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概況,診斷要點,辨證分析,治方藥,
牙癰病是一種病名。大都以牙齦癰腫,疼痛溢膿為主要表現的病證。又稱牙棋風。牙癰多因平素牙齒保護不當,牙體被蝕或有裂損,風熱邪毒侵襲,引動胃火上蒸於牙齦所致。多發生於齲齒周圍牙齦,初起牙齦腫脹,堅硬,焮熱疼痛,遇冷則痛減,漸漸形成膿腫,並穿潰出膿,膿稠色黃臭穢,膿潰後腫痛減輕,伴有發熱,頭痛,口渴口苦,舌紅苔黃,脈洪數。治宜清胃瀉火解毒,方用清胃散、五味消毒飲等。還可以冰硼散、玉匙散等外搽。
基本概況
牙癰病是一種病名。又名附牙癰、牙蜞風,牙癰風。多由陽明胃經火毒郁而不宣,上攻牙齦所致。表現為牙齦深處腫起而脹硬,焮紅疼痛,甚則腫連腮頰等。類今之牙周膿腫疾患。《瘡瘍經驗全書》卷一:“牙邊生癰者如豆大,此脾胃二經火也。宜用小刀點破,搽以冰片散。”《醫宗金鑒·外科心法要訣》:“牙癰胃熱腫牙床,寒熱堅硬痛難當,破流膿水未收口,誤犯寒涼多骨妨。”治宜清胃、瀉火、解毒、消腫。可選用五味消毒飲、黃連解毒湯等加減化裁。熱盛者服蟾酥丸;便秘服雙解貴金丸。外治:搽冰硼散,若有多骨(即死骨)應取出。本病相當於西醫的牙周膿腫並發頜骨骨髓炎,宜採用中西醫結合治療,以便加快痊癒。
診斷要點
1.症狀患牙有浮出或伸長感,疼痛較劇,呈持續跳痛,咀嚼時痛更甚。
2.檢查齒齦局限性紅腫,初硬後軟,有潰膿或穿潰出膿,觸叩患牙則痛劇,患牙鬆動,腮頰腫脹,臖核腫大、壓痛。
3.本病需與牙咬癰相鑑別(參見牙咬癰)。
2.檢查齒齦局限性紅腫,初硬後軟,有潰膿或穿潰出膿,觸叩患牙則痛劇,患牙鬆動,腮頰腫脹,臖核腫大、壓痛。
3.本病需與牙咬癰相鑑別(參見牙咬癰)。
辨證分析
多由於平素不注意口腔衛生,或牙齒保護不當,致使牙體被齲蝕,穢毒鬱結於齦肉及牙根,聚積漸化成膿;或由於平素嗜食辛辣厚味,脾胃蘊熱,熱毒壅盛於里,積困中焦而化火,火性上炎,火熱循經至牙床而腐肉成膿;或風熱邪毒直侵人體,引動脾胃之積熱,風熱與胃火交蒸,循經上沖於牙齦而成牙癰。本病為陰明胃經熱毒熾盛所致,所以總的治療方法為清熱解毒,清胃瀉火,消腫排膿。
牙癰的辨證論治:穢毒結聚【證見】牙痛反覆發作,齦肉亦多次受累。每因過度勞累或口腔不潔時,突發牙齦紅腫,齦袋溢膿,牙齒有浮出感,叩痛。伴有高熱,乏力,頭痛,咽痛,食欲不振。舌質紅,苔薄黃,脈數。
治方藥
1.主方五味消毒飲(吳謙《醫宗金鑒》)加味
處方:金銀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2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5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赤芍12克,當歸尾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上清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1~2次;片劑每次4片,每日3次。
(2)牛黃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3.單方驗方牙周敗毒飲(徐治鴻驗方,見《名醫名方錄》)
處方:生石膏30克,黃芩12克,紫花地丁15克,生地黃20克,玄參12克,大黃6克。水煎服。每日1劑。
風熱邪毒侵襲【證見】牙齦浮腫疼痛,如棋子狀,不敢咀嚼,得涼則痛減,流涎粘稠,頜下有臖核觸痛。可伴有發熱或惡寒發熱,口渴。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
處方:金銀花15克,紫花地丁15克,紫背天葵12克,蒲公英15克,野菊花15克,防風10克,白芷10克,赤芍12克,當歸尾10克,甘草10克。水煎服。
2.中成藥
(1)上清丸(片),口服,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1~2次;片劑每次4片,每日3次。
(2)牛黃上清丸,口服,每次1~2丸,每日2次。
3.單方驗方牙周敗毒飲(徐治鴻驗方,見《名醫名方錄》)
處方:生石膏30克,黃芩12克,紫花地丁15克,生地黃20克,玄參12克,大黃6克。水煎服。每日1劑。
風熱邪毒侵襲【證見】牙齦浮腫疼痛,如棋子狀,不敢咀嚼,得涼則痛減,流涎粘稠,頜下有臖核觸痛。可伴有發熱或惡寒發熱,口渴。舌尖紅,苔薄白或薄黃,脈浮數。