1] Guang Li, Wentie Niu(corresponding author), Dawei Zhang and Weiguo Gao. A Flow Path Generation Approach of Hydraulic Manifold Blocks Based on Maze and Genetic Algorithms[J].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38 (2011) pp 106-110.
[2] G. Li, WT. Niu (corresponding author), D.W. Zhang, W.G. Gao, An Adaptive Changeability Approach of Flow Path Feature in Hydraulic Manifold Blocks Desig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311-313 (2011) pp 787-791
[3] J.H.Bian, W.T.Niu (corresponding author), L.N.Wang, Z.H.Liu, P.F.Wang, Study of Steering Actuator of Static “point-the-bit” Rotary Steerable System, Materials Science Forum Vols 697-698 (2011) pp 665-670
[4] Niu, W.T., Wang, P.F., Shen Y., Gao, W.G., Wang, L.N., A feature-based CAD-CAE integrated approach of machine tool and its implementation,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Vols. 201-203 (2011) pp 54-58
[5] 牛文鐵, 劉玲, 高衛國. 基於特徵的液壓集成塊CAPP系統建模, 天津大學學報 2007, Vol.40, No.5, pp.605-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